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7期
教育改革带给教师的五大变化
作者:刘承伦
长期以来,凡为师者,务必追求“甘为人梯,乐做春蚕,喜当园丁,笑成蜡烛”的人生境界,务必信奉“选择教师就意味着选择了清贫选择了奉献”的职业道义,若要沾染世俗抹上铜臭走向体面,必然背负“误人子弟”“不堪人师”“离经叛道”等罪名,被钉上道德的“十字架”。其实,这样的传统观念应该是对教师价值的严重曲解。众所周知,眼下正是知识经济时代,倡导知识生成价值、智慧创造财富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而教师作为学生精神生命的引领者、幸福生活的创造者,更需要理直气壮地靠知识和智慧谋取物质上的充裕和精神上的富足,若空着肚子叫革命、带着镣铐喊口号,教育的发展、学生的成长都会成为彻头彻尾的“空话”,因为教师实现创造价值的体验与感悟才是真正具有引领促进作用的教育力量。近些年来,社会的发展使教师地位悄然裂变,教师价值观念的重塑逐渐破除了传统“教师道义”的精神操守。一位教育界资深人士这样总结教师职业40年的变化轨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老师是“臭老九”,不仅没钱,就连想得到公正的待遇都很难;八十年代,“读书无用论”盛行,老师仍然不被重视;九十年代,“下海”成风,不少老师“跳槽”;而今,老师被称作“阳光下最令人羡慕的职业”。2003年,广州市团校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曾对随机抽取的500名大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57.8%的学生认为老师现在的社会地位较高。另据统计:近20年来,中小学教师的收入增长了10倍,高校教师的年平均工资增长了18倍,许多教师不但有了“房子”“票子”,而且还有了“车子”,真正从简陋的“筒子楼”里解放出来,过上了体面人的生活。本来,教师地位的提升是教育之幸社会之福,但受根深蒂固的传统教师价值观的影响,一些人对逐渐富裕起来的教师“红眼”。不过,我始终相信“选择教师就意味着选择富裕”是社会进步的大势所趋。
二、外部赢自由,内心醒尊严
“我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用拳头和武力作为最后的外交语言对学生施以暴行。我无法交出这样的控制权,因为我一旦交出,自己就会溃不成军,我必须以绝对的权威来掩饰我内心的脆弱和维持为人师者的尊严……如今,当我在觉醒中敏感地睁开眼睛,痛是理所当然的。每次追忆,都会裸露我内心的交战。为了明天的开始,我愿忏悔,如果可能,我愿意赎罪……”(叶新安《关于教育与良心的对视》)相信近些年来从蒙昧、愚钝、肤浅、苍白中醒来的教师都会有如叶老师一般的痛苦体验。的确,几千年中国文化传统中,教师角色的社会认同总是在“神圣化”“悲情化”“妖魔化”的怪圈中打转,使得广大教师一直是无法成就自我的心灵木乃伊,从而导致尊重与宽容、平等与服务、生命与等待、理想与激情、创造与探寻、健康与关怀意识的严重缺失,沦落为“在太阳光辉照耀下”的贫弱舞者,“跪着做人教书”成了众多教师的生存状态。
“教育生活是由每个教师直接影响形成的。舍弃了对教师的生命、人格、精神、理念的关注,教育不过是一张没有灵魂的苍白的纸,一个空洞抽象的概念。换句话说,没有怀抱自由思想、强健精神的教师,就没有健康向上的现代教育……”这是一个智者的呐喊。是的,这么多年来,素质教育举步维艰,很大程度上就是缺少了对教师生命的关注与呵护,使广大教师无法抬起头来有尊严地生活。不过,随着一些充满自由精神的“叛逆者”的鼓与呼,教育从“科学知识观漠视生命之魂”“工具理性践踏生命之花”“大众文化吞噬生命之神”中走上了回家的路,从“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到“关注个体的生命世界”,从“生命情感与教育关怀”到“教育引导人过一种美好生活”,一步一个坚实的脚印,踩出了“ 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决定着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性质,教师的专业才能和教育智慧决定着教育改革的质量和深度,教师的专业精神是教育改革的内在动力,教师的专业人格是教育改革的心灵支撑,教师的先进经验和实践反思是教育发展的现实起点”的时代旋律,引领着教师从狭隘的地域迈向了精神的原野,在赢得了自由畅快的呼吸后,很多教师学会了在直面生活中敞开心扉,用生命全部的触角去感受生活。