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5期


“云南十八怪”的发展与变化

作者:王星然 罗 艳




  【摘要】“云南十八怪”现象是人们对云南特有的自然和文化现象的描述。在现代化的过程中,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和与外界交流的日益频繁,“云南十八怪”现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章对“云南十八怪”现象的产生与变化从地理学的角度进行深入的剖析,并分析了其产生与变化的原因。
   【关键词】云南十八怪;地理学;文化现象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角,境内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山区,有26个民族生存在这里,是中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历史上曾是个典型的蛮荒之地。因为其自然环境条件导致人类活动的局限性,其经济发展缓慢和聚居于此的多民族风俗的融合,形成了这里不同于外界的独特之处,不少现象以内地的眼光来看甚至是怪异的,于是幽默的人们就将那怪现象加以概括,总结出了诸如“小和尚可以谈恋爱”、“姑娘像老太”、“豆腐发臭拿来卖”、“火车没有汽车跑得快”等等句子。云南“十八怪”作为一种趣谈、或者说是文化现象由此传开。
  “云南十八怪”是人们对云南特有的自然和文化现象的描述。其产生于发展与云南的地理环境和云南多民族文化及云南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云南十八怪”大多已成为历史,其实际内容已经发生了改变。的确,“云南十八怪”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云南曾有的事实,但“云南十八怪”如今正逐渐变得不再奇怪也是事实。本文从地理学的角度,从云南自身的地理环境、云南多民族特色和云南经济发展三个方面深入剖析,分析了云南十八怪
  现象产生与发展的原因。
  
   一、云南十八怪
  
  “云南十八怪”,是云南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它大体形成于20世纪40年代。40年代传统的云南十八怪是[1]:(1)粑粑叫饵块;(2)蚕豆数着卖;(3)三只蚊子一盘菜;(4)竹筒当烟袋;(5)青菜叫苦菜;(6)鸡蛋拴着卖;(7)草帽当锅盖;(8)草绳当裤带;(9)大姑娘叼烟袋;(10)姑娘喊老太;(11)穿鞋子脚趾露在外;(12)鞋子后面多一块;(13)屋檐下面摆棺材;(14)新娘要把墨镜戴;(15)老来又把红帽戴;(16)火车没有汽车跑得快;(17)火车不通国内通国外;(18)警察喊“猫菜”。
  这些怪现象都反映了当时云南的社会内容和文化内涵。他们大体可为:(1)关于习俗方面的,如大姑娘叼烟袋、粑粑叫饵块;(2)关于民族风俗的,如新娘要把墨镜戴;(3)关于经济状况的和科技发展的,如火车没有汽车跑得快,火车不通国内通国外等。云南十八怪其实并不怪,至今在云南仍不难寻找到它们的踪迹,是人们对云南特有的自然现象和文化现象的解读。
  “十八”其实是概数,说明其数量之多。据统计,云南之“怪”达八十多种,“十八怪”只是其中广为人知的一小部分。“怪”者,悖于常态也,往往由于脱离了司空见惯的领域而引起人们的关注兴趣和探究心理。实际上,“云南十八怪”所违背的“常态”,主要是从外地人的角度出发认定的常态,就云南人而言,早是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
  “云南十八怪”在民间有好几种版本,但流传最广的则是:竹筒当烟袋,鸡蛋用草串着卖;草帽当锅盖,豆腐长毛才出卖;青菜叫苦菜,米饭粑粑叫饵块;蚕豆数堆卖,三个蚂蚱一盘菜;草绳当腰带,脚趾露在鞋子外;松毛扭着卖,这边下雨那边晒;姑娘叫老太,背着娃娃谈恋爱;鞋子后边多一块,四季服装同穿戴;火车没有汽车快,不通国内通国外。
  
