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精雕细琢成美玉——玉器




  中国是世界上主要的产玉国,因而玉文化也发展了几千年,源远流长。玉在中国人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并被赋予极为丰富的社会道德以及文化内涵。孔子在《礼记》中写道:君子比德为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玉作为承载人们美好祈盼和表达审美趣味的载体,被艺人精雕细琢成器,相伴发展的是玉雕工艺的不断进步和日趋完美。从红山文化玉器象征性的艺术表现手法,到汉代玉器简练的“汉人刀”;从战国玉器的玲珑剔透、精美别致,到唐、宋时期玉器呈现出的商品化、世俗化趋势,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玉雕艺术品,都传达着那一时期的社会风尚和审美追求,直至明、清时,玉雕艺术发展到极致,将玉器艺术推向历史的巅峰。清朝时期,全国统一,生产发达,经济繁荣,出现了“康乾盛世”。乾隆时期又打通了和田玉内运的通路,使和田玉大量运进内地,充斥帝室和大城市的玉肆,促进了玉器工艺的迅速发展,出现了我国古代玉器史上最为昌盛的时代。清朝最负盛名的碾玉中心仍是苏州专诸巷,内廷玉匠也多来自该地。扬州玉工艺后来居上,善于碾琢几千斤甚至上万斤重的特大件玉器。

  本章所介绍的几件流失的国宝就是康乾时期御制的玉器,原藏于圆明园中。圆明园是清朝数代帝王用了150余年的时间精心经营的集中西建筑风格于一体的皇家园林,乾隆皇帝评价圆明园说:“实天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逾此。”今天在圆明园遗址公园,人们只能看到半废的山水和断壁残垣,很难想象这里曾享有“万园之园”的美誉。

  众所周知,1860年和1900年外国侵略军两次攻进北京,将这座被维克多·雨果称为“人类奇迹”的花园焚毁,野蛮地掠夺走了所有的玉器珍宝。这些宫廷玉器有一部分被英法联军带回国内,卖给欧美有钱的古董商人,后被西方的博物馆收藏,如山水图大玉山和康熙玉如意;有的被侵略军抢出来就近卖到了当时的古玩市场,从此流入民间。由于帝王玉直接受清内廷院画艺术的支配和影响,做工严谨,一丝不苟。有的碾琢细致,如雕似画,有的在抛光上不惜工本以显示其温润晶莹之美。所以这些玉器一在市面上出现,就成为这一阶段中国玉器市场的重要货源,创造了中国玉器市场上的一次空前繁荣。因此,当时京城的古董市场玉器买卖火热,掀起了收藏玉器的热潮,同时也引来了国外收藏者争相购买。

  大量的玉器现在何处呢?由于历经战火兵乱、盗窃破坏,流失乃至毁灭的占绝大多数,于今所剩,不足十分之一。若散失民间,楚弓楚得,还聊可自慰。若被掠至海外,沦于异地,则实在令人痛心。目前较为流行的海外国宝回流,尚不多见这批凝聚着几代工匠心血才智、内涵不可估量的清宫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