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见和自我辩解




  正是由于这两个城市存在高度的竞争性,所以在东莞与苏州的城市口水战中,存在着太多的。

  比如苏州以为,苏州和东莞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IT制造中心,它们之间的竞争必将导致你死我活。但是东莞却想划“江”而治。东莞的观点是:苏州和东莞虽然同是IT制造中心,但是它们的定位和分工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东莞是以“外向型”为主,而苏州是以“内向型”为主。它们之间既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关系,同时它们之间的互补性也日渐凸现。

  东莞认为,加入WTO后,中国成为新的全球IT制造中心已是大势所趋。目前,世界三分之一的IT制造业已移师中国内地,2005年中国内地的IT厂商收到了超过一万亿元的国外订单。如此巨大的订单,仅靠一个苏州或一个东莞是不足以消化的。事实上,继东莞、苏州之后,以福建厦门为中心的东南IT制造基地和以京、津为核心的华北IT制造基地也在迅速崛起。东莞希望产品外销打入国际市场的企业更多地会选择东莞,因为这里不仅离国际金融中心香港近,而且拥有国内最为完善的物流体系;同样,希望产品内销打开国内市场的厂商更多地会选择苏州,因为这里离国内的经济中心上海最近,而上海是对国内市场辐射力最强的城市。因此,苏州和东莞都有各自存在的空间和理由,它们之间也绝不会是一种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

  东莞还举例说明,自我“表扬”:到目前,在东莞投资办厂的台资企业有4372家,其中上市公司超过100家,有800多家从事电脑产品生产,有10多家的电子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地位领先。

  苏州却抛出新的板砖:苏州所在的长三角拥有大量的熟练的下岗产业工人,以及区域内100多所高校所提供的优秀人才,注定了苏州比东莞有更好的人力资源。

  但是东莞觉得:大量的下岗产业工人并不意味着就拥有更好的人力资源,因为东莞的外资企业大多数还是以组装加工为主,对于那些没有任何国企“坏习惯”犹如一张白纸的外来工而言,重复的机械工作的效率其实要比那些所谓的“熟练的下岗产业工人要高得多”。苏州的台资企业尽管整体生产级别要比东莞高,但是依然是以组装生产为主。因此,苏州在低端的组装生产上并没有明显的人力资源优势。

  同样,与东莞不可能拥有苏州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一样,东莞20多年来在外商投资方面所拥有的底蕴也是苏州无法比拟的。因此,东莞认为东莞和苏州在投资环境上各有长短。

  当然东莞也承认,东莞的产业属于制造业中比较低端的组装业,技术含量低,与苏州相比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大量台商正从东莞向苏州迁移,由此导致的大量资金抽逃正在使东莞的经济步入低谷。在比较了苏州和东莞目前的主要制造企业后,东莞发现苏州目前的投资项目的科技含量确实比东莞要高,但东莞也开始尝试产业升级。说到底东莞还是三个字:不服输。

  总之,在充斥着太多的的城市口水战中,东莞与苏州恩怨交集地打量着对方的每一个新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