三、刘禹锡在两宋诗人中的影响



  北宋初年,宫廷赏花赐宴,夸耀豪华,文人沿袭晚唐五代绔靡之风,竞写浮艳空洞的诗赋,粉饰太平。杨亿等人把这些作品辑成《西昆酬唱集》。

  人们因称这种辞藻典丽、内容空虚的作品为"西昆体"。西昆诗派崇尚晚唐,尤其喜欢李商隐的诗歌,刘禹锡的影响还不显著。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掀起后,扫荡了"西昆体"的颓风,开创了北宋文学的主流。王安石、苏轼等人及北宋后期的江西诗派对刘禹锡的诗歌比较欣赏,使刘诗在两宋诗人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①王安石作为一位具有革新思想和实践的诗人,与刘禹锡不仅在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上是相通的,而且对刘禹锡的诗歌风格也是赞赏的。王安石学习刘诗主要体现在立意与取境两方面。一是追慕刘禹锡诗歌的立意深远,如他的《金陵怀古四首》之二云:天兵南下此桥江,敌国当时指顾降。山水雄豪空复在,君王神武自难双。留连落日频回首,想象余墟独倚窗。却怪夏阳才一苇,汉家何事费罂缸?

  此诗的题目、立意与刘禹锡的《金陵怀古》一侍是基本相同的,尤其是颔联和尾联明显受到刘诗"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的启发。

  二是学习刘禹锡诗歌的取境之美。相传王安石曾手书刘禹锡的名句"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鸡",挂于刘楚公府第②。南宋吴曾指出,"荆公诗:'静憩鸠鸣午,荒寻犬吠昏。'学者谓公取唐诗'只鸠鸣午寂,双燕话春愁'之句,余尝见东坡手写此诗,乃是'静慈鸡鸣午',读者疑之,盖亦不知取唐诗'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鸡。'"③这就是说,王安石《即事》诗中的名句"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也脱胎于刘。从取境的角度看,刘禹锡的这一联主要是通过鼓声、鸡声的描写来渲染乡村社日的欢乐景象,构成了特定的意境美。王安石受其启发,他写的一些写景小诗如《南浦》。《乌塘》等,取境之美,酷似刘禹锡。

  南宋吕祖谦曾指出,"刘禹锡《团扇歌》曰:'秋风入庭树,从此不相见。上有乘鸾女,苍苍网虫遍。'而坡和文潜秋扇亦云:'犹胜汉宫悲捷好,网虫不见乘驾女。'至荆公亦有'月边仍有女乘鸾',皆仿禹锡也。"①"月边仍有女乘鸾"是王安石《题画扇》中的诗句,模仿了刘诗中的"上有乘鸾女"一句。清文学家方东树说:"后来王荆公七律似梦得。"②这些评论说明王安石的诗歌创作确受过刘禹锡诗歌的影响。

  代表北宋文学最高成就的苏轼,在诗歌创作上也曾受到刘禹锡的影响。

  在宋、元人诗话、笔记中,有不少人直接提出苏轼作诗学过刘禹锡。如:(1)

  陈师道《后山诗话》:"苏诗始学刘禹锡,故多怨刺,学不可不慎也。"(2)

  ① 本节参阅《全国唐诗讨论会论文选》卞孝萱《刘禹锡与江西诗派》(1984 年出版)、《中国古典文学论丛》第三辑卞孝萱《刘禹锡与苏轼》(1985 年出版)。

  ②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十引《雪浪斋日记》。

  ③ 《能改斋漫录》卷三《辨误·静憩鸡鸣午》。

  ① 《诗律武库》卷六《仙道门·秦女乘鸾》。

  ② 《昭昧詹言》卷十八《中唐诸家·刘梦得·西塞山怀古》。

  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苏子瞻学刘梦得,学白乐天、太白,晚而学渊明。"(3)刘克庄《后村诗话前集》:"世传坡诗始学梦得。"(4)巩丰《后耳目志》:"东坡平日诗学刘梦得。"(5)方回《瀛奎律髓》卷二十《梅花类》苏轼《岐亭道上见梅花戏赠季常》评:"东坡作诗,初学刘梦得,颇涉讥刺,第以荆公新法,天下不便,故勇于排之,而又不能忘情于诗,间有所斥,非敢怨君。??"从宋到元的诗话家,有说苏拭"始学"刘禹锡,有说苏轼"初学"刘禹锡,有说苏轼"平日学"刘禹锡。总之,苏轼作诗是学过刘禹锡的。

  苏轼作诗学刘禹锡,是因为他喜爱刘禹锡的诗。《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二十六《跋刘梦得(竹枝歌)》:"刘梦得《竹枝》九章,词意高妙,??昔东坡尝闻余咏第一篇,叹曰:'此奔轶绝尘,不可追也。'"这是黄庭坚亲耳所闻苏轼对刘禹锡诗歌的赞美。

