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4期


书法大家徐子久 书风雄强之美

作者:佚名




  事物总不是一成不变地这样发展下去的。名气越来越大,受到更多人关注的徐子久意识到,原来所追求象牙塔里的书法精神在学书初期是适用的也是必要的,但过多地有意识地偏执于个人境界的静,那是狭隘的美学,他认为可以以书法为载体为社会尽可能地多作贡献。入世的热忱让艺术家的生命散发出蓬勃。
  胡锦涛总书记在两会期间提出“八荣八耻”为具体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树立起了新的标杆,对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并在社会各界引起了极其热烈的反响。作为一名书法家,徐子久认为,在书写的法度上,我们不能脱离我国优秀的书法传统,但我们书写的主题内容,完全可以与时俱进,符合当今社会的精神需要,不要单一地拘泥与古典辞藻。“八荣八耻”概括精辟,内涵深邃,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把“八荣八耻”表现为完整的书法作品,对书法家本身来说就是一种极高的挑战,众所周知,在“八荣八耻”的内容里,出现了十六个“以”,十六个“为”,八个“荣”,八个“耻”,这么多相同的字要同时布置在一个平面方寸之内,在书写的立意上应该讲究,要避免同一字的意趣雷同,要字字有匠心,大局上要统一不能涣散,这里充满了矛盾与统一,要浑然天成,不能造作求变,才能产生书法特有的审美价值。
  徐子久自发在京城投入几百余块书法版本《社会主义荣辱观》广告牌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他的艺术馆也积极通过各种公益的推广弘扬传统书法理念渐渐为大众所熟知。其书法作品继翰海春拍《金刚经》330万高价成交后,近日落槌的《唐诗300首》与《道德经》再出佳绩,业界的赞誉与肯定纷杳而来,这是社会对于这位刚刚步出风雨的沧桑学者的肯定。徐子久先生仍然每天书写十小时以上,他要用他毕生的精力来完成佛教经典经书,他要把他人生最有感悟的主题手书笔写,传昭世人。
   “我是一名虔诚的抄经者。”徐子久说。
  
   【人物链接】徐子久,号白发书翁。1948年出生于浙江台州仙居,浸淫书道四十余年,出版专著字帖70余本,在北京建有展示个人书法作品的徐子久艺术馆。青年时期曾连获三次全国书法大赛特等奖,完成《诗词》660米卷,临书千米卷及108米长卷楷书《金刚经》,282米金书《本愿经》,扇面《唐诗三百首》全集,行楷《道德经》等书法巨作。在北京、上海、济南、马来西亚、韩国、香港等地区成功举办个展十余次。频繁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身体力行地提倡呼吁传统书法的重要性,其雄强老辣的书风为业界称道与推崇。徐子久大器辗转的苦劫人生经历及艺术成就,近日频频见诸于媒体,倍受各界关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