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10期


鹤峰县婚丧嫁娶习俗用语

作者:邢 璇




  坐大夜。“上山”(出殡)前一晚称“坐大夜”,这一夜死者的全部子女要守灵堂。而这一夜除了“跳丧”以外,道师会在跳丧的时候会手托茶盘向死者的亲属“讨喜钱”,这种只限于老人的丧事,土家人认为老人的死亡是一种喜事,是“上路”,是去追逐生时所不能得到的东西了。
  闭殓。闭殓之前会再跳一段丧鼓,这项仪式完后,就是由“礼生” (礼生就是专门作祭文的先生)念祭文,评说死者生平。再由道师做辞灵仪式,揭棺盖让死者亲属做最后的告别,死者亲属绕棺哀痛死者,切忌眼泪流到棺材中,那将使死者之家人遇灾遇难。然后正式用石灰桐油浆、生漆将棺盖封好。最后死者亲属披麻带孝跪在灵前,道师会把先前放于亡灵席上的一大碗生米抛洒向亲属,亲属应用孝衣接住,用袋子装好带回家食用,叫做“接禄米”,有继承祖先衣禄之意。
  上山。“上山”叫出殡,“出殡俗呼上山。”(《容美土司史料汇编》)。清晨,先将棺木抬至场坝中用两条板凳摆好的棺榻上,放上一根龙,用竹绑好,插上八根抬杆,按预定的时间 “上山”。八个人抬着棺木送亡者上山,棺木上放一块大红花布,棺木还要放一只大公鸡,以木驱邪。出柩后,主家找来扫帚把堂屋中的一切纸绡从堂屋中扫干净,名“扫棺”,并连同扫帚烧掉,以示吉利。孝子抱灵牌,在灵前跪拜,谢抬丧之人。送葬时,沿途丢纸钱,称之为“买路钱”,放鞭炮。上山忌走弯路,传说走了弯路,亡者归天也会走弯路的,所以选择的路线要直,遇岩攀岩,遇坎越坎,遇庄稼踩庄稼,人们对抬重踩庄稼并不介意,传说被踩了的庄稼反而长得好一些。如果在上山过程中遇上道路难走时,棺材不能放在地上,棺材落地了就意味亡人就葬身于此地了。所以只能由孝子孝孙跪在地上,将棺材放置自己的肩头。
  择地、下葬。 “士流间用家礼,葬亦必择地。”(《鹤峰县志·风俗》)丧家在出葬以前请阴阳先生选择坟地。一般选在地势高、地面平、背风向阳、面前开阔、绿树成荫之处。据说这样的“阴宅”更利于家族兴旺。到了下葬地点后,先由八个抬棺的人“刻井”,也叫“打井”,就是挖坑之意。刻井完成后,再由道师拿米在坑的底部画上几个八卦的卦象,然后把公鸡的鸡冠用指甲掐破后,再拿公鸡给坑作几个揖,这才把棺材放进坑里,最后封土垒坟,完成埋葬。有的也会在山上停放几天之后才会安葬。
  复山。葬后三日,丧家男女老少,均着孝服,至墓地叩拜,给坟上添土,俗称“复山”。是由孝子为死者亲自再次垒坟。根据当地习俗,因恐影响死者死后的安宁,后人不得在死者死后三年内在其坟上动土。所以这次垒坟尤其重要,否则三年后就只能见到一个小土堆了(当地地质结构所致)。同时将孝帕、孝布以及死者生前穿过的衣物,使用过的生活用品在死者的坟前焚烧,使死者在死后也能丰衣足食。
  回刹。又称“回殃”。回刹的日期由道师按甲子推算亡人某日某时由某方向回,又某时由某方去。同时要求同死者“八字”相忌的人不能在场。据说,亡人是要在这一天将自己走过的路再走一遍,拾走自己的“脚板印”。届时,丧家备茶果饭菜于亡者之屋,让其回家享用,并在屋门口给死者烧纸钱,使其能带到阴间。
  报七。殓后由道师推算以后每逢七必祭。应祭七个七,共四十九日。
  
  参考文献
  [1]容美土司史料汇编.中共鹤峰县委统战部,中共五峰县委统战部。
  [2]鹤峰县志(道光本).
  [3]鹤峰县志[M].湖北省鹤峰县史志编撰委员会编撰,湖北人民出版社,1990.
  [4]田发刚,谭笑.鄂西土家族传统文化概观[M].长江文艺出版社,1998.
  [5]鹤峰县情[M].中共鹤峰县委政策研究室,1996.
  [6]李德复,陈金安.湖北民俗志[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邢璇(1983- ),女,中南民族大学文传学院2007级汉语言文字学研究生,研究方向:民俗与方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