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1期

隐私,这道甜点

作者:赵 维




  同是公众人物、社会名人,政治家的公共权力较影视明星大得多,因而在影视明星那儿算做隐私的,到了政治家那里就不是隐私了。艾森豪威尔有心脏病,在任期间发作过三次。1956年1月和艾森豪威尔关系不错的《读者文摘》发表文章称:“许多人以为,心脏病发作会使一个人无法有活跃的生活”的想法“太夸大了”。《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詹姆斯·雷斯顿不以为然,反驳说:在“从六十六岁到七十岁的任期内,他将是什么样的总统?问题不是总统职务适不适应艾森豪威尔,而是总统在心脏病发作以后,是否健康到能够在四年的任期中为无法避免的危机操心?问题不是我们喜欢不喜欢艾克,而是是否爱我们的国家”20
  1993年日本首相大平正方因病在首相的岗位上去世。日本《选择》月刊发表《政治家与疾病》的文章,提出“像首相、外相、政党首脑这样一些影响很大的领导人,应该在多大程度上公布他们的疾病的秘密呢?我们不妨先得出这样的结论:在谈论个人隐私之前,应优先考虑一下国民利益和公众利益。如果考虑到一个病人执政有可能阻碍各项政策和措施的执行,为何不把私人秘密和医师的保密义务置于次要地位呢?”21
  在社会这架天平上,政治家这颗砝码太重了,与国家、公民的利益关切度太大了,他们的隐私范围小一些,他们的私生活透明度高一些,人们才能放心。
  
  注释:
  〔1〕董桥:《从前》,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106页。
  〔2〕(英)莎拉:《我的自述》,摘自《世界博览》1997年第8期,第23页。
  〔3〕子非鱼:《公民派克》,引自《南方周末》2003年6月19日。
  〔4〕赵晓:《问世间情为何物》,《经济学家茶座》第六辑,第137页。
  〔5〕《国际新闻界》1999年第4期,第22页。
  〔6〕〔17〕〔18〕(美)尼克松:《角斗场上》,新华出版社1990年版,第213、258、259页。
  〔7〕〔8〕〔15〕阮宗泽:《民主之魂杰斐逊》,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年版,第232、244、248页。
  〔9〕(法)奥里维埃·托德:《德斯坦传》,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第231页。
  〔10〕周立、龙翔:《美国新总统小布什》,中国华侨出版社2000年版,第89页。
  〔11〕〔12〕〔13〕张锡昌:《密特朗传》,世界知识出版社1997年版,第351~365页。
  〔14〕郭京花:《贝雷戈瓦之死》,见《参考消息》1993年5月14日第三版。
  〔16〕(苏)鲍里斯·叶利钦:《午夜日记--叶利钦自传》,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151页。
  〔19〕(苏)阿·多勃雷宁:《信赖》,世界知识出版社1997年版,第91页。
  〔20〕(美)约翰·海登:《读者文摘传奇》,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180页。
  〔21〕《参考消息》,1993年1月11日第三版。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