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第1期
写竹尽托平生意
作者:王 翚
徐渭失意的根由似乎是时乖运蹇,但究其根本,仍是个性使然,正如其《次日酌二王子》中所自道:“正如我一生,不识衡与量。”《六昔》诗中也很明确的道明了徐渭与世俗的不合拍。因为性情不合,他得罪了礼部尚书李春芳,后又与恩人张元汴产生较大摩擦,倒是与一些武人如李如松、许口北等颇投契。徐渭自题青藤书屋的对联:“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很准确地总结了自己失意的情状,同时也于隐微中透露出毕生失意的情由:东倒西歪、南腔北调,始终是无所凭借、模糊暧昧的情状,没有一个安然的安身立命之所,也没有一个可以矢志追求的目标,徐渭最终在临死前以畸人自道,并自著《畸谱》,其实从《六昔》诗可以看出,真正不正常的是当时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以及那些所谓正常人的挤压下,徐渭只能是“终日忍饥西复东,江湖满地一渔翁。钓竿欲怫珊瑚树,未掣鲸鱼碧海中。”《人物》贫困、孤独,有志难达。徐渭的另一首咏葡萄的诗更是对其半生孤独作了绝佳写照:“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葡萄》“落魄”的意思自不待言,“翁”的言外之境也极其明显,“独立”、“晚风”、“野藤”则烘托出一种凄凉落寞的氛围,一个“啸”字本来也许可以表示豪情不减,可惜“啸”对的是“晚风”,如此情景难免不生“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明珠”是全诗唯一明亮的词,然紧接着“无处卖”三字以质美而运蹇的强烈对比反将莫大的失意推至极致。末句两个“闲”字似语义不再急迫,可于漫不经心的“抛”与“掷”中更透出悲凉的况味。这首诗写出了一个游离在主流之外的徐渭。而这样的一个徐渭在他的竹画诗中也同样倾诉着内心的孤独。如《月竹》:“明月何团团,来照翛然影。化作千万身,移向空山并。漏声寝以微,知否霜化冷?十丈红尘中,谁其解寻省。”首句圆月所象征的团圆、美好在徐渭心中激起的绝非幸福的情怀。在一个孤独的人眼中,缺月有缺月的感伤,圆月也有圆月的怅然,所以孤独的徐渭开篇即将一种孤独的意境呈现在诗中。“翛”有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意思,也有萧条冷落的意思。在诗中,双意并用也无妨,追求无拘束的生命与凄冷的结局在徐渭可为因果,而一个“影”字更加深了全诗清冷的气氛。后两句虚写竹影随着月影的飘移,实则描述的是赏竹人,什么人什么样的心境能使一个人在深夜久久地看着竹影飘移而不思休息?“空山”二字则使竹影的去向显得渺然无着处。漏声渐微,长夜将去,霜又如何?冷又如何?关键是霜化冷的那一段过程和那一番变化都被赏竹人注意到了,也许只有他一个人注意到了。“十丈红尘中,谁其解寻省。”至此徐渭将前六句的实景描述转为明确的心境倾诉,可倾诉的是什么依然没明说,与“江湖满地”一样,诗境又被拓至寥廓无垠处,然而心中所念的却终究无人能解。此诗与阮籍的《咏怀》意境相似:“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衿。孤鸿号外野,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幽思独伤心。”阮籍说“伤心”,徐渭道“寻省”,寻省有搜求、省查的意思,伤心什么?寻省什么?都没有明确的下文。徐渭此诗虽然不像《葡萄》那样为人所知,却同样道出了孤独的情感,而且更有幽微的意蕴,如果说阮籍“意旨遥深”是迫于时局,而徐渭的欲说还休则毋宁说是对这个社会的绝望,在这个畸变的社会,已经没必要说。
徐渭喜画花卉,以竹、梅、牡丹居多。不过,徐渭虽然留下不少牡丹图,但正如他自道:“牡丹为富贵花主,光彩夺目,故昔人多以钩染烘托见长。今以泼墨为之,虽有生意,终不是此花真面目。盖余本窭人,性与梅竹宜,至荣华富贵,风若牛马,宜弗相似也。”《墨牡丹》而梅花虽然以傲雪而见品格,在徐渭眼中仍有不足:“一条插扫挂长空,不与寻常桃李同。翠干朱花虽觉媚,竹梢松杪尚相容。”《咏画中红梅》翠干朱花,终究使梅花少了一些朴素的本色。所以与竹相较不免稍逊。可见徐渭对竹情有独钟,况且竹的干、梢、叶的画法与书法笔意相通,徐渭自谓“书第一”,由此画竹就比画其他花卉可以显得更为率意,更可以表达心中的喜怒哀乐。所以读徐渭的竹画诗,便如同读徐渭后半生3O年的感慨遭际。所谓以诗证事,徐渭的竹画诗可当此评。
作者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