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香港全面压倒上海




  比较香港和上海两个城市,可以清楚地看出,上海还是一个典型的发展中的超级城市,所以会带有很多发展中城市的特点。

  豪宅:

  无论上海还是香港,城市都给人一种珠光宝气的感觉。而豪宅的多寡似乎就可以给这个城市的财富定位。

  上海的豪宅有两种,一种被称做洋房,一种被唤做别墅。“洋房”大部分是20世纪上半叶的遗存,集中在当时的法租界。在衡山路、淮海路、复兴路以及思南路上的老洋房之间。而被叫做别墅的豪宅大约都是最近修建的,在2004年的中国内地豪宅排行榜上,位于上海的紫园以最高单套售价1.3亿人民币名列榜首。

  而香港人的豪宅,从价格上要远远超过上海。曾经被媒体曝光的香港十大豪宅,最末一位的都被估值到1.3亿港币,排名首位的豪宅更是被估值到7亿港币。事实上,香港也是全球豪宅最昂贵的地区之一,在香港豪宅比较集中的半山地区,房子的售价要超过每平方米10万港币,只有日本东京的涉谷区可以与之相提并论。

  在豪宅的比拼上,上海显然不及香港。上海给人一种小富即安的感觉。就像游艇这样的奢侈品,上海不是没有,但上海人把游艇停靠在太湖岸边,而香港的游艇则都是要出海的。

  会展:

  现在的上海人,已经开始把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挂到嘴边。有关“世博”的口号已经铺满了上海的大街小巷。另外位于浦东的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也成为最受关注的秀场。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由上海与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杜塞尔多夫展览公司、慕尼黑展览公司联合投资兴建和经营。这是德国三大展览公司首次联手投资中国展览市场,全部工程完成后,将形成由17个展厅组成、展览面积达25万平米、亚洲最大的综合性现代化展览城。

  虽然上海已经从各色的展会中获得了巨大收益,但离国际展览城市依然有一定的距离。最大的问题是主题雷同,资源分散,导致展会规模和影响日渐式微。另外,上海还缺乏高素质的专业展览人才和先进管理手段,缺少与国际的信息交流和沟通,会展的配套设施和服务还跟不上。上海目前举办的国际性展会,在数量上相当于德国一年的举办次数,但在规模、质量和效益上差距较大。

  反观香港会展业,其在国际上得奖无数。香港会展中心举办活动的规格与水平相当高,全球最大的皮革展、全球排行第三的玩具展、亚洲最大的时装展、电子展、钟表展、礼品展、家庭用品展、眼镜展都在此举办。举办的国际会议更是有世界银行大会、世界会计师大会、世界报业会议、太平洋经济合作会议、东亚经济高峰会,等等。

  摩天大楼:

  许多去过香港的上海人都说,上海的高楼要多过香港,浦江两岸的繁华毫不逊色维多利亚湾。看来,在“长个”的速度上,上海是要超过香港。据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统计数据显示:十几年来,平均每12天就崛起一幢约30层高的大楼。据了解,上海市政府在小陆家嘴地区的设计规划是“山”字形,即中心地带定为建设400—500米的超高大厦,外面一圈是300米左右高度的大厦,最外面一圈是200米及以下高度的办公楼。

  登上眼下上海最高的摩天大楼——金贸大厦的88层观光厅。从400米的高度俯视上海,上百座摩天大楼组成一个又一个商圈,像一个又一个欧洲中世纪的城堡,整个城市看起来有一种童话般的美丽。

  香港也是一个追求摩天的城市,比照上海,香港的人口密度更大。香港目前最高的摩天大楼是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但在内地最出名的却是中银大厦。

  城市标志:

  外滩几乎是举世公认的上海城市标志。

  公元1404年,明朝政府曾征调民工十余万,在户部尚书夏元吉的督导下,于上海县城东北处拓宽疏浚了范家浜故道,导引“江浦合流”。从此,黄浦江干流水系形成,流域初定。于是,才有了这一湾新月形江岸,后来镌刻了上海一个半世纪的历史风貌的外滩。

  1845年,外滩被辟为英租界,全长约1.5公里。本世纪初,外国银行大量进驻上海,在外滩大兴土木,营建了哥特式、罗马式、巴洛克式、中西合壁式等52幢风格各异的大楼,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的建筑群。从那时起,外滩一直是上海人最引以为豪的所在。欣赏上海外滩夜景已成为中外游客“上海之行”的主打内容,旅行社推广最积极的“浦江夜游”,也还是在向游客大力宣传外滩的风光。

  与外滩的热闹嘈杂相比,香港的太平山就好了许多。太平山海拔554米,是香港岛之巅。白天环绕山顶走一圈,可享受大自然的翠绿景色,晚间则是俯瞰维多利亚港景色的最佳地点。要知道,香港的迷人夜景可是世界三大奇景之一。这一名次,可不是看谁的灯最多、谁的灯最亮就能够排得上的。