  当然,更有力的论据是苏轼自己的墨迹。如: (1)《朝云诗》小引:"世谓乐天有鬻骆马放杨柳枝词,嘉其主老病不忍去也。然梦得有诗云:'春尽絮飞留不住,随风好去落谁家。'??则是樊素竟去也。"这是苏拭作诗时联想到刘禹锡有关的诗。(2)《归朝欢·和苏坚伯固》:"君才如梦得,武陵更在西南极,《竹枝词》莫徭新唱,谁谓古今隔。"这是苏轼在九江填词送友人往澧阳时联想到的刘禹锡《竹枝词》。(3)《寒具》诗自注:"乃捻头,出刘禹锡《嘉话》。"这是苏轼作诗时联想到《刘宾客嘉话录》中所记载的典故。(4)《东坡志林》卷二《异事上·记刘梦得有诗记罗浮山》:"山不甚高,而夜见日,此可异也。"这是苏轼写罗浮山的文章时联想到刘禹锡有关的诗。(5)《东坡先生翰墨尺牍》卷三《与张文潜》:"某见寓监司行馆,下临二江,有楼,刘梦得《楚望赋》,句句是也。"这是苏轼在惠州楼居望远时联想到刘禹锡有关的赋。(6) 《东坡先生全集》卷六十七《题跋(诗词)·书子厚梦得造语》:"柳子厚、刘梦得皆善造语??梦得云:'水禽嘻戏,引吭伸翮,纷惊鸣而决起,拾采翠于沙砾',亦妙语也。"这是苏轼称赞刘禹锡《楚望赋》中的"妙语"。 (7)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十八:"琼州进士姜唐佐,东坡极爱之,??东坡尝书唐佐课册云:'云兴天际,倏若车盖。凝胪未瞬,弥漫霮。惊雷出火,乔木糜碎。''悬霤绠缒,日中见沫。移暑而处,野无全块。'今亦刊集中,乃戏书刘梦得《楚望赋》也。"这是苏轼书写刘禹锡的名句,赠送给他所"极爱"的人。以上七例,说明苏轼喜爱刘禹锡的作品,至老不衰;熟读刘禹锡的诗文,至老不忘。

  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中云:"读古人诗多,意所喜处,诵忆之久,往往不觉误用为己语。??如苏子瞻'山围故国城空在,潮打西陵意未平。'此非误用,直是取旧句纵横役使,莫彼我为辨耳。""山围故国城空在,潮打西陵意未平"是苏轼《次韵秦少章和钱蒙仲》诗中的两句。对于这两句诗,宋人有不同的评价。叶梦得写这条"诗话",用意在于为苏轼辨护,开头先说"误用",经过一番解释,结论是"非误用"。我们从这条诗话可以看出,苏拭对刘禹锡的作品十分喜爱,有些名句"诵忆之久",已经到了彼我莫辨的境界。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中的诗句:"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曾使白居易掉头苦吟,赞叹不已,而苏轼还在《虔州八境图》一诗中再次用过它:"涛头寂寞打城回,章贡台前暮霭寒,"这种不厌重复使用"旧句"的情况,说明苏轼的艺术趣味与刘禹锡是相契合的。

  苏轼如此欣赏刘诗,一个很重要的着眼点是刘禹锡笔下的景物多意中虚景。他写《金陵五题·石头城》时没有到过金陵。"山围故国周遭在"两句,凭着别人提供的间接经验,写出自己胸中的吊古伤今之意,因而诗的境界幽远深切。苏轼曾手书刘禹锡的《有僧言罗浮事,因为诗以写之》。①此诗是根据僧人提供的材料,凭虚构象,写出了一片雄奇壮幻的神境,尤为苏轼所欣赏。刘禹锡还有一篇根据别人间接经验写成的《客有为余话登天坛遇雨之状,因以赋之》诗。施补华说:"刘梦得《天坛遇雨作》,变化奇幻,已开东坡之先声。"②这一看法是很有见地的。苏轼论画、论诗都推崇神似,鄙弃形似。

  他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③又说:"善画者画意不画形,善诗者道意不道名。"④他写西湖美景:"水光潋滟犹浮碧,山色空蒙已敛昏"⑤,只用虚景略加点缀,烘托意境,而不是着力描写眼前实景。这可以说是深得刘禹锡的诗法。

  宋、元的诗话、笔记中,提到苏拭学刘禹锡诗的不少实例。总的说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苏轼仿效刘禹锡做诗的技巧。

  写怀古思旧诗法 《林下偶谈》卷三《词人怀古思旧》:"词人即事睹景,怀古思旧,感慨悲吟,情不得已。今举其最工者,如:刘禹锡《金陵诗》:'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愚溪诗》:'溪水悠悠春自来,草堂无主燕飞回。隔帘惟见中庭草,一树山榴依旧开。'又:'草圣数行留断壁,木奴干树屑邻家。惟见里门通德榜,残阳寂寞出樵车。'??东坡《昆阳城赋》:'横门豁以四达,故道宛其未改,彼野人之何知,方伛偻而畦菜。'??盖人已逝而迹犹存,迹虽存而景随变,古今词云语言百出,究其意趣,大概不越诸此。"这条记载是说苏轼、刘禹锡写怀古思旧诗文手法有相同者。

