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10期
静宁甘沟马氏家族祭祖刍议
作者:马国恒
祖内容,使祭祖的时间延长。
除此之外,马氏祭祖还有神秘性、自发性等中国传统祭祖所共有的某些特性。祭祖是民间信仰的一部分,这种“自发产生的神灵崇拜观念”是马氏家族精神追求的一部分,目的是祈求神灵的庇佑,而且家族越是兴旺,祭祖的热情越高,我们看到,家族祭祖的规范程度,与家庭组织的水平是相适应的。
五、马氏祭祖与中国古代祭祖的联系
(一)祭祖程序方面:一般的祭祀可分为备祭、祭仪、会饮、分胙几个方面,马氏家族完整保留了这一过程。在接纸前先要“坐纸”。祭祀仪式方面,马氏家族又接纸、拜纸、醮官马、送纸等几项仪式,每一仪式都非常隆重。会饮和分胙是和祖宗一起分享节日快乐,马氏祭祖中有“散盒儿”一说,就来自其中。同时,在“醮马”过程中一般有上香、焚烧冥币、奠茶酒、磕头作揖几个方面,而且程序是固定不变的,这与一般入祠序列中的降神、奠献、叩拜、辞神是吻合的。
(二)祭祖的精神方面:古时祭祀有四季的不同,春祭叫礿,夏季叫禘,秋祭叫尝,冬祭叫烝。马氏家族把秋祭改为冬祭,意义不变。在祭祖过程中,要求族中男性必须全部参加,从这些细节出发,让族人树立集体意识。祭祖前,马氏家族规定必须洗脸洗手,蓬头垢面就会亵渎祖先。在祭祖过程中,必须神态严肃,礼节到位,不能敷衍草率、而要诚心诚意,心里想着祖先。此外,在单祭过程中,还有争夺第一的习惯,表现出积极的祭祖精神,恭敬而温柔,直到祭祖完毕。至于梳洗则是中国传统祭祀中必须遵守的沐浴斋戒的规则。
(三)祭祖的对联方面:马氏祭祖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丧祭文化。“木本水源思君子,春露秋霜忆古人。”《礼记·祭仪》中说:“霜露即降,君子履之,必中凄怆之心,非寒之谓也。”秋天降下霜露,君子踏着,必然产生凄怆怀古之情,是因为思念故去的亲人。“如在其上”语出《大学·齐家》,鬼神能让人隆重地穿着礼服去祭祀它,祭祀时,它洋洋乎如在其上。“神之格思”语出《诗经·大雅》篇,格思,格,来临。思,语气词。格思即鬼神来临。“懓闻忾见一时心”,《礼记·祭仪》曰:“祭之日,然必有见乎其位,周还户出,肃然必有闻乎其声;出户而听,忾然必有闻乎其叹息之声。”祭祀那天,进入庙室就隐约看见亲人在神位上,转身一出,仿佛真的听到了亲人的说话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祭如在”,《论语·八佾》中说:“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朱熹注说这是门人记孔子之诚意。
祭祖在中国人心目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左传》成公十三年记刘康公曰:“国之大事,惟祀与戎。”“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通过祭祖教化族人,力行孝道,对内维护族中安定,对外共同抵御外敌入侵。祭祖伴随神灵观念的产生而产生,是人们希望各种神灵在支配自身运动时能有利于氏族的生存和发展。从本质上说,祭祀活动就是古人把人与人之间的求索报酬关系推广到人与神之间而产生的活动,具体表现就是用礼物向神灵祈祷或致敬,希望得到祖先的庇佑。
六、结语
中国祭祀的历史由来已久,从有虞氏以前出现的祭祀萌芽到明代《家礼》对祭祖礼节的完善,后家族祭祖活动得到了充足的发展。马氏祭祖在继承古代祭祖内容的同时,保留了其自身发展的特点。祭祖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对村规民约产生了影响,维持了马氏家族的稳定。
祭祖有其深刻的教育意义,发掘这一民俗潜力,有利于帮助我们了解古人的活动。马氏家族的祭祖活动作为一项节日民俗,对于我们研究明代以后中国家族祭祀活动无疑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赵宗理.静宁县志[M].甘肃人民出版社,1996.
[2]李可.论村规民约[J].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
[3]朱天顺.中国古代宗教初探[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4]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5]程昌明.礼记·祭统[M].远方出版社,2004.
[6]陈戍国.先秦礼制研究[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
【作者简介】马国恒,男,供职于甘肃天水市电视台,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