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很有些恩仇必报的脾气。他在没有发迹的时候吃过不少苦,也受到过许多人的轻视,这些事情他一件件都记在心里。比如当年那个毒打刘裕的债主刁逵曾经参与桓玄之乱,事情平息后和子侄一起被杀;而那个替刘裕还了赌债的王谧也参与了桓玄谋反,还曾经帮着桓玄去向皇帝要印玺,所有人都认为他应该被处死,刘裕却始终不去追究。后来反倒是王谧自己担心起来,逃到外地,却被刘裕派人追回来,直到去世都非常受优待。
大概是因为出身贫寒的原因,刘裕一直厉行节约,带兵的时候部队军纪严明,也懂得照顾百姓。刁逵家为富不仁,有“京口之蠹”之称,刘裕就让百姓动手去分他的家产。当时正是饥荒年份,东西分了好几天还没分完,许多贫民因此才得以活下来。
有许多出身贫寒的人一旦过上富裕的日子就会忘乎所以,比如胸怀大志的刘邦在刚进入长安的宫殿时就曾经眼花缭乱了很久,差一点就忘了自己的使命,但刘裕却一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实在难能可贵。当了皇帝之后,刘裕不喜欢宴饮游玩,把金银财宝都储存进外面的府库,决不堆在皇宫里做守财奴。即使在他的女儿出嫁的时候,给公主陪送的嫁妆也数量有限,更没有华丽奢侈的的东西。岭南曾向朝廷进献过一种质量上乘的细布,刘裕看了觉得过于精巧富丽,就把布发回去,不许地方上再制造,还让有关部门追究了当地太守的责任。在他的带动下,宫廷内外都很小心谨慎,没有人敢铺张浪费。
刘裕很懂得约束自己,为了不沉溺于声色,他很努力地避免接触它们。当初还没有取代东晋的时候,尚书殷仲文对刘裕说起朝廷里的音乐设备还不完善,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有所加强。刘裕却说自己不懂音乐,也没时间做这件事。殷仲文说只要喜欢上音乐,自然就懂了。但刘裕却回答:
“就是因为我知道只要一懂了就会喜欢上它,所以才不能去碰它!”
刘裕的嫔妃也不多。他曾经特别宠爱过一个妃子,结果因此荒疏了朝政,大臣谢晦劝了他几句,他也就立即醒悟过来,把这个妃子遣出宫了。
公元422年五月,刚当了两年皇帝的刘裕生了重病,临终前不久留下诏书说:如果后世有年幼的皇帝,朝事就由宰相做主,不用母后临朝。几天之后,刘裕在西殿病逝。他这一生戎马疆场,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也留下了许多遗憾。如果当年他坚持北伐,或许可以收复中原,建立起更大的功业,却终因自己的私心而没能有更多作为。在他的身后,南北朝对峙的局面又持续了一个多世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