  借字寓意法 陈秀明《东坡诗话录》卷下:"'莲子劈开须见忆,揪抨著尽更无期。破衫却有重缝处,一饭何曾忘却匙。'赵彦村[材]诗注云:'此吴歌格,借字寓意也。'??愚谓刘禹锡《竹枝歌》云:'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暗。'亦是此意,盖用'晴'隐'情,字也。"倒用法 黄彻《溪诗话》卷四:"梦得'酌我莫忧狂,老来无逸气。'乃倒用盖次翁'无多酌我'。'寄谢嵇中散,予无甚不堪。'倒用《绝交论》。

  坡云:'后生可畏吾衰矣,刀笔从来错料尧。'周昌以赵尧刀笔吏,后果无能为,所料信不错,而云'错料尧',亦以涉讥谤倒用尔。又有'穷鬼却须呼','乃知饭后钟,阁黎盖具眼','他年五君咏,山工一时数',皆倒用也。"用字法 龚颐正《芥隐笔记·刘梦得东坡用字法》:"刘梦得称韩文云:'鸾凤一鸣,蜩螗革音。'东坡有'振鬣长鸣,万马皆瘖。'"吕本中《童蒙诗训》:"《三马赞》'振鬣长鸣,万马皆瘖',此记不传之妙。学文者能涵泳此等语,自然有入处。"吕本中把苏轼从刘禹锡作品中学来的"用字法",写入《诗训》,教授童蒙,可见其重要。

  二是苏轼运用刘禹锡作品中的语言、典故。例如:① 《苏拭文集》卷七十一《题跋·书刘梦得诗记罗浮半夜见日事》。

  ② 《岘佣说诗》。

  ③ 《苏轼诗集》卷二十九《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技二首》其一。

  ④ 《诗林广记后集》卷三引《禁脔》。

  ⑤ 《苏轼诗集》卷三十三《次韵仲殊雪中游两湖二首》其二。

  宾鸿 《溪诗话》卷八:"坡云:'宾鸿社燕巧相违',《月令》来宾事,尝疑人未曾用,及观梦得《秋江晚泊》云:'暮霞千万状,宾鸿次第飞。'"玉山颓 《诗律武库·后集》卷一《酒饮门·玉山颓》:"晋嵇康饮酒醉倒如玉山之将颓,故唐刘禹锡诗云:'寂寂独看金烬落,纷纷只见玉山颓。

  自知不是高阳侣,一夜星星骑马回'。而东坡《饮傅国博家诗》云:'不肯星星骑马回,玉人知为玉山颓',盖用此也。"还要着重说明苏轼学习刘禹锡的一个重要迹象。《二老堂诗话·辨人生如寄处》云:"苏文忠公诗文,少重梭者。"可是,苏轼运用刘禹锡作品中的语言、典故,却不厌重复。例如,刘禹锡玄都观看桃花的典故,苏轼的诗、词中就运用了九次,其中有两次直接借用刘禹锡的原句,这个现象不是偶然的。"苏门六君子"之一陈师道说:"苏诗始学刘禹锡,故多怨刺。"这一看法是有道理的。刘禹锡集中有不少政治讽刺诗,苏轼受其影响,也喜欢写讽刺诗。在宋人著作中,颇有批评苏轼诗"好骂"、"好讥刺"、"讥消朝廷"的。如黄庭坚《豫章黄先生文集》卷十九《答洪驹父书》:"东坡文章妙天下,其短处在好骂。"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诗祸》:"东坡文章妙绝古今,而其病在于好讥刺。"杨时《杨文靖公龟山先生文集》卷三十七《语录二·荆州所闻》:"观苏东坡诗,只是讥消朝廷,殊无温柔敦厚之气,以此人故得而罪之。"将这些评论与陈师道的话对照起来看,就应该将苏轼的讽刺诗与刘禹锡的讽刺诗联系起来考察。

  苏轼所写的讽刺诗,有反映民间疾苦的,有讥评时政得失的,主要是反对王安石实行的某些新法。如他写的《山村五绝》、《吴中田妇叹》、《秋日牡丹》等诗,讽刺意味很强。据他自己说是为了"感悟圣意",但变法派看了很恼火,弹劾苏轼作诗谤讪新法。他为此而遭到贬谪,内心的愤慨与刘禹锡相似,因而很容易与刘禹锡的讽刺诗产生共鸣。如以《乌台诗案·与刘攽通判唱和》为例,可以说明刘禹锡讽刺诗对苏轼的影响。刘攽因反对新法,由馆阁校勘出为泰州通判。①苏轼《送刘攽倅海陵》云:"秋风昨夜入庭树,莼丝未老君先去。君先去,几时回?刘郎应白发,桃花开不开。"苏轼这首讽刺诗中,有三处是"化用"刘禹锡的讽刺诗:(1)刘禹锡《秋风引》云:"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人庭树,孤客最先闻。"《团扇歌》云:"秋风入庭树,从此不相见。"这是苏轼"秋风昨夜入庭树"一句的出处。

