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8期

“甩手教育”打造“全能”儿子

作者:林 波

子缺少了他那个年龄段孩子应有的活泼和好动。有年除夕夜,唐英让郭首宇出去和小朋友玩,没想到,不到半个小时,郭首宇就闷头闷脑地回家了。“怎么不多玩一会儿?”“不好玩。外面闹哄哄的,还是画画有意思。”他边说边铺开了画纸。看着潜心作画的儿子,听着屋外传来的小朋友嬉闹声,唐英感到前所未有的不安:这样下去,孩子不会成为一个迂夫子吧?
  很快,唐英就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儿子不学书法和国画了,她要让这个过于安静的孩子动起来。她要他去学游泳、乒乓球、篮球!也许,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唐英只是稍加引导,郭首宇就对体育运动产生了兴趣。
  从初中开始,郭首宇真的成了一个“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的孩子,他是班级篮球队的主力中锋,乒乓球、游泳也是一把好手。至今,仍有人为他们母子遗憾,如果他们在书画上再坚持几年,也许郭首宇已经出道了。唐英却一脸欣慰:“儿子能全面、均衡地发展,才是硬道理。”
  
  教会孩子坚强比读重点学校还重要
  
  一直以来,唐英就认为,教会孩子坚强,比让他读重点学校还重要。
  一天,郭首宇回到家,一脸愤然地说:“这个社会太不公平了!”原来,他前阵子参加一家杂志社举办的写作比赛,写作一向很出色的他自认为这次发挥得很好,但比赛结果却让他大失所望,他名次很差。他仔细看了那些名次排在他之前的作品,心里很不服气,于是怀疑比赛的公正性。
  听完儿子的一肚子怨气和牢骚,唐英二话没说,起身进了自己的房间,拿出自己在原单位工作时获得的一大堆荣誉证书摆在儿子面前,淡淡地说:“妈以前工作表现也挺好的,我根本没想到自己会下岗。但下岗了,妈也不觉得天就因此塌了下来。这些年,妈不是生活得很好吗?”郭首宇望着那堆他从没见过的证书,发了很久的怔。母亲十多年没有稳定的工作,父亲也因身体原因,有一年多没工作了,这些年,家里的经济状况一直窘迫。但母亲是个特别乐观的女人,她的脸上总是带着笑意,从没抱怨过什么。
  郭首宇突然觉得有些羞愧,和母亲相比,他受的这点挫折又算得了什么?他很快就豁然开朗了。唐英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就这样一点点地播种在儿子的心里。
  高中,郭首宇考入富家子女居多的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他一直保持着自己纯朴和自然的本色。他从不穿名牌,口袋里的零用钱从来不会超过20元,但在同学中,他的自信是发自内心的,没有一点做作。
  记得儿子进实外的第一个周末,唐英骑着她那辆已经很旧的自行车去接儿子。学校门口停满了高档轿车,唐英心里直犯嘀咕,她会不会让儿子感觉尴尬。但远远地,儿子笑着向她跑了过来,他平静地向同学们介绍道:“这是我妈,下岗了,在外面做临时工……”儿子脸上看不到一点难堪和不自然,唐英心里突然涌上了一股暖流:看来,这些年,自己对儿子的影响,已经深入骨髓了。回味片刻,这位爱笑的母亲,又有了想流泪的冲动……
  (陈昌喜摘自《家庭》2006年第5期下半月版)
  责编:熊春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