  金融: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香港现在的第一高楼叫做国际金融中心,上海未来的第一高楼叫环球金融中心。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高420米,而上海的环球金融中心将高达480米。从两个城市的地标建筑中,就可以看到金融对这两个城市的意义。

  在上海提出打造金融中心口号的20世纪90年代,香港正处在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后期。当时浦东新区的发展态势极为迅猛,在1999年,上海更是举行了《财富》全球论坛,似乎上海已经威胁到香港在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但随后的五年,上海并未如人们想象那样顺理成章接过香港的接力棒,香港依旧是东亚地区银行业务最集中的城市。在2004年,上海市更加明确了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和任务,计划分三步,到2020年左右,把上海建设成为与我国国际地位、人民币的国际影响相匹配的亚太地区国际金融中心之一。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就曾是东亚地区的金融中心,而中国最早的现代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就设立在上海的中山东一路6号。对于上海人而言,金融中心不是创造,而是复兴。但在专家的眼中,上海想要取代香港在国际金融界的地位显然还为时尚早。香港已经连续11年蝉联全世界最自由经济体,其拥有自由港的优势不是上海所能取代的。在专业人才方面,经过几十年的培育,香港的金融人才要远远超过上海。虽然上海可以从世界范围内选才,但经验的缺乏依然是上海的短板。就两地的资本市场而言,香港联合交易所的引资能力也要超过上海股票交易所。

  商圈:

  徐家汇是因明朝徐光启祖居此地而得其名。据上海市政府的规划,其发展目标是要“建成上海的‘新宿’、‘尖沙咀’,成为一个多功能、外向型、现代化、国际化、高标准的一流新型城区”。

  徐家汇1.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汇集了东方商厦、太平洋百货、港汇广场、汇金百货、上海市第六百货商店、美罗城、中兴百货、汇联商厦等知名商场。“高、中、低、廉”并举,是上海最引以为豪的所在。不过,各个档次商品汇聚在一个商圈,并不能代表上海就具备海纳百川的气度。

  而在尖沙咀,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喜好,除了令人眼花缭乱的购物中心外,还有不少免费的观景点。从霓虹闪烁的不夜城大道,到平静悠闲的漫步公园,乃至殖民历史风格的建筑物,都可以让观光享乐的人们体会到各种不同的感受。这种兼容性,远比“高、中、低、廉”并举要显得更有品位。

  跨国公司:

  上海和香港,从城市名字来看就与海洋有很大的关联。在许多学者眼中,香港和上海是中国最具海洋性格的城市。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为数众多的跨国公司都选择在香港和上海设立地区总部。在许多人看来,这是上海和香港的总部之争。

  目前,已经有超过300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上海,上海已经成为中国内地跨国公司最为集中的区域。而在引进外资上,上海也开始从重数量转变为重实际效果。

  而作为全世界自由的经济体,在香港,有超过400家世界500强企业设有办事机构,完全国际化的法律和金融环境更是上海不能比拟的优势。

  与上海目前仍以国内贸易为主不同,香港的外向型经济已经有几十年的基础。香港转口贸易厚实的底子让众多企业愿意把香港作为登陆亚太市场的第一站。

  高校:

  曾经有一句戏言,说中国大学排行榜上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和第三。因为清华、北大与复旦,谁都不肯承认自己比另外两个差,都自称自己是中国第一。

  不管是不是中国第一,但复旦大学作为上海第一,大概它是能拿得到的。或许在它眼中,上海第一也就差不多是中国第一了,反正上海人早已习惯将上海视作中国的中心。

  相对而言,香港高校就那么几所,而且香港市民能够接受大学教育的比例还不足20%,这一方面是远远比不上上海的。但是评定一个城市的综合素质,并不能完全依靠大学就读率的高低。

  赛事:

  上海有F1,香港没有。香港有赛马,上海没有。

  就参与度而言,上海的F1远远不能和香港的赛马相比。香港马会现在有会员2.3万名,基本上都是有着很高社会地位的成功人士。在香港,“赌马”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更重要的是,香港的马会并不是人们想象的玩赌博的机构,马会的高层一直致力于将马会打造成亚洲最佳的私人会所。

  对于香港人而言,一旦成为马会会员,就等于拥有了一个相当高质素的社交小圈子,每年马会都会举行近40次左右的迎新活动,帮助新人融入这个精英团体。每位新会员在加入马会的前三个月内,还会得到指定的会员大使协助,尽早熟悉马会情况。另一方面,也会因为成为马会会员而拥有最优质的设施与服务。

  与香港赛马会相比,上海的F1显然缺乏深厚的底蕴。在F1进入中国的热潮过后,那些过了F1瘾的人会继续留在赛场边吗?由于上海市政府采用高价汽车牌照政策,其私有汽车的发展速度落后于全国很多城市。这就让人怀疑上海市的民众对F1有多大热情。何况即便对于早就进入汽车社会的欧洲人来说,F1也是一种贵族运动,不是普通人看的赛事。

