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5期
运用创新理论,打破发展“瓶颈”,构筑特色文化产业高地
作者:刘焕伦 马玉珠
积极扩大招商,面向全社会广泛征集良策,寻求知名度高、信誉好、有实力的文化产业单位加盟,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合作开发本地民俗特色文化资源。极大地发扬“海纳百川 厚德务实”的东莞城市精神,结合关爱城镇新型劳动主体新莞人的文化生活,将曾起源于明末、清初年间,民间自发形成且带有浓郁岭南风情民俗特色的劳务墟市,即近年举办的东莞东坑二月初二“卖身节”进行包装升级。通过深入挖掘和展现现代人崇尚劳动光荣、创业致富的文化内涵,将这一东莞市的品牌节日办成民俗打工文化节,同时开发一系列文化、旅游产品,使其在带动就业、鼓励创业,丰富文化生活、激发经济发展活力、促进社会和谐中,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文化艺术光彩。
(三)以文化产业为依托,打造民俗特色文化创作基地
文化产业的根基在市场,文化产业的产品是商品。为了抢救和传承数百年前流行于岭南地区的民间说唱艺术《木鱼歌》(旧称“盲佬歌”),东坑镇曾有过许多尝试。由东坑文广中心集体创编的《木鱼说唱“卖身节”》,在省第五届群众戏剧曲艺花会上夺得金奖,编排百人《木鱼鼓舞》获市第二届广场集体舞蹈大赛金奖,结合创建“和谐家庭”将见义勇为的英雄老人黄祥发勇救溺水儿童的事迹创编成《木鱼歌唱黄祥发》搬上文艺舞台,以及创作演绎新莞人打工生活的木鱼歌小戏《三个萝卜一个坑》等等。在此基础上,目前正着手利用东坑《木鱼歌》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特有的区域优势,与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的资源平台对接,邀请省、市剧协有关专家以及市文学艺术院作为艺术指导,推动成立东莞(东坑)《木鱼歌》创作基地。通过做强文化产业,繁荣文艺创作,实现传统民俗特色文化精品化、市场化。为此,还将设立《木鱼歌》创作基金,成立《木鱼歌》表演团队,实施《木鱼歌》进课堂等,使这一传统口头民间艺术为大众所共享,获得更广泛的社会空间。
【参考文献】
[1](英)马歇尔著.章洞易编译.经济学原理[M].南海出版公司.
[2]哈佛管理丛书编纂委员会编译.最新企业管理大辞典[M].哈佛企业管理顾问公司出版部出版.
【作者简介】刘焕伦(1951-),男,广东人,东莞市东坑镇文化广电服务中心主任兼党支部书记,研究方向: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马玉珠(1967-),女,吉林人,东莞市东坑镇文化广电服务中心办公室副主任,文学学士,政工师,研究方向:文化传播与管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