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3期

琉球一八七五

作者:刘晓峰




  琉球的王统就这样得以存续下来。但一六○九年发生在琉球的战争,造成了琉球两属的局面。江户幕府论功行赏,给予了萨摩对琉球的支配权。萨摩藩背着江户幕府割掉了奄美列岛作为自己的私领地(直到今天,奄美列岛行政上仍归于鹿儿岛县属下),又规定琉球对中国的朝贡贸易由萨摩管理(根据崎原贡的统计,从一六○九年到一八六九年二百六十年间,萨摩藩独占琉球对华贸易达一百四十八年,其中一六八七年起到一八二九年这一百四十二年是萨摩与琉球双方出资),同时还要求羁押中的琉球君臣承认“琉球自来就是萨州岛津氏之附庸”。拒不在岛津氏这一文件上签字画押的三司官谢名利山被斩首。其他人在人屋檐下,只能低下头。
  历经千难万险,一六一一年九月,被俘的琉球君臣终于回到了故国。
  
  四
  
  在前近代的东亚,中国的存在是巨大的。
  从江户幕府获得了琉球支配权的萨摩藩,一度要求琉球人改日本服色,并规定每年派遣使者巡视执行情况。但当明朝完全无视德川幕府的讲和交涉后,明朝和琉球的外交关系变得重要起来,萨摩藩也一变为尊重琉球固有的政体和风俗,不仅归还了人事权、裁判权、祭祀权,而且规定禁止生于琉球的日本人改用日本的发式衣服,违者科罪。琉球人改用日本发式衣服,就更在禁止之列。这期间,琉球和明朝的外交关系也取得了进步。一六一二年起明朝规定琉球由两年一贡改为十年一贡、船一艘的新制,到一六二二年改为五年一贡。一六三三年终于恢复为两年一贡,船两艘。
  一六四四年,明亡。一六四六年,出使南明唐王处的琉球使者被清军抓获,并于一六四七年在北京持琉球国书谒见了顺治皇帝。这么方便就带有写给清朝皇帝的国书,是因为因应大陆政治局势的变化,从一六三三年起,琉球使者所携带的国书只是印上国王玺印的空白纸。一六四九年,顺治皇帝派诏谕使赴琉球。当时萨摩藩请示江户幕府,如果清朝要求琉球人剃发更衣该如何对应?江户方面的回答是如果清朝要求琉球人剃发更衣那就剃发更衣。不仅如此,萨摩藩还重新规定常驻琉球的事务官员只有到港、年头、归航这三回可以见琉球国王,重申不许他们干涉琉球的人事、裁判、祭祀。 很明显,面对大陆的风云变化,江户幕府与萨摩藩都在竭力避免因为琉球问题与清国冲突。
  一六六三年,清朝册封尚质为琉球中山国王。在清朝的册封体制中,琉球仅次于朝鲜,名列第二。为了既不与清国冲突,又能得到朝贡贸易的好处,如何掩盖日本与琉球的关系就成了要务。具体到萨摩藩,是如何才能既掩蔽自己的身份,又能身临贸易现场?从十七世纪末叶开始,萨摩常驻琉球的官员开始伪称自己是“度佳喇”(宝岛)人,自称“度佳喇”是琉球属岛之一。一六八三年清朝册封尚贞时,“度佳喇”人与册封使对面并参与礼品的赠答往来。尽管他们自以为得计,但清朝使者却一眼看穿了他们本来的面目。清国册封正使汪辑《使琉球杂录》中记载说,这些名字都带右字的人自称来自琉球属地宝岛,但形容狞劣,和琉球人大为不同。这些夏天穿着木棉粗布衣的人,剃掉头顶的头发只留下中间一绺梳向后面,腰插刀,打赤脚,就是日本人。到了一七一九年,为了更为彻底地掩盖琉球与萨摩的关系,册封使到来时,“度佳喇”人不再露面,日本船也躲进冲绳北部的运天港。这一年因为没有日本人在场,多出的两千多贯货物自然可以由琉球人自己买下。可琉球一共只有五百贯钱,最后连男女老少的簪子和家中的铜锡物件都凑起来,总算又凑足了一百贯。一六○九年的战争已经过去一百一十年,但在萨摩藩如蛆附骨的压迫吮啮下,曾经以“万国津梁”自诩的琉球王国,已经困顿如斯。
  一七五三年,在萨摩藩的指令下,琉球制订了如何应对清国询问的条目,一七五九年又追加了一系列条目。依照这些条目,琉球拥有北山、中山、南山三十六岛,宝岛则是贩卖丝与纺织品换回银两的地方。如果派遣去日本的船漂到清国,那么就自称是琉球三十六岛的巡见官雇用宝岛的船航海途中出事的。若船上装载了运往萨摩的丝与纺织品,就称本年宝岛商船来得少,我们只好雇宝岛的船卖这些商品过去,若装的是银两,那么就说是卖了货物返航途中。一七五七年,清朝实行海禁。相对应的一七六二年的《唐漂着船心得》、一八六六年的《对唐人应答心得》,对如何掩盖琉球与萨摩的关系,做了诸如如果漂流到清国就要把有日本年号、日本人名字的货物扔进海里等具体的规定。
  琉球历史的伤口,曾经就这样被精心遮掩。
  
