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炎这一生中最大的政绩当数消灭东吴,完成了南北统一。这场战争一直影响到百年后的淝水之战,当时的前秦君主苻坚就是因为坚信自己一定能够像西晋那样横扫江南,才不顾众人反对,执意南征。他的理由之一就是:司马炎打算平吴时也有许多人反对,不是也成功了?
但西晋的经验却不能推广到前秦。前秦国内存在太多隐患,东晋的实力也非东吴可比。
在司马炎的时代里,曹氏和司马氏前辈们已经打下了不错的基础,国内也没有迫在眉睫的危机,惟一的问题是西部边疆不稳定,却也还可以承受。而在南方,东吴的君主孙皓是个彻头彻尾的暴君,性情暴虐,倒行逆施,生平最喜欢做的就是用酷刑杀人。在他的统治下,吴国的形势越来越糟,百姓人心浮动,西晋的统一大业赶上了最好时机。
泰始五年(公元269年),司马炎任命尚书左仆射羊祜坐镇襄阳,为消灭吴国做战略准备。羊祜是司马师的内弟,才能出众,忠心耿耿,受到当时百姓和后世人的尊敬。接受这道任命后,他在襄阳安抚百姓,减轻赋税,努力加强战略物资储备。
虽然吴国的形势已经每况愈下,但江东依然有许多人才,羊祜在襄阳期间,三国名将陆逊的儿子陆抗出任东吴对晋方面的主帅。他颇有父亲的遗风,上任没多久,就在与晋方的较量中攻城破阵,让羊祜看到了他的军事才能。羊祜明白自己遇上了对手,就采取相持战略,在积极备战的同时采取怀柔政策,安抚边界军民,让东吴百姓也感受到西晋政权带来的好处。
五年之后,陆抗病逝,晋军又得到了机会。羊祜向司马炎提出讨伐吴国的建议,但却遭到贾充等人的反对。贾充是晋武帝时期的重要人物,在史书中历来以奸臣的面目出现。他前期最重要的活动是当机立断,在司马氏夺取政权的关键时期下令杀死了魏帝曹髦,因此受到司马昭的器重,后来又在立储事件中站在司马炎一方,成了晋武帝最信任的大臣。这个人出身法学世家,颇有才干,曾经主持修撰《泰始律》,为西晋一朝立下汗马功劳。他强烈反对伐吴确实也有自己的理由:西晋对平定东吴的确没有必胜的把握,曹操大败于赤壁的阴影犹在,他认为皇帝不该拿江山去冒险。这种极端的小心翼翼导致行动上的患得患失,贾充成了极端的反战派。
虽然羊祜一再请战,但司马炎在贾充等人的影响下总是不同意。羊祜很忧愤,感叹说:“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居七八。现在上天给了我们这么好的机会,难道一定要等到错过以后才后悔吗?”又过了两年,羊祜也患了重病。临终前他让张华转告司马炎,说如今孙皓暴戾,已经尽失江东人心,趁着这个机会攻打东吴,一定可以成功。但如果孙皓死了,下面再有个英明能干的人继承他的位置,重新赢得江南人心,到时候调整战略,再加上长江天险,恐怕西晋就再难灭掉吴国了。最后他向朝廷推荐杜预,让他继续完成自己未竟的事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