  二、云南十八怪的发展变化
  
  (一)云南十八怪的由来
  云南十八怪的产生与抗日战争分不开。在抗日战争时期,北方许多城市相继沦陷,为了躲避战乱,北大、清华、南开、中法、华中、中山、同济等大学纷纷迁到云南昆明等地。初来乍到的外省人对当地的衣食住行、风俗习惯、风景名胜都觉得新鲜,觉得奇怪,因而你一句、我一句,编成了“云南十八怪”。
  (二)云南十八怪的发展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云南与外界的交流逐渐增多,“云南十八怪”正逐渐变得不再奇怪。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云南十八怪”的品牌优势,围绕云南的特色编出了新版的“云南十八怪”[1]:(1)鲜花四季开不败;(2)海鸥飞到春城来;(3)石头长在云天外;(4)席上珍馐象牙菜;(5)竹筒煮饭卖;(6)大石洞内有村寨;(7)星云湖里鱼分界;(8)长街宴席百家菜;(9)蘑菇成了“天皇菜”;(10)蚂蚱叫“跳菜”;(11)水稻种在云天外;(12)过桥米线人人爱;(13)背着娃娃谈恋爱;(14)高山湖泊称作海;(15)亲生阿爸住家外;(16)男穿筒裙不系裤脚带;(17)谈情说爱用歌代;(18)世博园里观世界。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云南十八怪”中和经济条件及技术发展相联系的部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火车不通国内通国外”这一怪现象是由于新中国成立前,云南境内没有通国内的铁路,只有一条与越南相通的“滇越铁路”,省内交通极为不便,需先乘火车到越南海防港,坐船转香港或广州,再到京城。由此而来的怪现象。现在,云南的铁路线可直通全国各地,“火车不通国内通国外”已变成历史。同时,一些少数民族在接受现代文明之前的一些习俗方面的怪现象也发生了改变。如“姑娘叼着旱烟袋”等,是由于云南文化落后,一些少数民族姑娘有抽烟的旧习,嘴里常常叼个旱烟袋,不少姑娘还喜欢嚼拌有石灰的槟榔,时间长了牙齿受损,看起来像脱了牙的老太太,云南由此有了“姑娘叼着旱烟袋”、“姑娘像老太”的说法。而现在人们再难看到嘴叼旱烟袋的姑娘,市场上越来越多的现代化妆品也已摆上了姑娘们的梳妆台,她们越来越注重自己的形象了。
  “云南十八怪”中,也有不会改变的,如“东边下雨西边晒”,这是由于云南独特的地形和气候使然,山这边太阳山那边下雨的奇观,在云南经常可以看到。“鲜花四季开不败”、“常年都出好瓜菜”是由于云南处于低纬度高原气候,常年温度适宜,起伏变化较小,各种鲜花长年开放和各种瓜果蔬菜作物四季生长。“云南十八怪”的内容虽然已经发生了改变,但仍然是云南民俗文化的体现。现在,有人将“云南十八怪”引入了饮食业,以“十八怪”分别命名菜肴。
  
  三、“云南十八怪”产生和变化的原因探析
  
  (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文化是云南十八怪产生的基础
  云南十八怪现象的发生、发展关系最密切的因素是地形、气候、物产及少数民族文化。他们的共同之处都是“多样”,多样的地形、多样的气候、多样的物产,多样的民族文化,加上多样的地表分割造成的交通不便,构成了其产生的背景。
  1. 云南地形的多样性特征。云南位于云贵高原的南部,山地高原占全省总面积的93%以上,只有少数山间盆地(坝子)的地方比较平坦。人们在这种“地无三里平、出门就爬坡”的环境中生活,自然练出了一副“飞毛腿”,因而出现了“老奶奶爬山比猴快”的现象。“鸡蛋拴着卖”也是适应多山环境的一种生活方式。当地赶集往往要翻山越岭,鸡蛋用草拴着后扎成串,彼此之间有稻草起缓冲作用,既不会滑落,也不会发生磕碰,且携带方便。
  2. 多样的气候特征。垂直变化、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为云南带来了类型多样、立体分布的气候特征。随着海拔由低至高,气温由高至低,降水也随之变化。与之相应,植被也同样呈现出立体格局,先是常绿阔叶林与人工植被,接着是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最后是亚高山灌丛草甸、高山针叶林、高山草甸和亚冰雪植被等。在当地流行的“山高一丈、大补一样”和“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说法,“山前下雨山后晒”等是当地天气特征的真实写照。因此出现了“四季衣服同穿戴,脚趾常年露在外”等独特现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