  五
  
  有了上述历史背景,再看松田道之一八七五年之赴琉球,可以说别有一种意味。
  一八七五年,只是日本明治政府对外扩张的开始阶段。东亚的大变局也只是刚刚开始。
  一八七九年,还是由松田道之领队,日本熊本镇台冲绳分遣队三百余名、警官一百六十余名被派往琉球。三月二十七日,宣布废除琉球藩置冲绳县。五月,第一任县令锅岛直彬到任。日本对琉球群岛的直接支配开始了。对日本的直接统治,琉球君臣百姓用“不合作运动”与之对抗。各岛交换血判誓文,“念祖辈所受君恩”“激于情义”,密约“即便面临武力”也绝不改变不服从的态度。如有被害者,则共同出五万贯铜钱来承担其丧葬及抚恤费用。如果署名者背誓,本人处死,父母妻子流罪。宫古岛还发生过处死背叛者的“赞成”事件。但琉球人清楚,仅凭自己的力量不可能与明治政府相颉颃。很多琉球人逃亡到清国,把希望寄托在清朝身上。十九世纪末叶,围绕琉球的所属权问题,清朝确曾与日本多次展开过交涉。依照陈在正教授的研究,包括一八七四年中日《北京专条》在内,清朝从未曾放弃过对琉球拥有宗主权的主张。但十九世纪末叶的清朝正像《红楼梦》中的贾府,“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到甲午战败,连台湾都成了日本人的战利品,已经被日本“处分”的琉球,所属问题就更不可能提上议事日程了。
  从一八七五年算起,七十年后的一九四五年,在琉球岛上发生了“二战”中最为惨烈的冲绳之战。残酷的战斗使岛上居民死亡了四分之一。这些人有的死于美国人的炮击,有的被看成间谍或叛徒死于日本兵的虐杀,还有很多人是在日本兵强迫下不得不自杀。而能令人追忆起昔日琉球王国的历史遗迹,也在硝烟和炮火中被摧毁殆尽。硝烟散去,被烧焦的土地一块块被铁丝网围起,规模巨大的冲绳美军军事基地拔地而起。九十七年后的一九七二年,美国将冲绳的行政权归还给了日本。一百二十五年后的二○○○年,日本把八国首脑会议安排到了冲绳。冲绳和平运动活动家宇根悦子说,仅仅一个世纪之间,冲绳人经历了由唐(中国)世界向大和世界、大和世界向美国世界、再由美国世界向大和世界三次朝代的转换。琉球的历史,就这样连续不断地翻开了一页又一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