  (2)刘禹锡《征还京师见旧番官冯叔达》云:"前者匆匆袱被行,十年憔悴到京城。南宫旧吏来相问,何处淹留白发生!"这是苏轼"刘郎应白发"一句的出处。(3)刘禹锡《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云:"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再游玄都观绝句》云:"百亩中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

  前度刘郎今独来。"这是苏轼"桃花开不开"一句的出处。这就不难看出,苏轼是把自己的讽刺诗自觉地与刘禹锡的讽刺诗联系在一起,他们之间的传承关系非常清楚。

  苏轼的讽刺诗与刘禹锡的讽刺诗也有不同之处。"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长期遭受贬谪,在愤慨忧伤之中写出不少的讽刺诗,表示了不屈的斗争精神和对政敌的蔑视。而苏轼是在"王安石变法"的进程中,站在保守派① 详见《宋史》卷三一九《刘攽传》。

  方面,怀着政治偏见,写讽刺诗反对变法派的。当然,变法派在推行新法的过程中也有流弊。苏拭具有"仁政"思想,关心民间疾苦。接触了一定的社会现实。他所写的反对"变法"的讽刺诗,也反映了某些问题。

  刘禹锡写诗注重立意之妙,对苏轼多有启发。苏轼的某些诗句,取村于刘禹锡的作品,而胜于原著,有脱胎换骨之妙。史绳祖《学斋佔毕》卷二《坡文之妙》云:"东坡《泗洲僧伽塔诗》:'耕田欲雨蓺欲暗,去得顺风来者怨。'此乃括刘禹锡《何卜赋》中语曰'同涉于川,其时在风,沿者之吉。

  泝者之凶。同蓺于野,其时在泽,伊穜之利,乃穋之厄。'坡以一联十四字而包尽刘禹锡四对三十二字之义,盖夺胎换骨之妙也。"这是苏轼对《何卜赋》记诵已久,偶为实境所触,欣然有得,妙句便不觉脱口而出了。这说明苏轼不仅在诗法上受刘禹锡的影响,而且连诗的意象也时或受到刘诗的启发。后来黄庭坚、陈师道等苏门君子多喜欢向刘禹锡的诗歌学习立意,可以说是又受了苏轼的启发。

  苏轼喜爱刘禹锡诗,其弟苏辙受其影响,也喜爱刘禹锡诗。《栾城第三集》卷三《读乐灭集戏作五绝》之一:"乐天梦得老相从,洛下诗流得二雄"可以为证。据《童蒙诗训·苏子由爱刘禹锡诗》云:"苏于由晚年多令人学刘禹锡诗,以为同意深远,有曲折处。"苏辙作诗,也有运甩刘禹锡诗中语言、典故者。①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经欧阳修发起,至苏轼达到顶峰。北宋后期的诗词作家,大都直接或间接地受过苏轼的影响。其中,黄庭坚开创了在宋代影响最大的江西诗派。南宋初期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首列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以下还有韩驹、潘大临等二十多人,江西诗派的名称从此确立。后来,方回倡江西侍派"一祖三宗"之说:一祖指杜甫,三宗为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①江西诗派对杜甫的继承关系确是十分重要的,但"一祖"的说法并不能全面反映江西诗派对唐代诗人的继承关系,刘禹锡对这一诗派的影响也是不应忽视的。

  首先,江西诗派继承了刘禹锡"须有来处"的理论。韦绚《刘宾客嘉话录》:"为诗用僻事,须有来处。"刘禹锡的这一论点,为江西诗派所信服,并有所发展。吕本中《东莱吕紫微诗话》:"表叔范元实既从山谷学诗,要字字有来处。"陈长方《步里客谈》卷下:"章叔度宪云:每下一俗间言语,无一字无来处,此陈无己、黄鲁直作诗法也。"黄庭坚(鲁直、山谷、涪翁)

  是江西诗派的创始人;陈师道(无己、履常、后山)是江西诗派的重要成员之一;吕本中(紫微、居仁)是第一个正式提出"江西诗派"名称的人。吕本中等人说黄庭坚、陈师道的"作诗法"是"字字有来处"、"无一字无来处",说明江西诗派发展了刘禹锡"须有来处"的理论。

  黄庭坚在《答洪驹父书》中指出:"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实际上,"无一字无来处"并不是杜甫作诗、韩愈作文的理论。先说杜甫,元模《酬李甫见赠十首》之二说:"杜甫天材颇绝伦,每寻诗卷似情亲,怜渠直道当时语,不着心源傍古人。"再说韩愈,他《答李诩书》说:"唯陈言① 参阅吴《优占堂诗话·相望落落如晨星》。