在痛并快乐的思考中,让思想冲破牢笼,运用整个心灵开始了对自我的重建。热情的迸发、生命的体验、时光的雕琢、意志的塑造、苦难的磨炼、梦想的追求、人生的积累、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情感,成就了不少教育理想者的力度人生;在选择、聆听、观看、思考、感觉、想象、铭记、相信、梦想、预期、追求、运动中激活愿望、更新自我、唤醒潜能,自觉成为内心世界的斗士,营养出了“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生命之境;在飞扬激情、闪烁青春的日子里,学会了用勇气拉伸人生的张力,亮出最好的自己;学会了用智慧壮大人生的体魄,让事业变得美丽;学会了用思想把握人生的质量,不断提升教育的品质;学会了用信念挑战人生的极限,充满着对教育一往情深的爱;学会了用爱、感恩、忏悔、希望、信仰、探索、合作、自由与自主等精神元素见证追求永远不会遗憾的豪放誓言。
三、教学兼多元,课堂显活力
“面对风起云涌的教学改革,我感觉曾经的岁月实在是消耗了太多无效的时光,每每回首,总有种心痛的感觉充盈在心间。的确,我需要在改造课堂中成长,因为这是一种觉醒的力量。虽然我知道前方的路并不平坦,课堂之上,定然会遭遇众多的困惑、迷茫与阵痛,即使终此一生也上不出值得称道的一堂得意之课,但只要我能向着敬畏追寻诗意,体悟探索的力量,自由的心灵就会撩拨起美丽的律动,让师生能在自由、唤醒、引发、幸福、精神相遇、自我实现中领略到别样的课堂风景。正所谓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交流情感、分享智慧、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悠然心会、敞亮人生,我欣喜地觉察到自己在探索的路上似乎已经触摸到了诗意的人生……”这是笔者经历改造课堂的真实感悟。毫无疑问,近年来,随着叶澜教授的“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的激情感召,广大教师冲破了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束缚,更多地站在生命的视角开始了诸如“当学生精神不振时,你能否使他们振作/当学生过度兴奋时,你能否使他们归于平静/当学生茫无头绪时,你能否给予启迪/当学生没有信心时,你能否唤起他的力量/你能否从学生的眼睛里读出愿望/你能否听出学生回答中的创造力/你能否觉察出学生细微的进步和变化/你能否让学生自己明白错误/你能否用不同的语言方式让学生感受关注/你能否使学生觉得你的精神脉搏与他们一起欢跳/你能否让学生的争论擦出思维的火花/你能否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合作,感受和谐的欢愉、发现的惊喜……”等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细节的追问与思考。正是有了这样的充满人性光辉的追问,课堂在许多教师的眼里才不再是知识传递的交接地,而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流淌着起、承、转、合的韵味,蕴涵着曲径通幽、起伏跌宕、峰回路转的芬芳。既有教师收放自如的漫游,又有学生心领神会的历险;既有纵横捭阖的豪放,又有细密精致的婉约;既有对现实生活的热爱与柔情,又有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与乐观;既有对光明和美满的期待与渴求,又有以新的眼光审视生活、洞察人情物理的广阔、渊深、严谨、活泼;既彰显着人性之美、人伦之美、人道之美,又洋溢着理性之美、科学之美、智慧之美,让师生都能感受到人类心灵的博大与深邃,感受到人类所创造的文化的灿烂与辉煌。正是因为教师对课堂拥有了如此真实、真诚、真切的眷顾与期待,才使得课堂在不少教师的心中增多了神圣与亲切,不仅迸发着平等、民主、科学的人文光辉,而且还在注重对教学细节和教学现场的探索关注中,应运而生了合作、体验、互动、自主、开放、生成、问题、探究、对话、参与式等自由多元的教学之法,从而让课堂释放出生命的活力,闪耀出智慧的光芒。正如一位普通教师这般感言:“我们在课堂里辛苦跋涉,从冬到春,从秋到夏,且行且思,唯有改造课堂才具有生命的活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