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10期


河南卫辉地区婚俗仪礼趣谈

作者:李寅生 赵元雪

了。日子一般是男方的母亲专门到去找算命仙儿求的,让人家挑选个好日子。初定的一般有两个日期,新郎母亲要到新娘家去“送好”(即大概定一下日子)这叫“送谎好”,就是双方家长商量一下定在什么时候合适,第二次再“送真好”,这次男方家要带彩礼钱,婚期一般写在红纸上,送到女方家,这样婚期就定下来了。
  在这一天最重要亦是程序最为繁琐的“亲迎”。亲迎,也叫“迎亲”或“接新娘”,是古代婚姻“六礼”中的最后一项,其基本定义就是新郎亲自去女家迎娶新娘。结婚为什么要安排新郎去迎娶,按古人的解释,主要有两项理由:其一是表示对婚姻大事的极其重视。《礼记·哀公问》记载,鲁哀公问孔子:“冕冠而亲迎,不已重乎?”孔子答:“合二姓之好,以继先圣之后,以为天地宗庙社稷之主,君何谓一重乎?”其二是表示新郎对新娘的爱慕与喜欢。《礼记·郊特牲》:“男子亲迎……亲之也”。
  在迎亲队伍到来之前,新郎的哥哥或姐夫要给新娘家送一块“离娘肉”,当地风俗认为:新娘小时侯吃奶的时候经常用手掐母亲的腰,以此来还给母亲。一路上吹吹打打、喜气洋洋的迎亲队伍来到了女家门前。女家照例已经把院门关紧,不许迎亲队伍进门,谓之“拦门”。新郎如果要进去必须要给每个守门的女方亲戚红包也叫“门封”。这样子经过两道拦门后,新郎才可以把新娘子接出来。随着司仪一声喝令,鼓乐齐鸣,鞭炮炸响,新娘“登矫”的吉时到了,这叫“升轿”。新娘在“登矫”之前,要吃一块糖,寓意甜甜蜜蜜。而且脚上穿的鞋底要粘上一层粉纸,怕带走了娘家的财气。谚云:“沾了娘家一棵草,来到婆家穷到老。不沾娘家一块土,全靠自己能发富”。看起来,新娘升轿仪式的民俗内涵,还是以农业社会普遍流行的土地崇拜观念为主,同时兼有预祝新婚夫妇靠勤劳致富的含义。而且鞋子得是蓝色的,忌穿红色的鞋子,古时风俗认为,穿红色的鞋子寓意跳进火坑,不吉利。迎娶的时候每走到一个路口都要放鞭炮,新娘要在路口扔分钱硬币,驱鬼辟邪,来回的路线不能一样,不走同一条路,寓意不走回头路。
  据以往的传统,花轿到达男方家门口时,在进入喜堂进行拜堂,新人要经过走红毡、跨马鞍、撒谷豆、射三箭等一系列祁吉驱邪的仪式后,才来到喜堂行拜堂大礼。现在这些仪式已经大大简化了。一般是直接进入喜堂拜堂。拜堂,亦称“拜天地”或“拜花烛”,此俗源起伏羲女娲兄弟成婚的故事,当时并无媒人撮合,而是天地为证,这才有了婚姻与人类的繁衍,以后后人结婚都要拜天拜地,具有表示这门婚事是天作之合,并有天地为证。因而也将得到天地护佑的多重意义。新娘拜完仪式就要到新房去,完成独具女性色彩和生育文化的礼仪。由女方包好的九十九个饺子已经端上来了,这里的数字九,因为九谐音久有关,寓意长生长久。饺子此刻要煮半熟,新娘吃的时候,男方家里的女性长辈要问新娘:“生不生”。新娘要回答“生”,寓意早生贵子。这些礼仪无不包含了人们对婚礼这个对于繁衍人类,扩充家族具有重要意义仪式的重视。
  经过这样一些繁琐的仪式后,婚礼也在一片欢笑声中和对新人祝福声中结束了。婚礼作为人生礼仪的一个重要阶段,对每个家庭都有特殊的意义,大家为婚礼所进行的各种仪式礼仪,都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美好幸福婚姻生活的向往。
  
  【参考文献】
  [1]王娟.民俗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苑利.二十世纪中国民俗学经典·社会民俗卷[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3]乌丙安.中国民俗学[M].辽宁大学出版社,1985.
  [4]完颜绍元.婚嫁趣谈[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李寅生(1962—),男,广西大学中文系教授,广西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赵元雪(1981—),河南新乡人,广西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唐宋文学。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