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第9期
携手共圆“新教育”之梦
作者:储昌楼
2.倡导师生同写日记
△有人说新教育实验最鲜明的举措就是日记教育。现在学生和老师的负担都比较重,尤其是语文老师,不仅要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还要批那么多的学生日记,更何况自己还要写日记。请问您为什么要提倡师生同写日记?
○我倡导师生立足于每一天的教育、学习生活,在写随笔、日记的过程当中,来体验生活,反思自己,促进师生超越自我。日记是我找到的一个非常好的教育方法。教育在线成立以后,我就开了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如果你想成功到我这里投保,惟一的条件就是每天写一篇日记。我们的老师如果每天坚持写一篇日记,一篇小的千字文,或者字数再少些也没有关系,写十年就是3650篇,就有三百多万字了。怎么可能不成功?参加实验的江苏盐城张向阳老师是一个普通的农村老师,以前没有发表过一篇文章,上网4个月,到现在已经在教育在线上写了数十万字,在包括《人民教育》等媒体上发表了四十多篇文章。当然我们写日记的目的不是为了发表,或者不仅仅是为了发表。事实上,我们的老师和学生们在写日记的时候能够自己和自己对话,我觉得自己和自己对话,是一个人成长的一个重要法宝。一个人不能总处在外在的压力、外在的要求下,一个人只有找到自我成长的途径,他才能有持续发展的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对于学生来说,通过写日记,不仅文笔更加流畅,不仅文字变得更美了更漂亮了,关键是他们学会了道德的长跑,学会了意志的磨练、学会了自我的检点、自我的激励。中小学老师,我是不大主张去进行对他们而言比较遥远的理论探讨,绝大部分的老师的科研可以是日记的形式,随笔的形式。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是大教育家,他们的主要作品就是教育随笔。
为什么我强调师生共同去做?因为我觉得,如果没有教师自身的榜样激励,很难让孩子真正热爱读书、热爱写作。日记就是相互影响,相互成长的。我们的“教育在线”一大批的老师都是坚持开自己的专栏,坚持在网上写日记并及时上传学生的日记。应该说我真的听到了花开的声音,我真的看到了花开的过程。有个实验学校主要做日记的实验,校长说仅仅做了一段时间,就已经感觉到老师们的精神状态不一样。老师变得更加有心、更加有精神、更加主动了。实验学校老师对我说:过去孩子们都讨厌写日记,现在都不讨厌了,以前写东西都是像挤牙膏一样,现在都是从心里流淌出来的。我讲,从心底流淌出来的,是文字的精灵,是丰富的情感,是思想的火花。学生如此,教师如此,日记教育就是有它神奇的魅力,我们就是要通过新教育实验,让更多的学生、老师来领略这神奇,来展示这魅力。
3.聆听窗外的声音
△长期以来,我们的老师和孩子们实际上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校园里生活。尤其是我们的学生,他们虽然也接触世界,但是他们所接触的世界是没有经过选择的世界,是杂乱的世界,他们听到的声音却是有选择的声音,甚至是单一的声音。这是否就是您强调新教育实验要重视聆听窗外的声音的原因?
○是呀,学生所听到的声音主要就是我们老师和家长的声音,听得最多的就是好好学习,考试拿好分数,争取上好学校,将来找好工作。所以,我们经常开玩笑说: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去抢饭碗的。但是饭碗本身又是有限的,到最后又归结到了教育。创业的冲动、创业的激情都要靠什么呢?很大程度上都要靠窗外的声音去呼唤。因为我们的老师,绝大部分的老师也没有创业的经历,所以要教孩子们创业的经历就勉为其难。于是,我提出要让孩子们听窗外的声音,开展学校报告会活动,充分利用校外的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学会关心社会,激发学生形成多元的价值观,培养他们创造的激情。要把社会的名流、企业家请到学校做报告,让学生有目的地接触社会,让学生多通道地听到成功的声音。我们也提一个大致的指标,就是一个孩子在校期间要听100场报告。请了经理们再请些艺术家,听他们讲讲艺术人生。孩子们听报告可能比听课堂中的讲课更感兴趣,这么多的报告中总有一个故事能够打动孩子,某一个报告就可以改变某一个孩子或者某几个孩子的命运。人在旅途是需要路标的,生活在一个没有榜样的世界里人很难有精神。书本中的资源还不够,校园内的资源还不够,我们要重视用好校外的资源,给孩子们更多的启迪与思考,更多的借鉴与选择。我们正在构划建立一个校外报告系列录像资料,好的东西实验学校共同分享。学生要听报告,教师也应该一起参与聆听。当然,学校更要创造条件让教师听到专家、学者、名师的专题讲座,让教师们拓宽视野,让教师们感受激情,让教师们学有榜样。惟有打开校门,走出封闭,让师生们领略更多的精彩,学校才能成为让师生成长发展的动感地带。
4.熟练运用双语
△我注意到“六大行动”中有些项目具有一定的争议性。有些人认为有很多中国人一辈子都是走不出国门,尤其是偏远的乡村,外语教学对他们几乎是遥不可及,如果进行双语教学实验,这不是加高了新教育实验的门坎吗?
○其实我们对实验学校的要求,是至少参加两项以上的主体项目,有一定的可选择性。当然,有条件的学校最好是全面实验。还必须强调的,就是为什么不提双语教学实验,而提熟练运用双语呢?这其实表明了我们对双语教学的目标观,熟练运用双语就是开展中英文听说活动,培养学生讲一口流利的英文与中文,培养学生具备终生受益的口头表达能力。母语表达是一个基本的要求,而国际化背景下,英语已经成为全球通用语言,为了将来的发展也是应该掌握的。掌握语言不是仅仅僵化地学些词汇、语法,机械地在试卷上操作完成。其实比这更重要更务实的是培养双语的应用能力,基本一条就是会讲话,能交流。讲话是一个人终生有用的东西,是一个人展示才华的能力,是征服别人的基本能力,是引起别人关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本领。首先要讲好中文,可现在我们不重视培养孩子们的说话能力,于是造成了一代的失语症。除了把课堂上的话语权还给学生之外,还要在课堂外给他们空间,给他们舞台。可以创立学生论坛,让学生自己开报告会,让学生自己开发布会,让学生自己开辩论会,一定要有学生说话的地方。有了地方还不够,还要指导孩子学会表达,比如要求孩子们说话不要畏首畏尾,勇于表达,清楚表达。中文如此,英文也同样如此。我们希望在实验学校中有—个良好的英语学习的环境。英语的教育,我们不主张系统的、语法的教育,而是主张生活化的英语,让孩子能够开口的英语,能够交际的英语。重在应用,重在表达,这是我们双语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并期望通过实验工作使我们的学生、老师掌握表达的工具、技巧,打开交际、沟通的大门,拥有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