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10期


云南傣族泼水节与彝族火把节的比较研究

作者:和雪梅 尤仲彩




  【摘要】云南是个多民族的省份,民族节日丰富多彩。而泼水节和火把节是云南比较有特点、有影响的两个节日。文章通过对这两个节日的起源、类型、活动内容的比较研究,一方面使人们更加深对这两个民族节日的认识;另一方面,就节日的传承变化和规律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傣族泼水节;彝族火把节;祈福;求吉
  
  一、傣族泼水节
  
  泼水节,是使用傣历的傣族、布朗族、阿昌族等民族的年节。其中,傣族的泼水节最隆重、最热闹、最具民族特色。
  
  (一)欢乐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历的新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傣语称“桑罕比迈”,是傣族人民送旧迎新的传统节日,又因相传是佛的生日故又名“浴佛节”。泼水节在每年公历四月(傣历六月)间举行,此时正值犁田栽秧即将开始之际,为了辞旧迎接,祈求佛祖和天神保佑五谷丰登、人丁兴旺,人们相互祝福。节期一般为三至五天。在泼水节期间,男女老幼相互泼水祝福,预祝新年吉祥、幸福和健康。泼水是吉祥的象征,人们非常重视。
  
  (二)泼水节的由来
  关于泼水节的由来,其说法各不相同,阿昌族是为了纪念除妖降魔的英雄;德昂族是为了教育后辈要尊敬、孝顺长辈;傣族民间关于泼水节的传说很多,但流传较广的是七个英勇的傣家姑娘大义灭亲的传说。
  远古的时候,有个魔王作恶多端,人们都恨透了他,想了很多办法都没有把他杀死。后来,魔王抢来七个姑娘做他的妻子。聪明的七姑娘从魔王口里打听到他的致命弱点,即用魔王的头发勒魔王的脖子,才能将他置于死地。七姑娘趁魔王熟睡时,拔下他的头发一勒脖子,魔王的头就滚了下来。可是头一掉在地上,地上就燃起大火,姑娘一抱起头,大火也就熄灭。为了避免大火燃烧,她和六个姐姐轮流抱住魔王的头,一年一换。每年换人的时候,人们都给抱头的姑娘泼水,冲去她身上的血污,洗去她一年的疲劳,为新的一年能消灾除难而祈祷。久而久之便形成了送旧迎新的泼水节。
  事实上,泼水节源于印度。泼水曾是婆罗门教的一种宗教仪式,后来被佛教采用。这种仪式约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经缅甸传人云南傣族地区。随着小乘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扩大,泼水的习俗在民间广泛流行,并与当地的神话融合,形成隆重的固定节日。
  
  二、彝族火把节
  
  火把节是我国西南地区彝、白、傈僳、纳西、普米等族人民的一个古老而影响重大的传统节日。通常在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其中以彝族和白族的火把节最为隆重,具有代表性。
  
  (一)火热的火把节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彝语支的民族都要过火把节,火把节又叫星回节,相当于彝历的新年。在彝族山寨,到了火把节之夜,村村寨寨都要竖起一个高丈余的大火把,各家的小火把放在大火把的周围,以示团结齐心。人们穿上节日盛装,围着火把唱歌跳舞,通宵达旦。白天举行斗牛、摔跤等娱乐活动;入夜人们举着熊熊燃烧的火把,成群结队行进在村边地头、山岭田埂。最后人们会聚广场,将许多火把堆成火塔,人们围成一圈,唱歌跳舞,一片欢腾。
  
  (二)火把节的由来
  火把节古代又称“星回节”。关于星回节的起源,其说法各不相同:纳西族是为纪念一位保护人间五谷丰收而牺牲的天将;白族是为了纪念柏节夫人;彝族支系撒尼人则是为庆贺撒尼英雄用羊角火烧死欺压撒尼人的魔王。而彝族中流传较广的是彝族的英雄与大力士比武的传说。
  相传在远古的时候,有一个名叫大力士的恶魔到人间破坏人们的幸福生活,惹怒了地上的一位叫包聪的大力士,双方决定以摔跤来分输赢。他们搏斗了三天三夜仍不分胜负,于是人们弹着三弦,拍手跺脚为地上的大力士助威,终于打败了恶魔。恶魔发怒,放出各种害虫来糟踏人们辛勤种出的庄稼。人们又集合起来,点燃一支支火把去烧害虫,最后把害虫全部烧死了,这一天正好是六月二十四日。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一胜利,每到这一天,都要杀鸡宰羊,举行火把节的各种活动。这个传说与农事有关,是人们五谷丰登的愿望。
  
  三、泼水节与火把节的比较
  
  云南是个多民族的省份,民族节日丰富多彩。而泼水节和火把节是云南比较有特点、有影响的两个节日,通过比较分析这两个节日,可以使我们更进一步认识傣、彝这两个民族。
  
  (一)节日类型比较
  泼水节是傣历的新年,是傣族人们送旧迎新的传统节日,属于年节。人们相互泼水,希望用圣洁的水冲走疾病和灾难,换来美好幸福的生活。而火把节则与农业生产有关,属于农事节日,人们燃火把照田驱虫、照天祈年、除秽求吉。
  
  (二)节日内容比较
  1.泼水与泼火。泼水节泼水是吉祥的象征,人们泼水表示祝福,预祝新年吉祥、幸福和安康;而火把节人们用一把把松香撒在火苗上,腾起阵阵烈焰,是为了有助于照田驱虫、辟邪,而且还为节日增添了热烈的气氛。
  2.放高升与斗牛。放高升这是傣族人民自制的烟火,人们认为,哪个村寨的高升飞得越高哪个村寨越光彩、越吉祥。所以高升放得最高者受到人们的赞赏。放高升比赛是智慧的较量,与傣族的宗教有关。而斗牛是彝族人斗志斗勇的集中表现,与农事有关。因为进入农耕时代后,在以牛作为生产力的重要因素的民族中,牛的健壮与否与农业生产直接有关,人们总要选择最强壮的牛来进行斗牛的比赛,这是兴旺的征兆。
  3.堆沙滴水与祭祖。傣族的堆沙滴水和彝族的祭祖都是宗教活动。但由于他们所信仰的宗教不同,内容形式也因此而不同,可最终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除秽求吉、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安康。傣族信仰小乘佛教,所以人们进行堆沙滴水活动,诵经念佛,求佛佑人。彝族则信仰原始宗教——毕摩教,所以火把节期间人们通过祭天祭祖仪式祈求祖先神灵的庇护和保佑。
  
  四、结 论
  
  通过对傣族泼水节和彝族火把节的比较分析,我们可得出以下结论:
  
  (一)民族节日起源于宗教祭祀泼水节一般认为源于印度,是婆罗门教的一种宗教仪式。后被佛教所吸收,距今大约七百年,经缅甸传入云南傣族地区。随着小乘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扩大,泼水的习俗在民间广泛流行,并与当地的神话融合,形成隆重的固定节日。
  火把节这一习俗,最早起源于对火的原始崇拜。火的发明和利用,使人类第一次支配了一种自然力,然而对火的依赖感,对于火的不可理解,使人们对它产生了原始的宗教崇拜。彝族的火把节具有较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人们认为火可以驱鬼除邪,所以点燃火把后要挨家挨户走,边走边往火上撒松香,称之为“送祟”。有的地区的彝族认为过火把节是要引出谷穗来看火把;有的则认为不玩火把庄稼就会被烧焦,耍火把就可把地下火种引出来。
  
  (二)民族节日的传承规律:宗教性渐渐淡化,娱乐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