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异于禽兽者,在于吸烟。盖“饭后一支烟,快活似神仙。”其它动物则没有这种情调,你见过老虎大嚼之后,掏出淡巴菰来一口乎?你又见过孔雀开屏之后,掏出烟斗也来一口乎?吸烟乃人之所以为人的最大享受,上帝之恩待人类,可谓仁至义尽。这一套虽然不能说是生而知之,却是学而知之,一个年轻小伙子,到了初级中学堂毕业,最跃跃欲试的,莫过于弄支烟吸吸。柏杨先生少年时看见大人吸烟,羡慕得心都乱跳,整天幻想着一旦自己也口叼纸烟时的优美姿态,立刻就飘飘欲飞。十三岁时即偷着吸,十四岁时每天可吸一支,十五岁时每天已三支矣。到了后来,也就是说,到了四年之前,就每天非三包新乐园不能活下去。若双喜也者,味淡而劲小,四包都不够。所谓三包者,不包括写稿时吸的在内,一旦执笔在手,或者只要烟一入唇,用不着正式喷云吐雾,该烟虫就像听了王云五先生保证的国大代表一样,马上停止大闹。
柏杨先生可以说是老枪之一,任何情形下都不能不吸,当然,如果官崽说,再吸就活活打杀,那当然例外,不要说活活打杀,便是钢鞭一响,也早就住口。但普通情况之下,总是非吸不可的也。于是一直到了一九五九年,也就是四年之前,柏老忽然异想天开,说戒就戒,而且硬是戒掉,事前既没有锣鼓喧天,大肆宣传曰:“嗨,我戒烟啦!”事后也没有努力拍胸,逢人夸耀曰:“你看,我的决心如何?”可是戒烟成功的美名,却不胫而走,真是一伟大壮举。我戒烟日期为该年七月四日,今年七月四日,乃三周年纪念,本应大宴宾客,隆重庆祝一番,因经费困难作罢,但心固欣欣然也。
既有戒烟成功的美名,瘾朋友们闻讯,无不奉若神明,来信求救者有之,登门请训者有之,目前虽尚无送匾额者,但此文一出,受惠者众,饮水思源,总也有那么一天。盖我在此写出戒烟妙法,按法实施,包管受用无穷。此法本来绝不外传,可是有一天焉,一位朋友专函请教戒烟之道,信上曰,他因身体关系,已不再打麻将矣,也不再喝酒矣(特此存照,够交情的朋友千万不可对他硬拉硬灌,坏人名节)。只是烟戒不掉,好容易戒了几天,一个字也写不出,靠爬格纸为生的人,岂不死路一条乎哉?故问我戒烟之法。我当时便回了一信,接着又补了一信,惜纸短情长,不能畅所欲言。今天看报,冯仲先生也在报上谈戒烟问题,心乃大动,决写而出之,以示不敢自秘。同时也希望依此法而戒烟成功的朋友,良心永在,送给柏杨先生一点小礼物才好。
首先我认为不宜劝人戒烟,劝人戒烟的人统统心不可测,假如他从未吸过烟,那种人不足语人生,怎知吸烟时得其所哉之劲,乃金不换的劲乎?一个食欲不振的人,坐在饭桌上发愁,一旦想起饭后有烟可吸,立刻精神百倍,唏哩哗啦,一会工夫三大碗。如果在办公室,屁股刚坐下,第一件事便是先摸纸烟,一旦摸到手,就好象在电影院摸到美女一样,浑身细胞都会伏贴,桌上如果是一张借五百元的签呈,说不定批准一千。如果往口袋里一摸,啥也没,有或是有虽有之,却是一支有个小洞的漏气家伙,或者不漏气,却有烟无火──“有烟无火”乃天下最最窝囊的事。于是,不要说借五百元,恐怕就是借一块钱都要批驳。这是门外汉永远不懂的一面,随便劝他戒烟,岂不是胡说八道。
如果本身是一个老枪,竟也劝人戒烟,那就更使人想开汽水,如果他连自己都未戒成,而去劝别人戒之,那和官老爷告诫他的部下不可收红包有啥分别?盖目的不在使人听从,而只在替自己宣传也。如果他自己已戒,若柏杨先生者流,更不可劝人戒之,盖戒烟的痛苦仅亚于落到三作牌之手受修理,自己已受过该苦,眼巴巴盼别人也照样受之,未免太不人道矣。尤其是这类朋友,在劝人戒烟时,那股改邪归正的俨然嘴脸,使人毛骨悚然。盖越是把吸烟之害说得罪大恶极,越显得自己是何等有魄力和何等伟大,比从未吸过烟的人劝戒烟,更为低级。柏杨先生有时觉得前途茫茫,便找个吸烟的年轻朋友训之曰:“君知之乎,我都戒烟啦,天下无难事,只要有毅力。吸烟有啥好处?肺癌、胃癌、咽喉癌,百丽俱臻。我之所以老当益壮,非我比别人强,乃是我比别人有决心也。”训毕,就稍微好过一点,盖我只在露我自己的一手,不管那小伙子戒不戒也。
我之认为不宜劝人戒烟,还有更基本的学问。盖“人”这个玩艺,听劝而改变生活方式的不多,古今中外,“闻善言则拜”的,只有夏王朝第一任帝子天乙先生一人,因之他阁下上了史册,供后人景仰。其它千万众生,尤其这个年头,无论干啥的,往往“闻善言则怒”,对这种气质,不可没有了解。幸亏吸烟的朋友手握生杀之权的甚少,如果你的朋友手握生杀之权,你劝他戒烟,他不杀你才怪。古时候因规劝皇帝的嗜好而尊头搬家者甚众,你听说有几个官崽因人规劝或谴责,而改了点啥乎?劝人戒烟等于白劝,孔丘先生曰:“不可与言而与之言,谓之失言。”此之谓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