  酒吧:

  “新天地”原先就是一片典型的上海石库门民居,占地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开发商保留了当年的砖墙、屋瓦,甚至不惜代价从国外进口价格昂贵的防潮药水,注射进旧砖瓦。每座建筑内部,则按照21世纪现代都市人的生活方式、生活节奏、情感世界度身定做,成为国际画廊、时装店、主题餐馆、咖啡酒吧……

  “新天地”把自己定位在中外游客领略上海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形态的最佳去处之后,自认为具有文化品位的本地市民和外籍人士便纷至沓来。反观“兰桂坊”,也是香港白领和老外的出没之地,有着30多年的酒吧街历史。论起外观,兰桂坊不过是中环德己立街与西面云咸街之间的一条短小弯曲而狭窄的街巷,而且不尚奢华,陈设简单,但是其香港时尚经典地位不容置疑。

  城市代言人:

  评判一个城市,首先就是从这个城市里的人着手。在很多人看来,上海男人的口碑一直不是很好。差不多“心眼小、气量小、胆魄小、志向小”就是上海男人的标签。上海男人大多细皮嫩肉,精心修剪的发型上总是有着保湿摩丝,服装款式总不会与时代脱节,而步伐总有一点微风轻摆的味道。苏南水乡的江南文化和十里洋场的西方文明在上海男人身上留下了特有的“阴柔”气质。而姚明的横空出世无疑改变了许多人对上海男人的看法,“姚明代表上海男人的高度,刘翔代表上海男人的速度,常昊代表上海男人的深度”,这是最近在上海男人中颇为流行的一句话。

  同样是在美国打拼,香港男人成龙的表现一点也不比姚明逊色。如果说姚明是NBA的红星,那成龙也绝对是好莱坞的大腕。从七岁就开始在功夫电影中扮演角色的成龙,几乎从没使用过替身演员,受过数不清的重伤,却依然坚持自我。对于香港人而言,成龙饰演的香港警察“陈家驹”就像是一个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人。而在说华语的演艺圈内,成龙总是被人叫做“成龙大哥”。

  在上海最高的摩天大楼金贸大厦88层的观光厅内,姚明的球衣球鞋和签名篮球正作为一种城市的象征被游人参观,而成龙的电影也已经成为香港人的一个标签。

  但对于普通人而言,英雄并不是城市的全部,看这个城市的男人要看群像而非个体。上海男人不都是姚明,香港男人也不都是成龙。

  其实,香港和上海的差别不在于有几幢高楼大厦,有几种老外,有几家名牌店铺,有几个会说英文的本地人,有几间高消费的场所,而是在于各种小细节、小环境和普通市民的言行举止。上海如果可以做到这些,到时候再比也不迟啊!

  谁是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

  香港和上海都是中国商业化氛围最浓的城市,谁是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上海能否成为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

  上海能复制香港的技术网络,但就商业网络、信托体制和法规框架而言,上海不是香港的对手。上海作为中国内地的金融中心,其作用要次于香港。香港甚至比包括纽约在内的许多更大的金融中心都更国际化。所谓国际金融中心,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段樵认为“主要有两种功能类型,一种是大量处理国际业务,另一种是以处理本地金融部门的对外业务为主。所以对于香港来说,两种功能类型已兼而有之。而上海开始有了后一种的雏形”。

  上海人和香港人都有强烈的冒险精神,对商业有着天生的敏感。两地都有着很浓的殖民痕迹,这让两地的市民可以很容易地和外国人打交道。如果说有不同,由于香港经历了近百年的殖民统治,是全世界很少的自由港,香港人已经见惯了外地人,觉得和外地人打交道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了。而上海,虽然1949年以前一直是十里洋场,但后来和世界的关系有一点疏远。从20世纪90年代打开大门始,上海终于又能够和香港一样,有更大的包容性了。

  当然由于制度方面的原因,上海没有香港自由港的优势,在法律环境上更是无法和香港相比,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对上海来说还为时尚早。但尽管如此,上海成为区域性的金融中心还是一个必然。

  比如在管理方面,上海的后劲很足。香港的管理主要依托于本地人才,而上海选才的范围很大。在国内,上海是众多人才的选择,有很好的集聚效应。而上海的企业也能出得起大价钱从世界范围内为上海选才。另外,香港的大学教育也没有上海普及,现在高中生的升学率也仅仅是18%。这些都是上海的后发优势。

  而海外媒体则认为:中国拥有两个具有不同特色的金融中心,香港(就像纽约)是一座真正的全球平台,而上海是全球影响力日增的全国性平台,前者起着金融中心的作用,后者则在全球农产品期货交易中首屈一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