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弗·迪伦玛特

  弗·迪伦玛特(1921—1990)生于伯尔尼州一个牧师家庭,大学时攻读神学,哲学和日尔曼学,做过记者,1943年开始写作,他在第一批戏剧获得成功之后,成为职业作家。

  虽然迪伦玛特也写有多部小说,但使他赢得世界性声誉的是他的戏剧,他一生共写了二十余部作品,早期戏剧有《写在纸上》(1947)、《盲人》 (1947)、《密西西比先生的婚姻》(1952)、《罗慕洛大帝》(1953)、《一个天使来自巴比仑》(1953)等。但著名的代表作是他1956年创作的《老妇还乡》和1961年完成的《物理学家》。

  《老妇还乡》是一部悲喜剧,故事发生在一个名叫居仑的小城。这个城市面临灾难性的财政危机,处于崩溃的边缘。全城的居民都把希望寄托在一个出生于本地的亿万富翁的遗孀的回乡访问上。她叫克莱尔·察哈纳西安,四十五年前她与居仑的商人伊尔相爱,但怀孕后被遗弃。她流落异乡,成为妓女,后嫁给一个石油大王。这次她返乡复仇,带来一个棺材。她宣布给居仑市十亿巨款,条件是处死伊尔。全城人以市长为首,开始时以人道主义名义拒绝接受,但居仑人最终屈服于金钱,包括市长、律师和教会,都认为伊尔有罪,以正义和人道主义的名义处死伊尔,把尸体装入棺材运走,克莱尔给居仑一张巨额支票。终场时响起了合唱:“灾难很多很多,可贫穷比一切灾难更为可怕。”

  迪伦玛特通过这样一个近似荒诞但却可信的故事展示了金钱的力量和道德的沦丧。在物欲的诱惑和压力下,正义、人道主义、伦理、法律、友谊、夫妻之爱、父子之情 (伊尔的妻子和儿子最终也主张处死伊尔)都走向了反面。

  迪伦玛特称这是一部以悲剧收场的喜剧,道德上犯有过失的伊尔成了一个悲剧人物,他的死激起了同情和怜悯,而那些代表法律、正义、道德的人却成了喜剧人物。作品中真实的细节描绘,漫画式的夸张,滑稽中显示出庄严,荒诞中寓存着真实,这一切使这部作品具有一种绚丽的彩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物理学家》是一部具有强烈现实意义的作品,它以超级大国争霸为背景,描写了正直的科学家为了使人类得以避免灾难,宁愿牺牲个人,拒绝为大国利益服务的悲剧性的故事:一个名叫默比乌斯的核物理学家发明了一种万能体系。他唯恐自己的成果被大国利用,导致人类的毁灭,抛妻离子躲进一家精神病院。东西方情报机构获悉此事,分别派了一名物理学家装疯打进这座疯人院。这三个装疯的物理学家为了各自的使命杀了监护他们的三个女护士,被迫各自亮底。默比乌斯说服了两个大国派来的物理学家,指出今天物理学家的唯一出路就是住进疯人院,因为“我们不住疯人院,世界就要变成一座疯人院。”但就在这时,疯人院女院长宣布他们被捕,声称已偷拍了默比乌斯的发明,并交给了一个企图主宰世界的垄断组织。世界落入了一个颠狂的精神病女医生的手里。

  这是一部富哲理性的悲喜剧,三个装成疯子的人物,各有各自的打算,真真假假的疯言疯语,寓庄于谐,幽默风趣,使作品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喜剧效果;而它的主题和人物的结局却是悲剧性的。这部戏剧上演立即获得巨大成功,成为六十年代初期德语国家舞台上上演最多的剧目,八十年代我国亦将此剧搬上了舞台。

  在六十年代之后,迪伦马特还写了些喜剧,为《流星》(1965)、《参予者》(1973)等,但都没有超过《老妇还乡》和《物理学家》。

  迪伦玛特的小说拥有大量的读者,他写的多是侦探犯罪小说。这些作品有着强烈的悬念,引人入胜的情节和出人意料的结局,而且也有着尖锐的批判意义。代表性的作品有《法官和他的刽子手》(1950)、《嫌疑》(1951)、 《抛锚》(1956)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