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8期

日中关系为何“政冷经热”?

作者:津上俊哉




  那么,在中国已提出“走出去”口号的今天,中国企业收购日本企业的类似例子会不会越来越多呢?我想问题并非如此简单。跨国收购往往会遇到因语言、文化、公司理念等不同而引起的摩擦。从目前一般中国企业还很不了解日本的现状来看,距“中国企业收购日本企业”成为普遍现象的一天,尚待时日。不过,我相信几年后将有更多的成功例子。
  第三个例子。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正在增加。迄今为止已有很多企业在美国或香港地区上市,今后的机会(好地方)将是东京。当然,还存在语言障碍、运作成本较高,市场规则不同等问题,但因为日本是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可筹集巨额资金。日本方面对中国企业的关注度正在迅速提高。对和日本有业务联系的中国企业来说,在东京上市将意味着巨大的商机。
  日本应该更温布尔登化总的来看,日本应该把日本经济这个舞台向以中国人为首的亚洲人进一步开放。即为中国人、中国企业在日本投资、做生意提供机会。有一种说法,叫“温布尔登现象”。在温布尔登举行的全英网球公开赛在世界首屈一指,但是,出场选手却几乎没有英国人。温布尔登现象具有讽刺意味,意在指出某个国家虽然成为国际性的经济活动大舞台,但如果在舞台上活跃的都是外国人的话,就意义不大。
  但是,日本却应该再温布尔登化一些才好。我们日本人在思考问题时,总是不知不觉地以日本人支配的日本企业和日本经济为前提(“岛国根性”)。可是无论在美国还是欧洲,没有一个发达国家是用这种“纯血统主义”的观念来运作的。我们应该请中国企业来投资,来创造就业机会。
  利益分歧产生的不同看法以上内容,也许令很多中国读者感到莫名其妙。日本在中国的发展中享受到了这么多的利益,对中国发展的认识也逐渐出现变化,那么目前的日中关系为何如此糟糕?我认为,这与现在以日中两国为首的东亚地区正在进入一个非常微妙的关键时刻有关系。就是说,中国崛起使中国本身以及整个东亚地区进入了一个过渡期。
  另外就是上文已经提到的日本国内出现了胜者和败者的两极分化。中国也面临同样的情况。一方面有抓住了高速发展机遇的企业家享受着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好处,另一方面有失去工作岗位的工人、边远地区的农民、找不到好的就业单位的学生,他们对整个社会的变化和现状是持不同看法的。
  胜者和败者对国际关系也会有不同的看法。今天,我们可以听到来自中国的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是对“双赢”、“和平崛起”持肯定态度,相信中国的明天会更好。另一种是被极端的爱国主义所支配,认为今天中国的利益不应该太受外国的制约,并把其原因归纳为以往中国受到外国的歧视和侵略。
  历史创伤可否愈合?我在书里曾提到过,中国在历史上遭到以日本为首的帝国主义的侵略,生命、物质及精神方面上受到了巨大打击,给中国人的心灵留下了巨大的创伤。所以对中国的崛起,日本人的感情比较复杂,有些日本人不禁想到“中国看到他们所憎恨的日本在走下坡路,一定在心里看笑话”。甚至有人认为今后日本会遭到中国的报复。
  我倒认为,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人在思维方式上逐渐出现了一种积极的变化。比如,采取更为冷静的态度看待日本过去的侵略行为,而不是采取情绪化的态度。针对国际上的各种问题,主动提倡作为大国应该承担的义务与责任。中国朋友们在谈到国际问题时也开始表现出本来所具备的开阔胸襟。从这一变化中,我看到了中国人以往所背负的心灵创伤。日本过去的行为不仅伤害了当时的中国人,还在刺痛着今天的中国人。不过,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以及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日本最近的萎靡不振(“失去的十年”),使中国人心灵上的创伤开始愈合。基于这些想法,我提出了日中关系正处于黎明前的观点,我相信并祈祷日中关系很快就会迎来曙光。
  参拜靖国神社的幕后我曾过分乐观地看待日本人对中国崛起所持的态度。几年前日本经济依然在通货紧缩的泥泞中呻吟,如上面所提到的那样,真正拯救这种困境的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这一观点几乎已成为日本媒体的共识,因此我相信日本对中国的看法将有巨大转变。
  这些转变确实存在,尤其在经济界,但并不是日本的全部。目前日中两国之间存在以日本国家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为主的各种问题。最近日本对中国多次采取较强硬的态度。这里当然有日本政权的因素,日本国内也有支持这些态度的氛围。中国朋友是不是会因此认为大多数日本国民赞成日本国家领导人去参拜靖国神社?认为大多数日本国民相信日本过去没有罪?