  ①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八八《集部》四十一《总集类》三《瀛奎律髓四十九卷》。

  之务去";《南阳樊绍述墓志铭》说:"唯古于词必已出,降而不能乃剽贼。"王若虚《滹南遗老集》卷四十《诗话》:"鲁直论诗,有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喻,世以为名言。以予观之,特剽窃之黠者耳。鲁直好胜,而耻其出于前人,故为此强辞,而私立名字。"韩愈反对"剽贼",而黄庭坚是"剽窃之黠者",两人在理论上是对立的。

  "为诗用僻事,须有来处",是刘禹锡的理论。为了论证它,刘禹锡举了一句杜甫诗"巨颡拆老拳"为例,先疑"老拳"无据,后览《石勒传》方知不是"虚言"。黄庭坚把这个口号接过来,发展为"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那黄庭坚为什么不直接说继承刘禹锡而抬出杜甫、韩愈呢?

  这是因为杜诗、韩文在宋代享有极大的声誉,黄庭坚抬出这两条招牌有号召力。对黄庭坚、陈师道诗钻研很深,并为其诗集作注的任渊,在《黄陈诗集注序》一开头就引用了《刘宾客嘉话录》,而只字未提杜甫、韩愈,可见他是深知江西诗派理论的秘密的。清赵翼也看出江西诗派这个秘密,《瓯北诗话》卷十一《黄山谷诗》说:"刘梦得论诗,谓无来历字前辈未尝用,孙莘老亦谓杜诗无一字无来历。山谷尝拈以示人,盖隐以自道。"这段话,揭示了江西诗派与刘禹锡在"作诗法"上的直接联系,而孙觉(莘老)和黄庭坚是利用杜甫以抬高自己的身份。这位孙觉是黄庭坚的岳父,杜甫知识渊博,诗中用的典故很多、很活,被江西诗奉为始祖;刘禹锡的知识也很广博,诗中用典也很多,为江西诗派所欣赏,都是十分自然的事。但是,说写诗要字字有来历,不仅不完全符合杜甫的创作,也不完全符合刘禹锡的创作。刘禹锡仿效民歌所作的《竹枝词》等,何尝"字字有来处"呢?如实他说,黄庭坚等从刘禹锡所云:"为诗用僻事,须有来处"得到启示,变本加厉,发展为"无一字无来处"。

  其次,刘禹锡的某些作品已开江西诗派风气。葛立方《韵语阳秋》卷三云:"作诗贵雕琢,又畏有斧凿痕;贵破的,又畏粘皮骨,此所以为难。??能脱此二病,始可以言诗矣。刘梦得称白乐天诗云:'郢人斤斵无痕迹,仙人衣裳弃刀尺。世人方内欲相从,行尽四维无处觅。'若能如是,虽终日斵而鼻不伤,终日射而鹄必中,终日行于规矩之中,而其迹未尝滞也。山谷尝与杨明叔论诗,谓'以俗为雅,以故为新,百战百胜,如孙吴之兵,棘端可以破镞,如甘蝇飞卫之射,捏聚放开,在我掌握。'与刘所论,殆一辙矣。"此条前半段抄袭《王直方诗话》,后半段采用黄庭坚《次韵杨明叔四首,再次韵》的引言。葛立方从"贵雕琢,又畏有斧凿痕;贵破的,又畏粘皮骨"的角度,发现黄庭坚的"诗论"与刘禹锡"殆一辙矣"。

  刘禹锡《和仆射牛相公春日闲坐见怀》云:"官曹崇重难频入,第宅清闲且独行。阶蚁相逢如偶语,园蜂速去恐违程。人于红药惟看色,莺到垂杨不惜声。东洛池台怨抛掷,移文非久会应成。"方回批:"'阶蚁''园蜂'一联,似已有江西体。"刘禹锡《同白二十二赠王山人》:"爱名之世忘名客,多事之时无事身。古老相传见来久,岁年虽变貌常新。飞章上达三清路,受篆平交五岳神。笑听鼕鼕朝暮鼓,只能催得市朝人。"纪昀批:"已逗江西一派。"①① 《瀛奎律髓》卷十《春日类》刘梦得《和牛相公春日闲望》评语。

  ① 《瀛奎律髓刊误》卷四十八《仙逸类·七言》。

  选《流奎律髓》的方回,"大旨排西昆而主江西"②;写《瀛奎律髓刊误》的纪昀,反对方回"左袒江西"③。两人论诗的主张是不同的,但对刘禹锡的某些作品已开江西诗派风气的意见却是相同的。

  第三、江西诗派成员普遍喜爱刘禹锡诗歌。

  黄庭坚《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二十六《题跋》有三处称赞刘禹锡诗歌。一是《跋刘梦得(淮阴行)》:"《淮阴行》情调殊丽,语气尤稳切,白乐天、元微之为之,皆不入此律也。"二是《跋刘梦得<竹枝歌>》:"刘梦得《竹枝》九章,词意高妙,元和间诚可以独步。道风俗而不俚,追古昔而不愧,比之杜子美《夔州歌》,所谓曲异而同工也。昔东坡尝闻余咏第一篇,叹曰:此奔轶绝尘,不可追也。"三是《跋刘梦得<三阁辞>》:"此四章可以配《黍离》之诗,有国存亡之鉴也。

