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种族与体育

作者:范 可




  近些年来,中国虽然在世界体育比赛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在一般美国公众的眼里,中国仍算不上是体育强国。许多人认为,中国之所以能在一些项目上取得成功与官方的投入和原苏联集团国家的体育机器解体有关。对此,西方媒体多持负面的看法,但刘翔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欧美人对东亚人的某种刻板印象。
  刘翔夺冠引发了不小轰动,甚至日本有些媒体也引以为傲,视之为“亚洲的胜利”。国人甚有称之为亚洲第一人者。事实上,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日本的男子田径就曾创下辉煌。他们分别在第十和第十一届奥运会上获得跳远和三级跳远的金牌。这个纪录,直到六七十年代才有个别中国运动员赶上。今天,当年的辉煌已不再。因此,刘翔的胜利不啻为一声惊雷,再度激起了人们的期盼。刘翔在一个长期以来被欧美选手垄断的项目上击败了所有的对手,所以美国媒体也多有赞誉之词。但这些赞誉都似乎有某种潜台词:如果刘翔在奥运会获得的金牌挂在美国或欧洲运动员的脖颈上,美国或其他有关媒体会对此津津乐道吗?绕来绕去,绕不开“种族”(race)的话题。
  美国人类学家哈里斯(Marvin Harris)曾指出,无论现代科学能否从客观上证明“种族”的存在,在美国人的头脑里,都存在着某种主观的“种族”分类观念。恩蒂尼(Jon Entine)的《禁忌——为什么黑人运动员主宰体育比赛,而我们却害怕去谈论它》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想通过事实的陈述使人们相信“种族”主要是一种社会建构,但这种观点不应成为否认人类存在着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的理由。美国人不愿正视或承认这一点有极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成因。借此,作者为读者展示了一幅“种族”观念在美国公众话语中起伏、变迁的社会史。他相信,近些年来科学在人类起源和演化研究上的进展,已经能帮助我们解开黑人在一些体育项目中的成功之谜。
  早期的种族主义者相信,欧洲人,无论在体质上和智力上,都代表了人类演化的顶点。上世纪初,美国黑人进入职业拳击遂统治拳坛,并开始在其他运动项目中崭露头角之后,种族主义者又有了黑人在生物性状上保留了较多的原始性之说。于是,美国白人社会便有了一种强迫性联想,仿佛黑人超凡的运动天赋一定与智力上的欠缺联系在一起。不少人还关心起黑人是否在性生活上也是运动员。而在此之前,美国社会的主流观点是,身体的健康强壮应与智力状况相得益彰。注重体育也一直被认为是有教养者的高雅品位。这种看法延续了上自古希腊哲人,下至启蒙思想家的西方传统观念。
  民权运动兴起之后,种族主义遭受抨击,种族隔离制度在美国最终解体。然而,随着“种族”一词淡出公众话语并渐为“族裔”等新概念所取代,“文化”,似乎成了解释不同群体差异的不二法门。于是,美国社会和主流媒体开始在涉及黑人运动员的“自然禀赋”的话题上保持缄默,一旦有人谈到这些,整个舆论界就如同发怒的公鸡那样。在一般话语里,族裔或族群性这类术语更多地指涉群体的文化和历史内涵。由此,在有关学术讨论或公众话语里,人们往往倾向于对黑人在运动上的成就进行各种社会学分析。比如,贫穷的黑人社区往往缺乏好的学校设施和师资,却不缺乏基本的运动设施;以及,将黑人青少年热衷于追求在体育和娱乐界取得成功归咎于所谓的“文化取向”。有些人则提出一种所谓的“淘汰”说,认为贩奴时,漂洋过海饱受磨难等于是一道淘汰程序。能够最终抵达美洲大陆尽为具有金刚之躯者。此外,为了拥有强壮的劳力,奴隶主常令身强力壮的男女奴隶匹配成婚,于是乎,美洲的黑人便有了超凡的运动天赋。凡此种种。
