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10期
京族哈灯舞蹈与巫术“问天答灯”
作者:李飞锐 农春雀
以所谓“答灯”就是神明回答人们提出的问题的意思。这样的占卜术一定会有一个人担当“神人”的角色,任务就是把人们的问题还有愿望告诉神明,起到一个沟通的作用。神人会把人们的问题收集上来,编到一套固定的咒文当中,按照一定的节奏念出来。接着就会进行一个占卜的动作,这个过程各个地方有所不同,最普遍的做法是“神人”会拿出一个所谓的神器进行占卜,样子就象两个贝壳,也有很多地方会用龟壳来做这样的神器。神人会抛出神器,按照神器呈现的不同状态开判断所问事情的答案。最多人利用“问天答灯”来询问凶吉,如果神器双翻的话,也就是两个同时朝下或者朝上都是表示“凶”,只有抛到一正一反才属于“吉”。
“问天答灯”执行的“神人”是经过挑选的,不是人人能做,通常都会是家族世袭,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很多地方的人会“拜师学艺”成为神人。在进行占卜的时候,一般都要先设台请神,桌面上摆设好贡品,然后由“神人”先进行请神,恭恭敬敬的把神请到贡台前,请神明享受贡品。接着就会与神明进行对话,这个对话的过程被称为“喃咒”,也就是念咒语的意思。待咒“喃”完就是抛占的过程。通常人们在得到答案后都要对神明进行谢礼,最后还要请“神人”把神明送走。整个过程才结束。
考察多处发现对于“问天答灯”的记录其实很少,出自何处,又是怎么发展起来的都没有办法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只能根据很多地方的习俗总结推断,难免有些错漏,仅供参考。
住在具有神话色彩的“三岛”上的人,一直以来都以渔业为生活的重点,出海打鱼是京族人民的传统还有维持生存的方法。京族人除了和海有着密切的关系外,与灯也有说不尽的情素。在每一艘京族的船上都有一个窗口上面是一定要挂着一个灯的,在海上打鱼的时候,这个灯起到的是一个照明的作用,但更多的时候这个灯是为在海上漂泊的京族人指航所用。在过去科技不发达的时代,京族的祖辈们每次出海打鱼都要用上三个月,甚至半年的时间,青壮年的男子全部都会出海打鱼,只留下老人、妇女和孩子在家。所以每次到出去打鱼的家人约定回来的时间,留在家里的人都回拿上灯来到海边,高举起来,好为在海上漂泊的家人指明家的方向,盼望他们早日平安归来。
在“哈节”上“哈灯舞”是一定要表演的一个项目,寓意在于向海上的神明祈祷保佑家人平安。可在平时,京族人民也有跳“哈灯舞”的习惯。每次有人出海前都一定会跳,而且和“哈节”上的“哈灯舞”会有所不同。
出海前的“哈灯舞”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巫术舞蹈,它会有哈灯舞娘和神人一起参与。而在“哈节”上的“哈灯舞”就不一定会有神人的加入。神人在“哈灯舞”里面扮演的角色,就是与神明对话的人,这与巫术中的“问天答灯”中的神人的作用是一样的。而更相同的一点就是“哈灯舞”的神人用来占卜的神器就是两个贝壳。而舞娘在“哈灯舞”里面扮演的就是回答神明问题以及感谢神明的角色。“哈灯舞”的起源就是来自于京族人民对于出海在外的家人向神明企求保佑的巫术占卜。
京族是一个海边的民族,他们的舞蹈就有非常明显的海边民族的特点。斗笠,长袍是非常常见的服装,而京族舞蹈的动作有非常多象手腕的转动,其中“轮指绕花”和“转手翻花”最有特点。或单手、或双手,变化纷繁多彩。此动作源于京族妇女“织网”“修织”“拉网”等劳动生活,虽带有祭祀的目的,却显示她们心灵手巧的优长。而脚上的动作多为,“踢纱布”的感觉,也是他们在海滩上生活的一种艺术上的表现。而象我们前面提到的“哈节”上的其他的舞蹈动作也是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所以如果说京族舞蹈是宗教舞蹈,巫术舞蹈的典型代表的话也是不为过的。
京族人在跳出海前的“哈灯舞”时,会象“问天答灯”那样先设上一个“神台”,接着会让“神人”要进行请神一系列的行为,还要念一种被称为“喃道”的咒语。这种“字喃”也是属于京族的一个特色,以前京族的传说都是用字喃来记录的,后来的年轻人不关心和学习字喃,已经有很多关于京族的传说和神话因为大家不懂字喃而失去。所以京族的“神人”现在也是比较少的一个群体,会有固定的人担任这样的“与神对话”的任务。而“哈灯舞娘”则是要在前面跳一系列的舞蹈。
“哈灯舞娘”在跳“哈灯舞”的时候,要先在头顶上倒扣一个碗,然后在碗底那个小小的边缘里面放上灯油,然后点上。两手分别会拿上两个我们平常用的小碟,上面也是点上蜡烛。“哈灯舞”的最大的难度就是它要求舞娘们要有非常好的平衡能力,保证头顶和手上的等都不能掉。灯在佛教中有光明的意思,头上的灯被称做“天灯”寓意高灯远照,照亮漆黑的大海,让亲人出海一帆风顺,“天灯”也有我们前面提到过的京族的习俗的寓意,在茫茫的大海里面,现出点点光明,引导亲人们平安的归来。“哈灯舞”的难度非常的大,所以舞娘都是一些专门人士,这个舞蹈的难度之所以会那么大,也是表达了京族人民的一种决心,与藏族的“五体投地”有类似的寓意,表示京族人民在非常诚心的向神明们祷告,企求平安幸福。
