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朗朗音节也当时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行文造句,词汇越多越好吗?
  回答是否定的。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行。词不在多,到位就行。
  好文章,词汇的堆砌不一定多,多了反而容易显得臃肿累赘,破坏文章的整体效果。但就那么不多的几个词,一定要和文章的整体风格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既传神又富于节奏美感。
  我们看下面的例子:
  小贩与青年  莫小米
  从早晨起就大雨滂沱,路边几个卖吃食的小贩一直无生意。
  快到中午,卖烤饼的大概是饿了,就吃一块自己烤的饼。他已烤好一大叠,反正也卖不出去。
  卖西瓜的坐着无聊,也就敲开一个西瓜来吃。
  卖辣香干的开始吃辣香干。
  卖杨梅的也只好吃杨梅了。
  雨一直下着,4个小贩一直这样吃着。卖杨梅的吃得酸死了,卖辣香干的吃得辣死了,卖烤饼的吃得口渴死了,卖西瓜的吃得肚皮胀死了。
  这时从雨中嘻嘻哈哈冲过来4个年轻人,他们从4个小贩那儿把这4样东西都买齐了,坐到附近的亭子里吃,有香有辣,酸酸甜甜,味道好极了。
  词汇使用分析:
  这篇记叙文的用词不多,却非常的传神,把作者的意图完全表达出来了。
  4个小贩都很拘谨,于是,文章在用词上也都尽量的简朴,以衬托这种拘谨的气氛。在前几自然段,除了“无聊”,你几乎看不到什么词汇。最后一段,开始就用一个“嘻嘻哈哈”把这个拘谨的气氛完全打破,把年轻人的那种自在活泼的特点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出来。再加上后续的“有香有辣” 、“酸酸甜甜”,与前面的单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强烈的反差,给文章凭添几分文采。
  词不在多,到位就行。大家看,是不是这个道理?!
  不许偷看
  泰国首都曼谷有间“酒巴”、门口横摆着一个巨型酒桶,上面写着醒目的大字:“不准偷看!”许多过往行人十分好奇,偏要看个究竟。待看过之后,却连呼上当。
  原来,只要头一伸进桶里,便可闻到一股清醇芳香的酒味,还可看到桶里写着“本店美酒与众不同,请享用!”
  不过喊过“上当”之后,倒也乐意慷慨解囊,进去豪饮一番。
  词汇的使用分析:
  本文的词汇算是用得多的,粗算一下有七个:十分好奇、看个究竟、连呼上当、与众不同、清醇芳香、慷慨解囊、豪饮一番。
  词汇虽多,可与文章“饮酒”的主题、生动活泼/粗犷豪放的风格却十分般配;另外,词汇在音节上的协调一致、流畅通顺,让我们读起来不仅不感累赘,反而有一种鲜明的节奏感。
  关于词汇的音节,有如下结论:
  词汇有音节,相配才
  关于词汇的音节  一、词汇的音节:一般说来,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几个字组成的词,就是几音节词。例如:单音节词:大、小、山、水等;双音节词:班级、因为、电脑、手机等;三音节词:计算机、怎么样、情深深、雨蒙蒙等;四音节词:北京大学、重点中学、七上八下、好事多磨等;。。。。。。二、音节相调好的句子,词语的音节组合匀称协调、富于节奏和旋律美。一般说来,词汇音节相调的原则如下:1)后配前以前面的音节为准,一配一、二配二、三配三、四配四。。。;例如:许多过往行人十分好奇,偏要看个究竟。过往行人----十分好奇、偏要----看个----究竟,四配四,二配二,句子读起来就富于节奏和美感。如果不这样,句子就没有这种节奏美了,我们看下面的改动:许多过往行人很好奇,偏偏要看个为什么。这么一改,节奏感和美感就全无了。2)一样为主,错落有致一段文字,可以以一种音节为主,兼容别的音节,让句子和段落整齐匀称,错落有致,既有个性,又不呆板。例如:“有关人事工作的会议,只要他能来,他是都来的。来了,有时也发言,有时不发言。他的发言有人爱听,有人不爱听。” 这段文字,就是以四音节词为主,兼有其它音节。3)实际作文中,凭耳朵的感觉就可以了。关键是脑子里要有这个概念,凡是读不出节奏的句子和段落,多半是句子中词汇的音节搭配有问题。这个时候,调换不同音节的同义字词试一试,一样可以令人刮目相看。
  可见,作文时,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不是词汇量不够,而是对词汇的意境、音节韵律这二点注意不够。所以,作文时,不管用词多少,文章总是不够生动精彩。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