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二十世纪德国文学


 第一节 二十世纪初:德意志帝国末期

  十九世纪末,德国文坛上曾独领风骚的自然主义失去了活力,它只是机械地、照像式地去摹仿现实,既看不到也没有勇气去描绘正在诞生的新的事物,正在社会舞台上挥斥方遒的新的力量。它所运用的手段和它所遵循的思想都无法适应发展着的时代。还在1891年著名的文艺批抨家赫·巴尔在《自然主义的克服》一文中就要求用重新进入内心来代替对粗糙的现实的偶像崇拜。一些自然主义作家的创作实践,也正突破了自然主义的束缚。不仅是豪普特曼,苏德曼,李里克隆这些人,就是连追求“彻底自然主义”的霍尔茨和施拉夫也动摇了。霍尔茨在1896年创作了《社会民主党人》,这是一部喜剧,讽刺了资产阶级文人的腐败和出卖理想的种种行径,施拉夫大体从1895年就脱离了自然主义,在他1900年完成的小说《第三帝国》中就有着一种神秘主义的倾向了。

  随着自然主义的日趋末落,代之是一些标榜现代派的各种文学流派的兴起,这在艺术和建筑的领域里表现得尤为明显。它们给自己标上新浪漫派、印象主义、象征主义的名称。这一代人,他们要突破旧的,寻找新的,要求一种“青年风格”。斯·茨威格(1881—1942)正是在这个时期走上文坛的,他在自己的自传《昨天的世界》中这样描写了与他同时代青年人的心态:“我们发现新的,因为我们要求新的,因为我们渴求属于我们的,而不是我们父辈的……随着旧世纪的结束,某些艺术见解也将结束,革命已经到来,祗少是价值的一种重估。”

  印象主义和象征主义

  印象主义和象征主义它们都是做为自然主义的对立物相继出现的文学流派,都可以用“现代派”这个词来包容它们。正因此,一些作家早期是印象主义者,随之就又成为象征主义者了。但作为一个独立的流派,并在一段时间里形成为一种力量,它们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美学上的要求和艺术上的特点。

  印象主义是二十世纪初期一些艺术流派中影响较大的一个,它始于法国,得名于法国画家马奈的一幅题为《印象》的绘画。这种首先表现在绘画艺术里的新潮很快在整个欧洲引起反响,并也不仅仅局限在美术这一领域里了。在德国文艺界,从1900年之后,印象主义这个术语的使用,标志自然主义的结束和对一种新的思潮的接受。一批作家成为印象主义的鼓吹者和实践堵,如里·戴默尔.斯·格奥尔格,霍夫曼斯塔尔,里尔克等人。格奥尔格当时在一篇文章里对印象主义有这样的表述:“我们不要去发现故事,而是去①再现情绪,不是去观察,而是去描述,不是谈论而是印象。”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流派,印象主义对客体采取的是一种被动的消极的态度,藉助一种模棱两可的代名词、相互矛盾的词儿的组合(这称为矛盾修饰法:如聪明的傻瓜,亮得发暗等)和佯谬的语汇,通过行文上的安排,来表达出一种含混不清的印象;致力于在瞬间的印象里去寻找最有利的那一刹那,去发现表面现象和本质存在的重合。

  象征主义同样也来自法国,波德莱尔(1821—1867)是这一流派的代表。① 转引自库·罗特曼:《简明德国文学史》,第218 页。在德国文学中,象征主义表现为对物质性的摒弃,它把创作视为一种表现灵魂、精神经历的手段。象征主义者放弃对现实进行任何方式的描述和摹仿,使文学和艺术摆脱开与社会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这是一个截然与自然主义相反的对立物。它主张运用物象来暗示内心和精神中的微妙状态,通过暗示、对比等手段赋予物质的东西以一种另外的、本身原不具有的意义。

  在语言上,象征主义与印象主义一样,强调它的音乐性,但更注重的是语言的一种暗示力量。象征主义作家不理会语言的逻辑性,而追求一种神秘性。这样就使语言有了一种唯灵主义的功用,能揭示出理性和反理性之间的那种奇妙的联系。

  在创作实践上,艺术领域更适于印象主义,因为它便于捕捉瞬间的印象并把它表现出来。在文学的范畴里,诗歌和短小的抒情散文,还有独幕剧都便于运用印象主义的表现手法,至于在大型戏剧和长篇小说的体裁中却较难用印象主义的手段处理,因为它并不以表现瞬间中那最有利的一刹那为主,而是要展现一个事件的过程,需要时间的连续性。有一些作家,如李里克隆,格奥尔格,里尔克,霍夫曼斯塔尔等人的诗歌,施尼茨勒的独幕剧都体现了印象主义的特点。

  象征主义在创作上主要适于诗歌和戏剧,作家藉助象征,来传达他们作为艺术家的特殊的非一般的经历、感受,所表现的并不易为每个人理解,他们扮演着某种先知、预言者的角色。保持与读者和观众之间的距离,在他们看来,这正是达到最高艺术的一个前提。象格奥尔格的一些诗歌、豪普特曼的一些戏剧(如《沉钟》、《碧芭在跳舞》)就是用象征主义的手法创作的作品。

