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盲城市”还是“文化城市”?




  在广深口水战中,深圳几乎被广州视为“文盲城市”。

  当然,跟有数千年历史的广州相比,一个只有20余年历史的城市——深圳,在广州眼里只能算个胎儿,顶多也只能算刚刚出世。广州人认为,从外观上看,深圳显然已经比较成熟了,它有足够多的人口,有一个大都市应有的几乎一切。但是,如果谈到深圳的文化,确实比不上广州。深圳除了以《万科周刊》为代表的企业内刊,没有一家在全国真正有影响的报纸杂志。现在中国最著名的网站也没有一家在深圳。深圳只有一个正规意义上的大学,但就是这个大学,也是以培养实用技术人才为主要目标,人文色彩淡漠到几乎不存在,虽然它有人文科系。这样的教育设施,自然不会对深圳的文化建设有什么助益。深圳没有一流的学者。深圳的建筑很有名,但在众多、巨大的建筑中间,几乎看不见艺术的影子。深圳在商业上获得巨大成功的主题公园,那种精美丰富的文化复制品,倒是在全国产生了极其巨大的影响。全国各地的各种假古董、假古建筑、假民俗村、微缩景观,几乎全是照搬深圳,只不过更等而下之。这一切构成了对中国文化的消解嘲弄和歪曲破坏。从这个意义上看,深圳这种影响绝对是负面的,甚至是灾难性的。

  深圳有新时代的歌曲创作,特别值得一提的还有它的街头文艺演出。这样的演出形式是让人愉快的,但演出的内容则是平庸无奇的,只不过把歌舞厅和包厢里的卡拉OK移到户外露天演出罢了。因此它只是娱乐方式的增加而不是艺术形式和艺术价值的创造。娱乐并非不能产生艺术,但这要有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低级的消遣娱乐演化成高级的艺术,需要艺人漫长而艰辛的劳动积累。

  深圳这20年有什么积累?是否在古老的南粤文化和现代的都市文化之间建立起了某种契合融会?没有。仅从流行文化看,深圳也没有在全国取得与其经济地位相匹配的骄人成绩。比如,南方歌手大都以广州为基地,深圳倒好像无人驻守,这多少有点奇怪。要寻找原因,恐怕还是广州的文化环境要优于深圳,而深圳人身在深圳,欣赏的口味和目光却在香港乃至美国。

  在文化上,深圳还有个特殊的符号——深圳平安足球俱乐部——值得一提。虽然球队叫这个名字是因为赞助者是平安保险,因而纯属偶然,但这个偶然却也能透露出一点信息。足球运动可以用任何词来形容,它凶险刺激跌宕起伏胜败莫测,它狂暴野蛮粗俗浅薄铜臭熏天,它健美温柔如诗如歌如梦如幻……无论你如何形容,它都肯定与平安二字无关。平安的足球肯定不是好足球。在所有体育活动中,也许只有太极拳勉强能与平安挂点钩。但深圳的足球就叫了这个名字。最不平安的足球都叫了平安,这是否流露出了深圳一点疲惫苍老的心态?

  但深圳人却对自己被广州视为“文盲城市”极其愤怒。他们反驳道:什么叫文化?有人的地方就有文化。深圳聚集了六七百万人,其中不乏时代精英,这些人在这里做生意、搞建设、作讲演、搞活动、吃饭聊天、上网发贴子,这些不都是文化?深圳这么多时代精英在互动发展还没文化,什么才叫文化?

  不错,深圳没有广州那样多的讲演报告论坛,那么多的会展,那么多的流行音乐、古典音乐、交响乐、芭蕾舞、话剧等演出,但是深圳也不是一点儿没有啊,深圳大剧院还是经常有演出的,而且水平也不低。至于说深圳没有传统文化积淀,是一张白纸,而得出深圳底蕴不够深厚,因而直白得没有味道的话,这完全是错误的。正因为深圳没有传统文化,所以才能更没有包袱地去嫁接现代文明,某种意义上来说,深圳现在的文化,或者叫被嫁接的西洋文明,要远远先进于广州的传统文化。其实无论哪一种文化,得让生活在这文化中的人生活得快乐,并且能激发他的创造力,这才叫有生命力的文化,而深圳的城市文化正是这样一种文化。广州文化早晚要走深圳这条路,无论是饮食文化、住宅文化还是休闲文化,尤其是企业文化,都是如此。

  “文盲城市”还是“文化城市”,深圳一直试图向广州作出自己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