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2期

“生态整体主义”辩

作者:王 诺 




  对生态整体主义最后一个主要的质疑关乎这种思维方式和自我超越的可能性:人类真的可以做到超越自身局限进而站在整个生态系统的高度考察问题吗?人类真的可以做到把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放在首位并以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和谐、完整、持续来约束自己吗?回答是:不仅可能而且必要,并且刻不容缓。固然,人像其他生物一样,具有从自己的角度认识事物并为自身的利益攫取生态资源的本性;但这并不能成为人类不能、也不该为生态系统整体利益考虑的理由。因为,人是惟一有理性的物种,人“是这个世界中惟一能够用关于这个世界的理论来指导其行为”的物种(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96页),人是高贵的物种,而“高贵的身份使人有更多的义务”(《哲学走向荒野》,444页)。人的理性曾经使得他超越了万物,把自己视为世间惟一的主宰和管理者;而今,理性也可以而且必须使他超越自身的局限性,站在生态系统整体的高度去保护自然万物。
  人类还是有同情心的物种,同情心使人类能够超越自身的视野、经验和利益的局限去认识和关怀万事万物。澳大利亚哲学家普鲁姆伍德在《人类中心之外的道路》里说得好,同情心能够“将我们置于他者的立场上,在一定程度上从他者的角度看世界,考虑他者的与我们自己相似和不同的需要和体验”。这里的他者不仅可以是其他人,也可以是其他物种,甚至是整个地球。正是有了这种同情,我们才可能“扩大自我,超越自身的地位和利益”(韦斯顿,《环境哲学引论》,牛津大学出版社一九九九年,75—77页)。生态社会学家布克钦也有类似观点,他指出,人类的”用概念思考和深深的同情感来认识和体验整个世界生命的能力,使他能够在生态社会里生存,并恢复、重建被他破坏了的生物圈”(布克钦,《社会生态学哲学》,布莱克罗斯图书公司一九九○年,187页)。如果人不能超越自身的局限,不能设身处地地为他者考虑,那么,即便在人类社会的范围里,人们也不可能做到超越个人中心、男性中心、白种人中心、欧洲中心。否认人类能够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逻辑,与否认人类能够抛弃种族主义和性别歧视的逻辑是完全相同的。把世界连同它所有物种从生态危机中解救出来,只有人类可以完成这个使命,更何况生态危机原本就是人类造成的。人类无论如何也不能以任何理由来开脱自己的罪责,无论如何也不能以任何理由放弃他必须履行的义务。只有勇敢地承担起自己对重建整个生态系统平衡稳定的责任,人类才真正堪称我们这个星球上最高贵、最有价值的生命。如果说人类只能像猪羊那样只为满足自己欲望而生存,那才是对人类最大的不敬。
  人是有局限的物种,也是还在演进和变化的物种,在演化进程中,他曾经犯过无数的错误,走过许多弯路。从生态危机和生态整体观的角度来看,人类几千年来所犯的最致命的错误,就是以自己为中心、以自己的利益(而且主要是眼前利益)为尺度,没有清楚而深刻地认识到与人类的长久存在密切相关的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和整体价值。这个错误导致了无数可怕的、难以挽救的灾难。今后,如果人类还要继续以自己的意愿为惟一判断标准,则必将犯更多、更可怕的错误,直至自己走向灭亡。生态整体主义倡导人类跳出数千年来的旧思路,努力去认识生态系统,进而将认识到的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作为衡量人类一切观念、行为、生活方式和发展模式的基本标准,为防止人类重蹈覆辙、为人类缓解乃至最终消除生态危机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根源。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