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10期


浅析河套物质民俗文化

作者:李辰寰




  21世纪对我国来说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成就了我国经济的又一腾飞,但是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当中,我们又必须要接受新一轮的前所未有的巨大国际挑战。现今在政治、经济、军事等硬实力比拼的同时,作为国家的软实力象征的民族文化也绝不可忽视。如今,我们党从全国建设小康、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长远战略任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文化建设具有独特的基础性、先导性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化是凝聚一个民族的精神,传承一个时代的正气,引导整个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和支持。[8]
  河套文化不仅具有地域特征,而且具有经济特色、民族特色和形成构造方面的独特之处。河套文化因地域经济而远近闻名,又因鲜明的民族特色而在黄河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还因其构成的复杂多样性而使专家学者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河套文化发端于却不同于游牧文化,它归属于黄土文化而不完全等同于黄土风俗,河套文化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第一,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决定了河套文化具有黄河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总的基调和特征。
  第二,源远流长、水草丰美、多姿多彩的游牧文化和草原文化,构成河套文化多元化、多样化有机统一的重要标志性特色。
  第三,受屯垦边塞文化的影响,形成了河套文化迥别于传统中原文化的特征。
  第四,受移民运动的影响,河套文化具有整个华夏文化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移民文化特征。
  第五,河套文化是一种开放式的动态发展的地区文化。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社会,是以文化论输赢的社会,地区文化竞争力,是体现地区发展的一种重要支撑。没有文化竞争力作底蕴,地区的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发展必不能持久,因而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必须积极探索经济社会发展的文化支撑,加强文化建设。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维系民族团结、形成民族凝聚力的思想基础;还是推动社会进步、和谐发展的精神纽带。然而先进文化更是一种弘扬民族精神,提高民族素质,形成良好社会风气,推进政治、经济、教育、社会协调发展的强劲动力。在建设和谐河套的实践过程中,不难发现,河套文化不仅缺少系统的权威理论作指导,更缺乏丰硕的实践成果供借鉴。再者,与河套文化同样沉淀深厚的地域恶俗,如好喝酒,喝滥酒,酒后私斗,赌博成风等。无一不是建设河套先进文化过程中的绊脚石。因此,构建和谐河套,我们必须要在传统河套文化中,择其精华,弃之糟粕,以开放的姿态,高举河套文化大旗,大力推进河套文化的研究与建设,努力把河套文化打造成全国知名的先进文化,进而为和谐河套的构建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构建和谐河套,不仅能够造就河套文化的新突破、新发展,而且也会为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构建和谐河套的同时,我们还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充分挖掘河套文化资源,在传统与现代、历史与未来之间搭起传承与弘扬的脉络,打造出全国知名的河套文化品牌,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发展先进文化,发挥文化在经济增长中的助推器作用。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势必能构建一个充满地方文化特色的,经济实力强劲的,各民族共同繁荣的社会主义和谐河套。
  
  参考文献
  [1][2]司马迁.史记·匈奴列传[M].北京:京华出版社,1999.
  [3]巴彦淖尔盟志编纂文员会.巴彦淖尔盟志[M].内蒙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
  [4]王天顺.河套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6][7]苑利,顾军.中国民俗学教程[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3.
  [8]王建平.打造河套文化品牌构建和谐巴彦淖尔[J].河套大学学报,2006,(2).
  
  作者简介:李辰寰(1987- ),男,内蒙古杭锦后旗人,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学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