巫术与京族舞蹈结合最好的表现还要说到“哈灯舞”的舞娘们具体跳的舞蹈。“神人”在喃道之后,就会拿起那两个贝壳,也就是预测神意思的“神器”,舞娘们等的就是这样的一个动作。如果神人抛出来的结果是两个贝壳一盖一正的话,在巫术里面表示的就是不太好的结果,在京族的这个习俗里面就是神明告诉大家今年不够好,舞娘就要跳起“祝福舞”。跳“祝福舞”的时候除了京族舞蹈中非常经典的动作“踢纱布”“拧纱布”外,有一个动作是一定要出现的,那就是舞娘会让手上的蜡灯饶着自己的头转一圈,代表的就是“祝福”的意思,神灯绕自己一圈,将光明照在自己的身上。希望能够保佑自己能有得到神明的祝福。
如果两个贝壳是两个都盖起来的话,就表示状况并不是很好,会有翻船的情况出现,于是舞娘就要跳起“安海舞”。京族的舞蹈里面,手经常都会用来表现海浪,如果手出现高低的动作,就是表示海上波浪很大。所以跳“安海舞”的时候,舞娘们会尽量的保持手的平稳,寓意海面的平稳。还会跪在地上,将灯放在地上,这个部分表现的就是希望神明能够看到她们诚心的祷告,保佑海面能够安稳,不要出现波动,希望在外的家人都能平安的归来。神人这个时候也会随着舞娘的舞蹈继续进行“喃道”,在舞娘娱神的过程中劝说神明帮助京族人们安海。
而如果神人抛出去的两个贝壳是两个都是向上打开正面的话,京族人民会非常的开心,因为这就意味着他们在求签的过程中求到了一只上签,寓意着会风调雨顺,心想事成,好运常伴。这个时候舞娘们就要跳起感谢神明的“还愿舞”。舞娘在舞蹈中要尽量的在保持平衡的状态下表现出高兴的样子,也会跪下来感谢神明,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把灯放在自己的额头前,这个动作在京族舞蹈里面表示的意思就是心情非常的愉快。
无论是祈祷保护自己的“祝福舞”,企求神明保佑,希望大海能够安稳的“安海舞”, 还是感谢神明赐予好运的“还原舞”,对于不一样的占卜结果,京族人民用不一样的舞蹈表现出了自己不一样的反应,但是最终的目的还是希望神明能够保佑自己以及家人的平安。巫术和舞蹈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巫术中的“问天答灯”在京族里发展扩大,”,善良的京族人在与神的对话中结合自己的艺术创作,形成了非常有特色的京族“哈灯舞”。“哈灯舞”无疑是巫术舞蹈的一个非常好的代表,它把京族人民与神对话,一问一答的情景表现的非常的淋漓尽致,而“问天答灯”的巫术也通过“哈灯舞”很好的继承了下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京族人民的生活已经越来越好,现在出海打鱼也不必象以前一样一出门就三个月半年,但是善良的京族人民依然保留下了跳“哈灯舞”的这样一个传统。他们希望自己的民族的东西能够有一个很好的继承,更重要的是他们依然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向自己的亲人们表达一种祝福。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哈灯舞”这朵由京族舞蹈和巫术结合开出的“幸福之花”将会开的越来越好,越来越美。
【参考文献】
[1]作家协会.民族文学[M].作家出版集团,2005.
[2]方铁,何星亮.民族文化与全球化[M].民族出版社,2006.
[3]中华舞蹈志编辑委员会编.中华舞蹈志(广西卷)[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2.
[4]李北达著.民俗文化——民间舞蹈[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
[5]马居里,陈家柳.京族——中国民族村寨调查丛书[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
[6]祁春英著.中国少数民族——婚俗[M].国画报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李飞锐,京族,广西民族大学艺术学院舞蹈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艺术;农春雀,壮族,广西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系、舞蹈教研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民族艺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