  大概刘梦得乐府小章优于大篇,诗优于它文耳。"黄庭坚认为,刘禹锡的某些作品在元、白之上,某些作品与杜甫媲美,某些作品可以上配《诗经》,这是极高的评价。他唯恐只是自己赞扬刘禹锡,力量还嫌不够大,又举出苏轼的话,以助声势,可谓用心良苦。

  宋人诗话笔记中,常转载黄庭坚对刘禹锡诗歌的评论,如何汶《竹庄诗话》卷二十《杂编十·刘禹锡·武昌老人说笛歌》引《漫斋语录》云:"刘禹锡长于歌行并绝句,如《武昌老人说笛歌》,山谷云:'使宋玉、马融复生,亦当许之。'??不虚语也。"时代在前的宋玉、马融,根本不可能评价刘禹锡的《武昌老人说笛歌》,而黄庭坚说宋王、马融"复生"亦当许可这首诗,反映出他本人对刘禹锡这首诗的无比崇拜。

  胡仔《曹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十一《柳子厚》:《复斋漫录》云:子厚《寄刘梦得诗》"书成欲寄庚安西,纸背应劳手自题。闻道近来诸子弟,临池寻已厌家鸡。"盖其家有右军书,每纸背庆翼题云:"王会稽六纸。"其诗谓此也,故梦得有《酬家鸡之赠》,乃答前诗,非子厚作也。其中有"柳家新样元和脚",人竟不晓,高子勉举以问山谷,山谷云:"取其字制之新。昔元丰中,晁无咎作诗文极有声,陈无已戏之曰:闻道新词能入样,湘州红颖鄂州花。盖湘州缬鄂州花也。则柳家新样元和脚者,其亦此类软。"余顷见徐仙者效山谷书,而无己以诗寄之曰:"蓬莱仙子补天手,笔妙诗清万世功。肯学黄家元祐脚,信知人厄匪天穷。"则知山谷之言无可疑。

  对于刘禹锡诗中"人竟不晓"的句子,宋人唯有请黄庭坚作解答,才"无可疑",可见宋人公认黄庭坚是研究刘禹锡诗歌的权威人士。

  陈师道《后山先生集》卷二十三《诗话》:"望夫石在处有之,古今诗人共用一律,惟刘梦得云:'望来已是几千岁,只似当年初望时。'语虽拙而意工。"可谓推崇备至。

  洪刍《洪驹父诗话》:"山谷至庐山一寺,与群僧围炉,因举《生公讲堂》诗末云'一方明月可中庭',一僧率尔云:何不曰'一方明月满中庭'。

  山谷笑去。"《生公讲堂》是刘禹锡《金陵五题》的第四首。黄庭坚对庐山众僧朗诵这首诗中的句子,说明他对刘禹锡作品的喜爱。洪刍(驹父)是三洪(洪朋、洪刍、洪炎)之一,黄庭坚的外甥,江西诗派的成员。他把舅父这件事写入诗话,也说明他对刘禹锡作品的喜爱。吴幸《观林诗话》云:"豫②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八八《集部》四十一《总集类》三《瀛奎律髓四十九卷》。

  ③ 《瀛奎律髓刊误序》。

  章诸洪作诗,有外家法律。"这"法律"是什么呢?从黄庭坚、洪刍都讥笑庐山一僧不懂得刘禹锡"一方明月可中庭"句中"可"字的佳妙,可以看出一二。

  《王直方诗话》:"予观文忠公所为《花品序》云:'牡丹初不载文字,??唯刘梦得有诗,但云一丛千朵,亦不云其美且异也。'然余犹以此说为非,'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岂不云美也。""径尺千余朵"是刘禹锡《浑侍中宅牡丹》诗中的句子。①"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是刘禹锡《赏牡丹》诗中的句子。由于王直方(立之)比欧阳修更熟悉刘禹锡的诗,所以才能纠正欧阳修说刘禹锡不咏牡丹花"美"的错误。《东莱吕紫微诗话》:"王立之直方病中尽以书画寄交旧,余亦得书画数种。与余书云:'刘玄德生儿不象贤。'盖讥其子不能守其图书也。"(《东莱吕紫微师友杂志》:"立之尽以平生书籍图画散之故人朋友,予亦得数种,托杨符信祖附来寄予书,书不成字矣。书中但言'刘玄德生儿不象贤',??盖叹其子不能继绍也。")"生儿不象贤"是刘禹锡《蜀先主庙》诗中的句子,王直方病危时还引用它。王直方、杨符(信祖)都是江西诗派成员。朱弁《风月堂诗话》卷下说:"立之读书喜宾客,黄鲁直、诸晁皆与之善"。"诸晁"之一的晁冲之(叔用),也是江西诗派成员。晁公武《昭德先生读书后志》卷二《别集类·晁氏具次[茨]集三卷》说:"曾慥亦称公早受知于陈无己。"王直方病危时以书籍图画赠送"交旧",这些人主要是江西诗派成员。王直方用刘禹锡诗句向吕本中等表示遗愿,说明江西诗派成员对刘禹锡诗的共同爱好和理解。

