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欲罢还休的积贫积弱




  自从钱穆在《国史大纲》里提出宋代“积贫积弱”说以来,人们几乎都将它看作是宋王朝的基本特点,最近有不少大陆学者提出了质疑,认为这并不符合事实。比如,陕西师范大学的李裕民教授就曾经多次撰写文章,探讨过这一问题。他认为,如果从综合国力考虑,宋不仅不能说弱,还应该说是相当强的。

  “积贫”顾名思义就是长期的贫困。从整个国民经济看,宋朝并不“贫”。首先看一下农业状况。唐代耕地为620万顷,宋代524万顷,宋代疆域虽然比唐朝小得多,耕地却比唐还多。在土地开发的程度上,宋已超越了唐,最能反映农业发展水平的是宋代单位面积产量很高。宋代的手工业也非常发达,宋代的铁的产量之多超过了英、法两国工业革命时期产量的总和。商业的繁荣更是有目共睹,城市坊区被打破,商店再不受城坊的限制,大量市镇兴起,开封、杭州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繁华的大都市。海外贸易大发展,指南针的发明和广泛运用,宋钱成了许多国家的通用货币,至今亚洲和非洲的许多国家经常出土宋钱,即是明证。宋代经济发展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不少人将“积贫”解释成政府贫,即指财政长期出现赤字。事实上,宋代政府财政收支的具体状况并非长期赤字。北宋太祖、太宗、真宗时期,一直是收入超过支出,仁宗初期和中期仍然如此。清代王夫之就在《宋论》卷6中说:“仁宗在位四十一年,解散天下而休息之……国既以是弱矣。”“仁宗之过于弛而积弱也,实不在贫也。”“神宗之误,在急以贫为虑,而不知患不在贫。”

  从表面现象看,宋朝疆域远不及汉唐,先后受辽、西夏、金、蒙古欺负,直至亡国。然而事实并不那么简单。

  辽国确实很强大,宋方几次出兵,想收复幽云等地,均以失败告终。但随后辽兵屡屡南下,在河东(今山西)没有任何进展,在河北,也只夺走易州,连后周世宗从辽方夺到的瀛、莫二州,也不曾夺回去,后来双方终于达成澶渊之盟,宋方的代价是每年奉送岁币。王安石在《澶州》诗中写道:“欢盟从此至今日,丞相莱公功第一。”他不但不认为澶渊之盟是耻辱,反而认为那是寇准的丰功伟绩。和议的达成本身,反映了双方的军事实力相当,论骑兵,辽比宋强,但宋方虽然进攻力量不足,防守则有余,而且经济实力远胜于辽,比辽更有耐久力。这样打下去,只能是一场无休止的消耗战,这对双方来说都是灾难,惟有议和对双方都好,可以有一个稳定的环境,生产能正常发展,生活也会有相应的改善。用现代的语言说,花钱买安定。

  就西夏而言,宋方的实力应当说要强于西夏,但西夏投靠辽,以辽牵制宋,使宋无法全力对付西夏,战争互有胜负,而逐渐往有利于宋的方面转化,到哲宗、徽宗时,宋已形成三面包围西夏之势,而经济实力不足的西夏,禁不起消耗战,宋夏的和议,虽然西夏以辽为后盾,取得宋的岁币,但它还是以承认宋正统地位为代价的。

  南宋与金的实力相比,起初,金强宋弱,但过了十来年,情况不同了,双方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于是出现了第一次和议。不久,兀术掌权,撕毁和约,全力南伐,企图灭亡南宋,但在岳飞的连连打击下,不得不步步后退,宋方开始转入反攻。如果不是高宗与秦桧蓄意破坏,解除大将兵权,甚至不惜杀害名将岳飞,宋方是完全可能收复失地,至少黄河以南之地是能拿回来的。双方终于达成和约,宋以岁币了结。后来完颜亮南下,仍以失败告终。总的说来,宋、金双方实力基本相当,宋略弱一些。

  南宋与蒙古相比,军力不如蒙古,这是事实,但应该看到,蒙古军在当时是打破天下无敌手的超级大国,被西方视为黄祸,他们往往只用几个月就踏平一个国家,惟独南宋坚持抵抗了好几十年,让蒙古可汗死于钓鱼城下(这在后文具体叙述)。以它的实力而言,几乎可以说仅次于蒙古,也是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唐朝曾经辉煌过100多年,但“安史之乱”后到灭亡150多年,时间和整个北宋差不多,地盘比北宋大不了多少,如果减去藩镇割据的地区,中央所能控制的地方比北宋还少得多。它还常常受回纥、吐蕃等国的欺负,农民造反的困扰,军阀的威胁,也曾被攻破京城,也曾为了酬谢回纥帮助收复东、西二京,每年付给岁币绢二万匹,甚至还有极不平等的互市,用大量钱财换得一批不能用的劣马,这连宋代也没有发生过,但在唐代发生了。要说贫和弱的程度,恐怕比宋还糟一些,至少也是难兄难弟。从现在的角度说,衡量国家强弱的标准,更主要的是看它的综合国力。倘若按综合实力分析,宋应当说是超过了辽、金的。前面说过,它的经济实力比辽、金强。它的科学技术更远远超过辽、金。

  世界史上起革命性作用的火药、造纸、印刷术、指南针,都是在宋代出现或得到推广的,火药的大量使用是在宋代,造纸、印刷术虽发明已久,但只有在大量使用时才真正对国民经济和文化发挥重大作用,唐代主要是印佛经和历本,科技文化的书只有屈指可数的几种而已,到了宋代就完全不同了,各个学科的书无不大量印刷,靠印刷生活的专业户纷纷出现,印刷事业的大发展,又使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成为现实。丝绸之路虽然不通,但更重要的航海之路更加通畅、更加发展了,因为有指南针的大量使用。

  看来,无论纵向比较还是横向比较,大宋帝国的积贫积弱都有待商榷。因此,评价一代盛世的陨落,真的难以简洁予以盖棺定论。也许,我们只能尽力将那段历史铺展回放,于彼时之境中寻觅江河日下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