  这些说法并非毫无道理,但无法令人满意。首先,如果以所谓教育条件差与贫穷来作为理由的话,无法解释为什么经济状况最差的墨西哥裔美国人少有运动明星。其次,黑人青少年之所以对成为体育明星趋之若鹜仅仅是因为文化取向?如是,这样的文化取向又是如何产生?它与黑人的运动天分是一种什么关系?最后,所谓的“淘汰”论则混淆了体质概念与运动素质的区别。
  恩蒂尼在书中提及,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田径运动员卡尔·刘易斯(Carl Lewis)曾说,他在准备一九八四年洛杉矶奥运会时,“每周(而不是每天)只训练八小时”。这可能有自吹自擂之嫌,但是,毫无疑问,美国黑人中,短跑好手如过江之鲫不可胜数。
  毫无疑问,用生物学意义上的“种族特性”来解构或理解“种族”,就如同捧了个烫手山芋。谁都知道,没有一定的先天的条件,再苦练、巧练,也不可能达到世界水平。否则,不久前结束的“十运会”男子百米第一名的速度不可能低于一九九八年华盛顿州的高中冠军(10秒33/10秒23)。恩蒂尼利用大量的统计数字说明,卓越的短跑和跳跃运动员,无论来自北美、加勒比国家,或非洲,均为西非血统。在过去五届奥运会(一九八四——二○○○)上,站在男子百米决赛起跑线上总共四十名选手,无一例外。而全世界西非血统的人口仅占全球人口的8%,以如此的人口比例要想成就这一奥运现象,其概率几乎是零。然而,西非血统者却完成了这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其他项目也是如此:一个美国黑人男子要在NBA中打球,其可能性是四千分之一,而一个白人男子则是九万分之一。今天,NBA和NFL(职业美足联盟)白人成了绝对的少数。在一九九八年美国大学生篮球联赛中,一共有十七位塞内加尔人为不同的大学效力。除此之外,这个人口八百万,仅有一个室内体育馆的西非小国,竟还有十多人在欧洲和以色列的职业篮球俱乐部中打球。更为有趣的是,欧洲杰出的短跑好手主要来自南欧,而南欧人被认为有着较多的非洲血统。一九七九年在墨西哥城创下前男子二百米世界纪录十九秒七十二的意大利人梅内亚(Pietro Mennea),曾被一些人用来作为证明白人也能跑得与黑人运动员一样快的例子。然而,事实却证明,梅内亚也有西非血统。
  以上只是恩蒂尼所举例子和个案中的一小部分。有许多事实是不言自明的。例如,黑人在职业拳击中的绝对统治地位。有人甚至认为,如果欧洲各俱乐部老板对黑人彻底敞开大门的话,欧洲足球联赛很快就会出现如NBA的状况。
  然而,并非所有的黑人都适合短跑和跳跃。东非如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等国,集中了一批世界上最优秀的中距离以上的跑者,但这些国家的短跑成绩却乏善可陈。肯尼亚人最热衷的运动是足球,其水平在非洲却根本不入流。可见,肯尼亚人缺乏该项目所需的快速起动能力。该国的男子百米纪录也不过十秒二十八。其他一些涌现大量优秀长跑选手的国家也大体如此。显然,这种现象难以直接用“种族”概念来解释。
  从遗传学的角度来看,所谓西非血统主要指在地理上出自西非沿海如尼日利亚、塞内加尔、加纳,以及撒哈拉沙漠以南的纳米比亚等国。这一地区的人口只占所谓“黑种人”这个“种族”人口中的一小部分。所谓东非者,仅指来自上述国家及延至南非的一部分地区,而以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为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统治世界长、中长距离跑的肯尼亚人和埃塞俄比亚人,几乎无一例外地仅来自分属这两个国家的两个人口很少的高地部落。从解剖学的角度来看,西非人和东非人也不太相同。前者多为肌肉型,而后者体型则多适于长跑。对这些差异的理解必须跨越种族分类的思维定势,但又不能无视人类多样性的基本事实。因此,应当回到人类起源、演化的解释中来寻求答案。
  恩蒂尼不是人类学家,但与大部分的人类学家一样,相信所有现生人类同属一个物种,其下不应存在着科学意义上的不同种族。目前,在人类起源的问题上,世界学术界形成两大阵营,分别支持两大假说,即“来自非洲说”和“多元说”。两者争论的焦点在于:究竟现代人产生于何处,在何时形成。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