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5期


从广州陈氏书院的建筑装饰看民间审美观念

作者:黄 艳




  
  三、民间艺术的随意性特征
  
  我们可以注意到,在民间审美创造中,人们往往会突破自然形态的束缚,将原本不相关的事物组合在一起,来表达更为丰富的精神内涵,体现出十分明显的随意性特征。
  在陈氏书院的建筑装饰中,这种随意性体现非常突出,我们很难看到一个纯粹而独立的纹饰,满目触及的是一个恣意发挥的艺术空间,然而在这种充分联想、繁复多样的装饰图案中,并非完全没有逻辑。兹举几例进行分析:
  首先,从题材的组合方面来看。比如首进建筑的木雕屏风中有一幅图案,画面中有—丛叶肥果硕的香蕉树,树下一只母鸡正带领着数只小鸡觅食,题字:创大业儿孙永发。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创作意图,蕉叶大,“大叶”谐音“大业”,香蕉多果实,母鸡多子,象征儿孙发达之意。又比如后进建筑中两块栏板石雕,一幅由鱼跃龙门和龙风呈祥组成,一幅由鱼跃龙门和云龙飞虎组成,分别演绎了历经磨难,鱼化为龙,最终形成龙风呈祥或云龙飞虎的美好结局和景象。又如一副灰塑构图,左边是仙鹤、松树、牡丹,中间是一轮硕大的圆日,右边则是礁石、大公鸡和海涛中的一轮红日,这幅图将松鹤延年、一品当朝和室上大吉几种寓意组合在一起,表达多种吉祥意愿。
  诸如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民间艺人通过丰富的联想,巧妙地将多种吉祥意蕴组合在一起,使得创作意图得到了充分的渲泄。遵循情感的逻辑,民间艺人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符合逻辑的艺术审美世界。因为所采用的题材都是经过长期的历史沿袭,为人们所熟知和喜闻乐见的。所以,无论如何组合,题材所反映出的象征寓意都不需要经过推敲,就能为普通人所辨别。题材与人类情感之间这种非常直接明朗的沟通形式,也正是民间审美最为突出的特征。
  其次,从造型和色彩的运用上来看,亦是如此。在这些装饰中,无论是造型的选择构思,还是色彩的运用,也都全然不讲究现实的真实,不遵循客观的逻辑。举一个比较突出的例子,在陈家祠的建筑装饰中广泛使用了蝙蝠造型。不论是石雕、陶塑、灰塑,不论是主题纹饰还是辅助纹饰,蝙蝠形象都十分丰富。蝙蝠原本是一种形象丑陋的动物,其貌不扬,但蝙蝠的“蝠”与幸福的“福”音相同,因此蝙蝠得到人们的喜爱而成为吉祥物。民间艺人塑造蝙蝠的时候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在艺术造型上进行了极大的夸张和变形,并运用红色、蓝色等鲜艳的色彩,把本来形象丑陋的蝙蝠变得和蔼可亲,生动美观,可观性强。
  艺人们所描绘的虽然不是客观的真实,却是人们心灵的真实,他们按照内心对客观事物的感受,赋予其强烈的情感特征,刻意地突出要强调的部分,缩小简化次要的部分,因此人物、动物与树木花草、建筑的比例结构不一定要协调,瑞兽也可以由几种动物形象特征拼接而成,装饰纹样可以按其寓意随意组合安插,而全无生硬拼凑之感。这种造型及色彩的主观创造丝毫也没有削弱艺术的美感,相反还促成了情感与美感的完美结合,这也正是民间艺术能唤起普遍的情感共鸣的重要原因。
  
  四、结语
  
  民间工艺美术是劳动人民所创造的,贵乎同人民生活的直接结合。其质朴实,其情深切。它是艺术发展之源。在民间美术中不仅体现着民族的精神素质和心理素质,也体现着民族的喜闻乐见和审美情趣……民间美术却是根之所在,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很多问题将无从找出答案。
  陈氏书院是岭南地区民间建筑装饰艺术的典范,它满足了人们美化愉悦自身的物质的和精神的需要,它所蕴含的深层观念形态是对传统民间审美理念最为生动的阐释,体现了民众对理想的积极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它反映了民族文化心态的一种稳定特征,即追求完美、圆满、吉祥和幸福。也正是在这样一种乐观向上的民族审美心理的驱动下,人民才创造出如此绚丽多彩的民间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升华融汇,形成了既有民间文化、又有宫廷文化、文人文化和宗教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体系。
  
  【参考文献】
  [1]王毅.中国民间艺术论[M].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
  [2]罗雨林.岭南建筑明珠——广州陈氏书院[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1996.
  [3]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广州陈氏书院文化研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4.
  [4]陈泽泓.岭南建筑志[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
  [5]广东民间工艺馆.陈氏书院[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3.
  [6]楼庆西.中国传统建筑装饰[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黄艳(1975- ),女,湖南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馆员,硕士,研究方向:传统工艺以及博物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