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10期
关于凤翔民间工艺发展现状的观察与思考
作者:高 萍
些手段,可以使得一些传统的手工制作过程,珍贵的技术经验,精美的工艺品得以记载和保留。同时,通过图片展览、书籍出版和影像发行等手段,可以增加社会对传统工艺的广泛关注和了解。值得一提的是凤翔泥塑利用数字化网络技术进行网上展示和销售,投资小,且展示和销售都不受区域限制,提高了民间工艺的知名度。除此以外,建立民俗工艺村对于民间工艺的传承,经济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对村落文化氛围和人文精神的提升,对民族认同意识和族群文化的建构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如凤翔近几年建立了四个民俗村即为此例。
美自土中生,美自民间来。众多的凤翔民间工艺如同一座座宝藏折射出了古丝绸之路上的光辉岁月和民族文化,也反映了关中地区淳厚,热烈的民风民情。面对目前岌岌可危的发展现状,我们应该看到一个没有传统文化的民族是一个没有生命力的民族,一个没有地域特色的地区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也不会走得太远。凤翔民间工艺是关中地区的特色,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我们应该不断继承和发扬它的优势,弥补不足,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去精心呵护,并为其开创出新的发展天地,使土生土长的凤翔民间工艺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辉。我认为,这也代表了现代民间工艺发展的一个根本的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1]可爱的凤翔[M].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
[2]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3]潘鲁生.民艺学论纲[M].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8.
[4]秦杰.传统手工印染工艺的审美特色[J].苏州大学学报,2003,(5).
[5]李亚妮,谢崇桥.凤翔老百姓的绝活[N].地理风物,2003,(3).
[6]倪峰.在蜕变中重生[J]. 美与时代,2006,(3).
[7]徐敏.凤翔泥塑[J].新西部,2006,(2).
[8]李锐.关于打造云南民族文化产业品牌的思考[J] .创造,2003,(4).
[9]杜鹤民,杨君顺.论中国民间工艺的数字化传承[J].艺术与文化,2006,(3).
【作者简介】高萍(1983—),女,陕西凤翔人,西北民族大学社会人类学·民俗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间文艺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