  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头二十年,在德国文学中相继涌现出了种种流派。这是前所没有过的,对它们的发展、兴衰做一个历史的有机的描述是很困难的,尤为困难的把部分从整体的联系中清楚地划分开来。这个整体称做是“现代派”,在一些文学史中称之为“颓废派”。无论是那个主义,它都是对僵化的传统的文学、美学,对各种规则、戒律的突破和反叛。这个整体像一条激流,时而流到这里,时而冲到那里。印象主义,新浪漫主义,象征主义,青年风格,表现主义,达达主义,就是这个激流中的一个个流段。上面我们只是对印象主义和象征主义稍加叙述,以便对这一时期的文学流派有一个粗略的印象。

  工人文学

  作为威廉帝国末期文坛上的另一支力量是工人文学,它的发展是与这一时期政坛上的一个重要政党社会民主党的发展和强大是密切相连的。1890年俾斯麦为镇压德国社会民主党所制定的“社会民主党人法”被迫取消了。这个代表工人利益的政党迅速地得到发展和壮大,到1914年它拥有四百多万选民,在国会中占有110个席位,有百万党员。这样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必然有与之相适应的自己的文化阵地,有它自己的文学主张和自己的作家,以用来宣传和鼓吹自己的政治观点和政治要求。1896年社会民主党在自己的代表大会上曾就自然主义进行过辩论。它的机关报《前进报》出版周刊《在闲暇时刻》,刊载社会题材和政治题材的小说。在党的领导机构的倡议下,出版诗集《自由之路》(1893)、《从底层起来》(1911)。它在各地建立工人剧院,成立工人合唱队。党的领导人,如卡·李卜克内西、卢森堡、蔡特金等都就文艺和无产阶级问题撰写过文章、评论,特别是弗朗茨·梅林 (1846—1919)是社会民主党的著名文艺评论家,他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写了许多论战性的文章,对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艺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工人运动中出现一批工人出身和与社会民主党和工人运动关系密切的进步作家,其中著名的有诗人K·亨克尔(1 864—1929)、H·肯普斯(1847—1912)等。亨克尔一度是个自然主义者,由于政治上激进转向社会民主党,除了诗歌创作,他编辑出版了工人诗歌集《自由之路》(1893)。肯普斯在矿井工作多年,是工人运动的领导者之一,他的诗歌富有政治鼓动性和感召力,出版有诗集《新诗集》 (1904)、《鲁尔向我歌唱》(1909)。小说家有R·施瓦歇尔(1821—1907)、明娜·考茨基(1837—1912),以及剧作家E·普莱斯昌 (1870—1949)、E·罗森诺夫(1871—1902)等。值得重视的在此期间出现了一批工人传记,如 《一个现代工厂工人的生活史》 (1905),《一个德捷工人的生活道路》(1909),《一个农业工人的生活》 (1911)以及由社会民主党领袖倍倍尔亲自作序的奥地利女工阿·波普写的自传《一个女工自己讲述的生活史》(1909)、续篇《我童年和少女时代的回忆》(1915)等。这些作品的出现在工人运动文学上具有很大的意义,这表明工人不仅是一支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而且也开始在文学领域里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了。

  乡土文学

  乡土文学是这一时期的另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1900年几个作家出版了一份名为《乡土》的杂志,它要把一些既反对自然主义也反对印象主义和象征主义的诗人聚集在一起。他们把自然主义称之为产生于大城市和都市文明的“沥清文学”,把印象主义等现代派称之为使人民大众神经变得衰弱的“堕落文学”。他们要求用健康的外省来对抗大都市,要求用健壮的农夫来对抗知识分子,要求用一种源出于德意志传统的文学来对抗产生于欧洲的进步文学。反对大城市化,反对知识化,反对欧洲化和国际化,这是乡土文学的几个原则。乡土艺术的作家 A·巴特尔斯1905年在一篇文章中清清楚楚地道出了乡土文学的目的:“乡土艺术应该在一种强有力的乡土情感上建立民族情感”,德意志人民应该用这种方式来创立一种文学,“这种文学使它的存在的根蕃殖、强壮,使它的生命美好、富庶和强大,提高它的民族抵抗力①和扩张力。” 。从此可以明显看出它的保守的政治倾向。乡土作家一方面揭露资本主义发展所带来的种种弊端和恶德,一方面对宗法的封建的农村加以美化、做为遁逃都市文明及其种种社会矛盾的避难所。这一类的作品,固然有对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一面,但其主要倾向却是落后的保守的,体现为一种民族主义的要求,它的恶性发展,到第三帝国时期成为一种反动的、民族沙文主义的文学,成为一种反理性的对“血和土地”进行崇拜的文学。属于这一时期的乡土文学作家,主要的有G·弗伦森 (他的代表作是《于伦·乌利》) (1901)、H·斯泰尔(他的代表作是《圣院》)(1918)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