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替罪羊”:“冤死鬼”宋申锡




  唐文宗永远也忘不了那个月黑风高之夜。宝历三年(827年)的一个晚上,几名神策军将领未经通报,便闯进门来说:“两位枢密使、两位神策军中尉(都是大宦官)有请江王大驾!”还未等他完全清醒过来,第二天就成了大唐帝国的新皇帝。同样,文宗也忘不了大宦官王守澄那张阴沉的脸,就是这个人杀了敬宗,把自己推上了龙椅。从此,文宗就再也无法挥去这个惨痛的记忆。

  一夜之间,沧海桑田,什么都变了,江王已经成为大唐帝国的第12位天子了。文宗亲眼目睹了自己如何从亲王变成天子的全过程,他真是“痛心疾首”:本朝立国已经200年,从来没有出现过家奴血刃宫闱、废立皇帝的事,想不到今天竟然变成现实。一想到这里,文宗就思如泉涌。这时,他想起了“死于非命”的宪宗、穆宗、敬宗,才大梦初醒。从坐上龙椅的那一瞬间起,文宗的心里就涌起一种冲动:要为已经死去的几位天子报仇,要让家奴照旧为家奴,天子重新为天子。

  可是,文宗即位后,王守澄竟然以“第一功臣”自居,经常对文宗指指点点、说三道四。所以,文宗更是恼丧万分:一方面宦官专权,另一方面朝臣们又分为牛、李两党,相互攻讦,谁也不肯为他分忧。最后,文宗左看右看,终于“相中”了一位可以“托付重任”的大臣——翰林侍讲学士宋申锡。

  也是凑巧,大和四年(830年)六月的一天,文宗命宋申锡给他宣讲《贞观政要》。见左右无人,文宗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便突然问道:“宋爱卿,你每天与朕谈经论道,知道朕的心事吗?”

  作为“天子近臣”,宋申锡对文宗当然很熟悉。一想到英明的天子却受制于一群宦官,他的心里何尝不是“戚戚然”!所以,他急忙惶恐地答道:“微臣不能替皇上分忧,罪该万死!”这时,文宗实在是忍不住了,便把压抑在心里的话都吐了出来:“宦官势力强盛,宪宗、穆宗、敬宗都是死于非命!朕身为天子,统御万民,却受制于家奴,何以面对宗庙社稷?”

  听了这番“肺腑之言”,宋申锡激动不已,哽咽着说:“陛下且宽圣怀,微臣愿效死力!”文宗大喜,觉得他的确是一个“可用之人”。也是可怜,文宗身居九重,平时打交道的都是后妃、宫女和宦官,想找一个得力的人也不可得,而宋申锡身为翰林侍讲学士,正好处在内廷,皇上不靠他,又能倚靠何人?

  几天后,文宗下诏,将宋申锡提升为尚书右丞,一个月后又提升为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一切都进行得非常顺利,并未引起宦官集团的怀疑。

  宋申锡当上宰相后,他的表现让许多本来对他还抱有一点希望的人大大失望。这也不奇怪,因为宋申锡当宰相,主要是为了铲除宦官,他的心思根本就不在治理朝政上,外人又如何知晓他的“苦心”?

  大和五年(831年)新年前后,经过宋申锡的一番谋划,文宗准备对宦官集团动手。不过,此举并没有经过深思熟虑,注定是要失败的。

  首先,宦官的势力很大,王守澄仍然大权在握,要想消灭宦官集团,又谈何容易?何况对方耳目众多,一着不慎,就会满盘皆输。其次,文宗选中的宋申锡,根本就不是一个可以担当大任的人选,因为他不是一个“阴谋家”,又如何能担当重任,行“阴谋”之事?

  在不掌握禁军,又没有藩镇作为后盾的情况下,要对以王守澄为首的宦官集团采取行动,就必须得到帝国首都的行政长官——“京兆尹”的有力配合。对这一点,宋申锡还是清楚的。可是,不知出于什么原因,他竟然“草率”地挑中了吏部侍郎王璠。

  当时,宋申锡秘密约见王璠,把文宗的密诏交给他看,并许给“京兆尹”一职。起初,王璠没有思想准备,只是说需要考虑考虑。不过,王璠在家里考虑来考虑去,觉得此举简直是“鸡蛋碰石头”,毫无成功的希望!

  于是,自私的王璠急忙找到王守澄的亲信郑注,向他告密。郑注大吃一惊,赶忙禀告王守澄。王守澄问:“此事如何处理?”郑注答道:“先下手为强,应当立即铲除宋申锡,清君侧!”随后,郑注又献上一条“毒计”。原来,宋申锡过去曾与文宗的弟弟、漳王李凑有交往,郑注建议就以此为“突破口”。

  第二天,在王守澄的指使下,神策军军官豆庐著突然入朝告密:宋申锡与晏敬则等人图谋拥立漳王为皇帝!

  唐文宗一听,就知道宋申锡行事不密,走漏了消息。怎么办?眼下,文宗只能和宋申锡“划清界限”,要不然就可能“惹火烧身”,牵连到自己!一想到这里,文宗“勃然大怒”:“竟有这种事?”王守澄不容皇上喘息,要“乘胜追击”:“宋申锡大逆不道,请陛下立即下诏,全城戒严,搜捕逆党,并抄斩宋申锡的全家!”

  一想到宋申锡马上就要“人头落地”,文宗可就犹豫了,实在是有点不忍心。

  刹那间,大殿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

  也许是宋申锡命不该绝!这时,大宦官、飞龙使马玄亮正好在旁边,他素来比较忠厚、老实,认为这件事还没有仔细调查,单凭豆庐著的揭发,就要把“当朝宰相”宋申锡满门抄斩,这实在是太过分!所以,他立即出班,表示反对。

  这下子,文宗仿佛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急忙表示:“此案事关重大,应该仔细调查,再做定夺!”

  没想到,半路上竟然杀出一位“程咬金”来!王守澄哪能不气,恨恨地瞪了马玄亮一眼,便掉头而去。看着他的背影,文宗的心里真是百感交集,不知是什么滋味。一出皇宫,王守澄就将晏敬则抓了起来。经过一番拷打,晏敬则被迫“招供”。

  现在,文宗再次被逼到了墙角,只得命令文武百官合议此案,希望有人能为宋申锡说几句好话,使事情有所缓解。这时,马玄亮急忙跪倒在地,叩头不止,流着眼泪说道:“人命关天,何况是宰相!”文宗见了,才鼓起勇气,下了一道圣旨:将漳王流放,宋申锡贬为开州司马。就这样,软弱无能的唐文宗自己不敢承担责任,却将宋申锡作为一只“替罪羊”抛了出去!

  不过,宋申锡虽然逃过这一劫,但没过多久,他就在开州郁郁而终。直到临死前,他还在恨恨地念着一个人的名字,因为他知道:除了自己以外,此事只有王璠知道。所以,他要诅咒这个小人,就是要让他也不得善终。

  就这样,唐文宗策划的铲除宦官势力的第一次行动尚未展开就彻底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