  吕本中《童蒙诗训》:"苏子由晚年多令人学刘禹锡诗,以为用意深远,有曲折处。后因见梦得《历阳》诗云:'一夕为湖地,千年列郡名。霸王迷路处,亚父所封城。'皆历阳事,语意雄健,后殆难继也。"在吕本中所著的诗话、笔记中,多次提到刘禹锡的作品。这一段话,尤为重要,因为这是面对着学习作诗的"童蒙"讲的,相当于今天的教科书。他惟恐只是自己赞扬刘禹锡,力量还嫌不够大,又举出苏辙(子由)的话,以助声势,用心之苦,与黄庭坚一样。《宋史》卷三七六《吕本中传》说他"有诗二十卷,得黄庭坚、陈师道句法。"吕本中从"用事"角度,高度评价刘禹锡《历阳书事七十韵》,正是反映出江西诗派的共同观点。

  第四、江西诗派成员大量"点化"刘禹锡诗句。

  黄庭坚从写诗作文要"无一字无来处"的思想出发,提出"点铁成金"、"夺胎换骨"和"以俗为雅、以故为新"等一系列说法,成为江西诗派的共同纲领。惠洪《冷斋夜话》载,"山谷云:诗意无穷而人之才有限,以有限之才追无穷之意,虽渊明、少陵不得工也。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在宋、元人所著诗话中,颇有记载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等人"点化"刘禹锡诗句的例子:《韵语阳秋》卷二:"诗家有换骨法,谓用古人意而点化之,使加工也。??刘禹锡云:'遥望洞庭湖水面,白银盘里一青螺。"山谷点化之则云:"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学诗者不可不知此。"魏庆之《诗人玉屑》、蔡正孙《诗林广记》也都有同样的看法,认为黄诗是从刘诗点化① 欧阳修《洛阳牡丹记·花释名第二》:"唯刘梦得有咏鱼朝恩宅壮丹诗,但云一丛千万朵而已,亦不云其美且异也。"欧阳修误以浑瑊为"鱼朝恩"。

  而来。洞庭湖及君山的景色随着气候的不同而有变化。刘禹锡写出了月白风清的洞庭湖夜晚的山水秀色;黄庭坚则写出了风雨大作的洞庭湖白天的壮观景象:"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他从刘诗的"银盘"受到启发,用"银山"来形容翻滚的白浪,并把有着千古遗恨的湘娥与君山融为一体,从而进一步开拓了诗的意境。

  刘壎《隐居通议》卷十一《夺胎换骨》:"唐刘禹锡作柳州文集序云:'韩退之曰:雄深雅健,似司马子长,崔、蔡不足多也。'崔谓崔瑗,蔡谓蔡邕。山谷咏张文潜诗,亦用此意。有曰:'晁张班马手,崔蔡不足云。'其善于夺胎换骨如此,而世或未之知也。"从江西派诗人"点化"刘禹锡诗句的情况来看,真正能够翻出新意、超出原作的不多。江西诗派的另一位领袖陈师道喜欢刘禹锡的诗歌,也经常从刘诗中点化出一些句子,例证有三十多首。魏了翁《鹤山渠阳经外杂钞》卷一:"刘禹锡:'向来行哭里门道,昨夜画堂歌舞人。'??陈后山'起舞为主寿,相送南阳阡。忍看主衣裳,为人作春妍。'又云:'向来歌舞地,夜雨鸣寒蛩。'"即是一例。

  被方回视为江西诗派三宗之一的陈与义也喜欢以刘禹锡的诗歌来"夺胎换骨"。例如:陈诗《夏日》:"赤日可中庭",脱胎于刘《金陵五题·生公讲堂》:"一方明月可中庭";陈诗《送大光赴石城》:"山川勃郁不平处",脱胎于刘禹锡《楚望赋》:"山川郁乎不平";陈诗《和王东卿绝句四首》之四:"平生不得吟诗力",脱胎于刘诗《郡斋书怀寄河南白尹兼简分司崔宾客》:"一生不得文章力"等等。

  任渊《山谷诗集注》、史容《山谷外集诗注》、史季温《山谷别集诗注》、任渊《后山诗注》、胡穉《增广笺注简斋诗集》、《胡学士续添简斋诗笺正误》为我们提供了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点化"刘禹锡诗句的大量例证。

  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情况:从用法说,有借用的、反用的、用其字的、用其意的、意相同的、反其意而用之的;从用例说,刘禹锡的某些诗句,有被黄庭坚运用多次的,有被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共同运用的。

