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吴敬梓的创作



  传主吴敬梓病逝以后,他的戚友金兆燕在《甲戌仲冬送吴文木先生旅榇于扬州城外登舟归金陵》诗作中,曾经写道:"著书寿千秋,岂在骨与肌。"这确是至理名言,如果没有传主留下的这些著述,又有谁会在千百年后知道吴敬梓其人呢?敏轩以年仅五十四岁而谢世,固然是不幸的,然而他毕竟留下了足以传世的著作,却又是不幸中的大幸!

  吴敏轩少年时代就喜欢广泛阅读各种书籍,家中有相当丰富的藏书任其浏览。吴檠在《为敏轩三十初度作》一诗中,曾回忆传主年青时的学习情况,说他"涉猎群经诸史函",各种经、史著述,他都曾涉猎,并且不断试笔。及至中年,他的诗歌创作更趋成熟,较之以前所作更加讲究格律,吴檠诗中就说他三十岁前后的诗作"迹年诗律更绮密";同时由于读书极为博杂,小学的修养也日渐深厚,创作中喜欢用一些冷词僻语,这就是吴檠诗中所谓的"僻书奇字来稽参"。而从他的创作风格来看,又颇受魏晋六朝文学的影响,程晋芳就说他"风雅慕建安,斋栗怀昭明"(《寄怀严东有》)。到了晚年,他更从文艺创作进而转向学术研究,对《诗》、《书》都曾下过一番功夫。从现存的作品和有关记载来看,传主曾经在文学、史学、经学等方面进行过探索和研究,而在文学领域内,对诗、词、赋、骈文、诗论、戏曲、小说等多种文艺形式,都很熟悉,并且也都有所尝试,留下数量不等的作品传世。据平步青《霞外捃屑》卷九,传主曾撰有"《史汉纪疑》未成书",可见吴敬梓曾对《史记》、《汉书》下过一些工夫。这部史学著述虽未成书,没有留下片言只语,但从他的《儒林外史》中所称引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来看,传主还是具有相当丰富的历史知识、也具有一定的史学眼光的,对某些历史事件和人物有他自己的看法,并不全然与流俗之见相同。

  敏轩能吟诗、填词、作赋、擅于骈文,又研治《诗》、《书》,对戏曲十分熟悉,还创作小说。以诗、词、赋而论,其四十岁前的作品大多数收于现存的四卷本《文木山房集》中。据《安徽通志稿·艺文考》云:《文木山房集》凡四卷。卷一赋四首;卷二、卷三诗百三十一首,附芜湖朱卉、江都李本宣同作七绝各一首;卷四词四十七首,乃敬梓四十前作。

  金和在《儒林外史跋》中说传主有"《文木山房文集》五卷、《诗集》七卷"。但这十二卷本的《文木山房集》却至今未曾发现。不过,王又曾在《书吴征君敏轩〈文木山房诗集〉后》十绝句中曾引用传主的两句诗"如何父师训,专储制举才",却不见于现存的四卷本《文木山房集》中。而沈大成在《全椒吴征君诗集序》中说:"今幸尽读其诗,且挂名于集中。"但现存的四卷本《文木山房集》中也未曾见沈大成名或字,可见在四卷本《文木山房集》之外,传主定当有不少诗词文章,可惜今日不能尽知。

  1949 年以来,陆续发现了传主的一些诗文, 1958 年出版的《吴敬梓集外诗》收辑了一些佚诗,此后仍不断有新的发现,至目前所知,总计在三十余篇(首)左右。对于传主的诗、词、文、赋等作品,在前面各章中已有所称引和评说,此处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