  据我了解,有一部分日本人确实这么想。不过,总的来说,这些人只是少数。持这种观点的日本人是因为日本陷入了“失去的十年”,这部分人的心灵受到了创伤,出现了一种仅想看自己要看的东西,而不敢看不想看的东西的“后退现象”。
  但问题是,除了上述一小部分人之外,还有较多的日本人在某种意义上肯定日本现政权的对华态度。他们不一定支持参拜,也有人坚持“自己不去”的态度,但他们明确反对国家领导人出于中国的压力而不去参拜。有很多人在为目前陷入糟糕局面的日中关系叹气的同时,认为如果一旦决定参拜后出于中国的压力而取消,那么今后的日中关系将会更为糟糕。换句话说,虽然自己觉得国家领导人不应该参拜,但是,作为一个独立国家,不应该受制于国外压力。
  我不赞同这些想法。因为全面认识过去的侵略行为,对日本自身的成熟也是必要的。没有必要也不应该把这仅仅看成是向邻居低头的问题。不过,希望中国朋友了解,这也和中国崛起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虽然日本已明白中国经济崛起所带来的利益,但很多日本人开始担忧中国在国际政治上越崛起,日本越受到压迫。这也正是国际关系上一个新兴势力(虽然中国本来是最老牌势力)的崛起,必然会带来势力关系的结构性转移之结果。
  超乎中国人想像的中国影响力对日本的担忧,中国朋友也许认为日本小题大做。但这可以证明日本和中国对中国影响力的看法不同。举个例子,四月份在中国一些城市发生了过激的反日游行活动。从大多数中国人来看,这不过是由一小部分人发动的而已,很可能早就被遗忘了。但是,这一事件却给日本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当时每家电视台天天都在反复地播放,很多日本人取消了赴华个人旅游或公司出差。我在黄金周(五一节)的连休日,到上海和北京旅游,但是往返航班的乘坐率仅为百分之二十左右。本应座无虚席的经济舱却几乎空无一人,这种情景让我感觉非常怪异。后来,日本有问卷调查显示,约三分之一的企业表示,正在重新评估中国的风险,延缓对华投资。由此可见,这一事件在中国和在日本所造成的影响完全不同。
  现在,中国的一举一动对周边国家的影响日益巨大,这是因为外国人脑海里的中国形象已经比中国人自己想像的要大得多。可以说,中国打一个喷嚏,周边国家就都有可能感冒。问题在于中国人的自我认识。
  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稳定能否维持?在地区经济特别是日中经济相互依存不断加深的同时,国际政治却出现了相反方向的变化。地区经济与国际地区政治的不协调及其矛盾,将成为最棘手的问题。
  这一形势,对日本来说至为关键。在地理上,日本永远离不开中国这一近邻。随着中国这么一个世界大国的复归,日本是走“双赢、繁荣”之路?还是为了对抗外国威胁,保持心理上的独立和平衡,拉开和中国的距离?
  选择的结果是日本很可能越来越依赖美国,经济也走向衰落。不巧的是美国把中国看作下一个最主要对手的意识越来越明确。在日美安全保障同盟日益巩固的同时,日中关系如此日益恶化,使得日中美的三角关系再次失衡。中美关系恶化时,夹在两国之间的是日本。为应对相互矛盾的各种形势,日本需要有高度的战略,并在整体上进行自我认识的调整。
  不过,也有好消息,那就是现在许多日本青年把中国看作是可以给他们提供人生机遇的地方。前不久,东京某著名国立大学的一位教授向我介绍说,最近入学新生选择第二外语时,报名学中文的每年达到约百分之七十。学校没有那么多的中文教师,为此理事会每年都很为难。语言是相互理解的重要工具,虽然最难改变的还是人的心理,但随着新老交替,日本的变化或许会超出人们的想像。
  中国今后会怎样?毫无疑问,随着过去十多年的经济发展,中国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但迅速变化带来的新矛盾也日益突出。“和谐社会”这一新名词应该是应对相互矛盾的各种国内形势,寻找一个新平衡的关键词。但不仅一个国家里需要“和谐”,国际关系上同样需要“和谐”。
  新兴力量的崛起将动摇原有秩序,引起地区的纠纷甚至战争,这在古今历史上比比皆是。中国的崛起将给中国国内、东亚地区乃至世界带来什么?现在还无法做出正确预测。但东亚地区在某种意义上已经进入了较不稳定的状态。或许我们需要“只要今后东亚国际关系不出大事,就算及格”的心理准备。但如果我们日中两国都以其为借口不去努力的话,本世纪的东亚与上一世纪就没有多少进步。受其影响的不仅仅是我们这一代,也不仅仅是日中两国国民,如果被后代或其他东亚国民刻上“没有足够的智慧构筑更光明的东亚”的烙印将非常悲哀。无论距日中关系的黎明还有多远,我们都有责任努力下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