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10期


云南傣族泼水节与彝族火把节的比较研究

作者:和雪梅 尤仲彩

性不断增强
  泼水原是婆罗门教的一种仪式,但现在的泼水节的泼水不仅仅是宗教仪式,而且是一个娱神娱人的民间传统节日。在节日期间,娱乐活动丰富多彩,如放高升、丢包、斗鸡及盛大的歌舞活动等。由此可见,泼水节的宗教性已渐渐淡化,而娱乐性不断增强。
  火把节也原是宗教祭祀仪式,人们认为,天地祖宗为一体,至为神圣,所以往往通过祭天仪式祈求祖先神灵的保佑。火把节中的祭天实际上是通过祭“火”来实现的。人们认为,火把能把他们的愿望、要求及其他信息传递上天,从而连接天与地、天与人。因而他们通过手举火把、照田歌舞的形式取悦神,表示对天神的尊崇并祈求神灵的庇护和保佑。但现在的火把节不再是祭天、祭祖的祭祀仪式,而由娱神渐倾向娱人,在火把节期间,有大量的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如赛马、斗牛、摔跤等,这些活动都是为了娱人。所以火把节从原来单一的宗教祭祀,发展为现在多元的娱乐。
  
  (三)民族节日的传说及习俗,反映了这些民族一定的生产发展水平和生活条件
  彝族火把节反映了彝族的先民进入农耕时代以后,水、旱、虫灾对农业生产的威胁极大。但限于当时的生产水平及人们的认识水平,人们只能借助想象,借助于对火的原始崇拜,把战胜这些灾害寄托在火的神奇的威力之上,于是就产生了与这些灾害作斗争的火把节传说,表现在习俗活动中,就是用燃火把来祈年丰收,杀死害虫。
  傣族古歌《十二月》给我们描绘一幅原始农忙节令到来的场面:“五月到了,遍地烧起燎原大火,干枯的树枝堆拢来,茂密的野草一起割倒。六月下了一场急雨,带来欢乐的新生命,辽阔的大地啊,正时播种季节……”。由于气候炙热,“遍地烧起燎原大火”而又无力控制,播种时节又已来临,只好祈求降雨,或用人来浇水。浇水自然就反映在“泼水节”传说中。
  
  (四)民族节日与民族的居住环境有密切关系
  傣族主要生活居住在炎热潮湿的西双版纳,由于气候环境的关系,傣族人民爱水、恋水、敬水,泼水表示祝福。他们是水的民族,靠水而居,所以节日(泼水节)也与水有关。而彝族主要居住在群峰耸立、气候多样的西南地区。由于居住环境的关系,他们崇拜火,以火祭天、祭祖,以火照田驱虫、以火照岁祈年。他们是火的民族,靠火而居,所以节日(火把节)也与火有关。
  通过以上分析研究,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傣族是“水”的民族,节日为泼水节,彝族是“火”的民族,节日为火把节。节日期间傣族泼水,彝族烧火把,泼水、烧火把这些主要的节日活动内容,看似没有联系,甚至给人以冲突感,但人们举行这些活动都是为了祈福求吉,知识表现形式不同。由此可见,节日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强化人们的心理意识,让人们从节日的祈福中得到心理慰藉。同时,民族节日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傣族的“水”文化,彝族的“火”文化都在节日的泼水和烧火把中充分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参考西南少数民族志[M].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云南版),1981.
  [2]杨丽珍.试论泼水节及其传说[J].傣族文学讨论会论文集,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2.
  [3]和钟华.火把节习俗及其传说浅谈[J].山茶.1983,(3).
  [4]王娟.民俗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5]黄涛.中国民间文学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和雪梅(1981—),女,云南丽江人,云南民族大学2005级民俗学研究生,研究方向:民俗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尤仲彩(1981—),女,云南德宏人,云南民族大学2005级民俗学研究生,研究方向:民俗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