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洛杉矶暴乱内幕与中美人权外交

作者:陈 伟




  次日,在克里斯托弗与钱其琛外长的会谈中,中方的立场稍有松动,表示或许可能满足美方的个别要求〔7〕。美国政府可真是挺有意思,一方面公开指责中国政府专制独裁、以权代法,一方面又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私下要求中方以行政权力干预司法裁决。尽管如此,中方的让步与美方开出的价码相距甚远,克里斯托弗对会晤深感不满,弑羽而归。
  克里斯托弗返美后,白宫幕僚向克林顿建议,成立一个非官方特别调查委员会,主持调查中国的人权问题,聘请前总统卡特担任主任委员。可是,卡特对此“重任”婉言谢绝。最后关头,美国政府高层争吵不休,一片混乱,全无章法。由于巨大商业利益的需要,人权问题最终被抛到九霄云外。在此背景下,克林顿总统果断决策,决定放弃对中国的经济制裁政策,把人权问题与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的问题彻底脱钩,宣布永久性无条件延长中国的最惠国待遇。这一轮的中美人权外交折冲,以美方虎头蛇尾、“见利忘义”而告终。
  回溯往事,把洛杉矶暴乱完全归咎于种族歧视和人权问题,似乎皆有简单化之嫌。当今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人权状况无懈可击,尽善尽美。登高远眺,展望未来,人权固然无法替代主权,但是,维护国家主权的最终目的却是保护人权。不断改善国家的经济和人权状况,让全体公民逐渐享有更多的人权,包括生存权、发展权、知情权、表达权、选举权、政治参与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崇高目标。一个民族的人情和脸面,应当体现为国家对平民百姓的善待和礼遇;一个国家的主权和尊严,应当体现为政府对公民人权的尊重和保护!
  在名著《自由与繁荣的国度》中,二十世纪著名思想家、美籍奥地利裔经济学大师米瑟斯(Ludwig Von Mises)精辟地指出:“国家的任务只有一个,这就是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自由和私有财产,抵御任何对这些公民权利的暴力侵犯。一切超出这一职能范围的政府行为都是罪恶。”〔8〕
  
  注释:
  〔1〕(美)孔恩:《有罪推定:罗德尼·金案悲剧》(Stacey C. Koon with Robert Deitz, Presumed Guilty: The Tragedy of the Rodney King Affair,Washington, D.C. : Regnery Gateway, 1992)
  〔2〕(美)吉布斯:《种族与公正》(Jewelle Taylor Gibbs, Race and Justice: Rodney King and O. J. Simpson in a House Divided, San Francisco, Jossey Bass Publishers, 1996, pp.46~47.)
  〔3〕(美)罗·卡农:《官方疏忽罗德尼·金和暴乱如何改变洛杉矶和市警察局》(Lou Cannon, Official Negligence: How Rodney King and the Riots Changed Los Angeles and the LAPD ,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97,p.486)
  〔4〕《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判例报告》第314卷,Bridges v. California, 314 U.S. 252, 260 (1941)
  〔5〕“毛泽东主席支持美国黑人抗暴斗争的声明”,原载1968年4月17日《人民日报》。
  〔6〕〔7〕(美)孟捷慕:《转向:奇特的当代中美关系史》(James Mann, About Face: A History of American's Curious Relationship with China, From Nixon to Clinton, New York: Alfred A. Knope, 1999, pp.302?303.)。
  〔8〕(美)米瑟斯:《自由与繁荣的国度》(Ludwig Von Mises, The Free and Prosperous Commonwealth: An Exposition of the Ideas of Classical Liberalism, Princeton, N. J.: D. Van Nostrand, 1962, p.52.)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