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3期

竹富岛的酷娅玛

作者:董炳月




  人头税时代统治者的压迫并非仅限于物质的榨取与掠夺,还有性的特权。“现地妻”现象就是这种特权的产物。琉球群岛由许多大大小小的岛屿组成,海上风高浪险,各岛之间交通不便,本岛首里城的命官从本岛前往地方岛屿任职,往往是“单身赴任”。为了解决生活问题和性问题,便将当地女子作为临时夫人——即“现地妻”。一旦离任,夫妻关系即宣告结束。充当“现地妻”的地方女性在人格与身体方面做出牺牲,报酬是自己和家人的人头税能够免除。在残酷的人头税将岛民们逼得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多有地方女子争相去做“现地妻”,其家人亦以此为荣。
  相形之下,美女酷娅玛对“目差主”的拒绝就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崇高的人格。这种拒绝意味着对当权者的抵抗,同时意味着必须继续承担繁重的人头税。在这一行为中,酷娅玛的容貌之美获得了人格美的支撑,美丽的容貌没有成为物质交换的材料,而升华为人格美的表象。这双重之美中包含的抗争意志与自尊心并非仅仅属于酷娅玛一人,同时也是属于八重山的广大民众。正因为如此,酷娅玛才成为男女村民们咏叹的对象。对于男性们来说,歌唱中还潜藏着重获性权力的喜悦。在这个意义上,《安里屋咏叹》诞生、被传唱的过程,可以看作冲绳人表达反抗意志、抒发自尊心、追求美的过程。
  大约是因为八重山距冲绳本岛距离遥远、“现地妻”现象普遍发生,八重山民谣中多有以“现地妻”为题材者。《安里屋咏叹》之外,《首里子》、《猫咏叹》、《池边咏叹》(《イキヌボウジィ咏叹》)等皆为同类作品,只是这些作品中的女性在命运与形象方面有异于酷娅玛。《首里子》是一位给从首里城来赴任的官员做“现地妻”、官员任职期满离去后独自抚养与官员所生之子的女子所唱的歌,抒发了被抛弃的孤凄之情。《猫咏叹》是一位已婚并育有子女却为生活所迫去当“现地妻”的女性所唱,歌中的猫妈妈到了新家之后面对鱼、肉、牛奶无法下咽,因为它想起了旧家中的几只面黄肌瘦的小猫。这里的猫是身为“现地妻”的女性自身的比喻。这首民谣叙述的故事与中国新文学作家柔石的小说《为奴隶的母亲》(一九三○年)叙述的故事属于同一类型。在《为奴隶的母亲》中,皮货商为贫困的生活所迫,将妻子典给老秀才作为传宗接代的工具,而被典之妻进了老秀才的家门,生活景况改变,却无法忘记留在家中的儿子春宝。《池边咏叹》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奴孜楷玛的美女,她不愿给首里来的官员做“现地妻”,逃入山中。迷途难返,饥寒交迫,死在池边。左乳长出一棵橡树,右乳长出一棵楠树。两棵树很快长成参天巨木,被伐去做船。而乘船者,恰恰是奴孜楷玛逃避的那位官员。这首民谣以“生时不从命,死后终为你做船”作结,喜舍场永将此句解释为“既然死后终为其所用,活着的时候何不听他安排”,但新川明在《新南岛风土记》中否定了这种解释,认为这句歌词表达了人头税时代地方居民对当权者贪婪本质的认识——当权者不仅对生者进行贪得无厌的榨取,对于死者也毫不留情。不过,从民俗学的角度看,这个故事似乎是逃婚故事的变形,与中国新文学作品中的白毛女故事类似。不同在于这首民谣的主人公最终没能像喜儿那样得到拯救。
  上述同类题材的民谣的出现,表明“现地妻”已经成为当地民众记忆中的原型。将美女酷娅玛置于上述同样通过民谣表现出的“现地妻”形象系列中来看,可以发现,《安里屋咏叹》的浪漫情调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主人公最终并未成为“现地妻”制度的牺牲品。
  凡冲绳民谣歌手,不会演唱或不曾演唱过《安里屋咏叹》者可能没有。尽管是同一首民谣,但由不同的歌手或乐队来演唱,风格即大不相同。乙女椿的音色清亮、透明,与藏族歌手才旦卓玛的音色类似,配以欢快、节奏分明的旋律,使人联想起冲绳灿烂的阳光和透明的海水。八重山本地歌手安里勇演唱的“原曲”更具抒情性,似乎带着几分忧伤。而名歌手细野晴臣与金色魔法乐队的对唱则多了一些幽默感。这三种风格的演唱笔者早已熟悉,但最为难以忘怀的,却是一位赶水牛车的八重山老太太的演唱。那是去八重山旅游的时候,在从西表岛去由布岛的水牛车上。西表岛是冲绳群岛中仅次于冲绳本岛的第二大岛,而由布岛只是西表岛东北侧的一个小岛,小得像是西表岛的大拇指。两个岛之间距离大约五百米,落潮的时候,海峡中的水深不及膝,水下平坦,水牛车能够往来自如,单程只要十分钟左右。那是一个奇妙的、玩具一样的海峡。由布岛被建成了一个天然的亚热带植物园,从西表岛坐水牛车穿越海峡去由布岛参观植物园,成为冲绳旅游中富于魅力的项目之一。许多冲绳旅游手册上,都印着水牛车走在海面上的风景。那一天,笔者也在午后进入这个风景,和几位日本游客一起坐在一辆水牛车上。赶车的是当地的一位老太太,背已经驼了,戴着斗笠,讲的似乎是当地方言,很难懂。牛车行至中途,笔者问∶“大妈会唱民谣吗?唱一首吧!”笔者知道,在被称作“诗国歌岛”的冲绳不会唱歌的人几乎没有从事旅游业的资格,而且,老太太身边就放着一把三弦。果然,老太太抄起三弦,弹了几下,大声唱了起来∶“君为野蔷薇,开在田野间,……”午后阳光照射的海面上,前面是海岛后面也是海岛,水牛车缓缓前行,老太太有几分沙哑的歌声和苍凉刚劲的三弦声在海面上回响……那应当是原生形态的《安里屋咏叹》,纯正的生命之歌。
  二○○四年十一月中旬草就,十二月六日改定于寒蝉书房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