  江西诗派的其他成员也有"点化"刘诗的情况。如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指出,"荆公诗云:'闭户欲推愁,愁终不肯去。'刘宾客诗云:'与老无期约,到来如等闲。'韩舍人子苍取作一联云:'推愁不去还相觅,与老无期稍见侵。'比古句盖益工矣。"陆游认为,韩驹"推愁"一联"点化"了王安石和刘禹锡的诗句,而显得更为精致。

  总之,从上述四个方面来看,江西诗派对刘禹锡的继承关系是十分明显的,刘禹锡的诗歌对这一诗派的理论和创作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此外,宋代的著名词人、诗人秦观、张耒、陆游、刘克庄等都受到过刘禹锡的影响。

  清人论词,谓刘禹锡"流丽之笔,下开北宋子野、少游一派。"①其实,宋人早已注意到这一点。周煇《清波杂志》卷九云:"秦少游发郴州,反顾有所属,其词曰:'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山谷云:'语意极似刘梦得。'"王楙《野客丛书》卷二十《词句祖古人意》云:"《后山诗话》载:王平甫子斿谓秦少游① 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二。

  '愁如海'之句,出于江南李后主'问君还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之意。仆谓李后主之意,又有所自。??刘禹锡诗曰:'蜀江春水拍山流','水流无限似依愁',得非祖此乎?则知好处前人皆已道过,后人但翻而用之耳。"其意思是说,秦观那婉约的词风,与刘禹锡诗歌的流丽之笔有着渊源的关系。

  秦观之外,张耒也是"苏门四学士"、"苏门六君子"之一。《溪诗话》卷三云:"张文潜《法云怀无咎》云:'独觉欠此公。'或传某生语,文潜自以'欠'字为得意。然梦得《送皇甫》云:'从兹洛阳社,吟咏欠书生。'??张何得意之有?"《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一《张文潜》云:"潘子真《诗话》云:文潜《次张远韵》,有'??东边日下终无雨,阙下题诗合有碑。??'或问:'无雨有碑,何等语也?'予答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刘梦得《竹枝歌》也。??"这两条记载,都说明张耒(字文潜)喜爱、仿效刘禹锡的诗。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二《张右史》云:"《复斋漫录》云:'东坡《泗州僧伽塔诗》:'耕田欲雨刈欲晴,去得顺风来者怨。若使人人祷辄遂,造物应须日千变。'张文潜用其意别为一诗云:'南风靠靠麦花落,豆田漠漠初垂角。山边夜半一犁雨,田父高歌待收获。雨多潇潇蚕簇寒,蚕妇低眉忧茧单。人生多求复多怨,天公供尔良独难。'"从这条记载看出,苏轼将刘禹锡《何卜赋》中的名句概括入诗。张来受苏轼启发,又用其意另做了一首。

  秦观、张耒是苏轼最赏识的、也是最亲密的两位后辈。据《曲洧旧闻》卷五云:"东坡尝语子过曰:'秦少游、张文潜才识学问,为当世第一,??二人皆辱与予游,同升而并黜??。'"从苏轼对秦观、张来评价之高、情谊之厚,可以推测秦观、张耒喜爱刘禹锡诗是与苏轼的影响分不开的。

  江西诗派的创始人黄庭坚出于苏轼门下,而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王直方诗话》云:"邢敦夫云:'扫地烧香闭阁眠,簟纹如水帐如烟。客来梦觉知何处?挂起西窗浪接天。'此东坡诗也,尝题于余扇。山谷初读以为是刘梦得所作也。"从黄庭坚错把苏拭诗当作刘禹锡诗,不仅可以看出苏拭学刘禹锡达到了乱真的程度,还反映出"苏门六君子"以及与苏轼有来往的人大多喜爱刘禹锡诗,这不言而喻是因为受到了苏轼的影响。

  南宋大诗人陆游也受过刘禹锡诗歌的影响。《瀛奎律髓汇评》卷十《春日类》刘梦得《和牛相公春日闲望》引查慎行评语:"陆放翁七律全学刘宾客,细味乃得之。"这就是说,如果细细体会陆游七律的诗法,与刘禹锡有相似之处。

  南宋文学家刘克庄(号后村居士)诗词颇有感慨时事之作,即渴望恢复北方土地,反对南宋政权的妥协苟安。他曾因学习刘禹锡的讽刺诗而遭到打击。明俞弁《逸老堂诗话》卷上云:刘梦得咏玄都桃花而被谪。李繁咏东门柳,杨国忠谓其讥己而得祸。刘后村《咏落梅》诗,有"东君谬掌花权柄,却忌狐高不主张。"谗者笺其诗以示柄臣,由是闲废十载。后村有《病后访梅》十绝句,其一云:"梦得因桃却左迁,长源为柳件当权。幸然不识桃并李,也被梅花累十年。"刘克庄还写有《军中乐》、《苦寒行》、《戊辰即事》等讽兴之乍,受刘禹锡讽刺诗的影响相当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