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文化”的对词

作者:张远山




  不少中国人以为“文化”是好词,殊不知儒家“文化”是违背“造化”的坏文化。
  
  三、广义“文化”中的普适“文明”
  
  广义“文化”由三个部分组成:普适文明、悖道文化、顺道文化;关系如下:
  广义“文化”的第一个组成部分,是发现并顺应造化规律的普适性“文明”。
  当且仅当“文化”一词取广义时,可以笼统而模糊地认为每个民族都有异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文化,然而若以为该民族文化中所包含的“文明”也是独特的,就谬以千里。
  每个民族的独特文化中,其发现并顺应造化规律的“文明”不具有民族独特性,而具有人类普适性,因此把这一部分单独提取出来,称之为“文明”。“文明”由两个部分组成:对归属自然造化的科学真理的发现、顺应,对归属人类社会的人文公理的发现、顺应。人类社会也是自然造化的一部分,但因为我们是人类,因此把“关于人类社会的科学真理”单独列出,称为“人文公理”。“文明”既包括物质性硬件,如人均GDP高低等等,也包括精神性软件,如社会制度的公正与否等等。以为“文明”仅指硬件,“文化”仅指软件,实为似是而非。
  “文明”不因民族性而独特,不受族际、国界限制。普适性科学真理如“1+1=2”,以及普适性人文公理如“人人生而平等”,不被率先发现者和率先顺应者独霸独享,而为全人类共有共享。一切科学真理和人文公理,必将或迟或早、或快或慢地传播推广到一切民族(含国家,下同)。
  即使某民族因偶然的历史机遇,其文明程度在某一历史阶段领先于其他民族,也不能说其暂时领先的文明为该民族独有独享。人类文明史上有过无数民族,如巴比伦、埃及、希腊、印度、中国、英国、法国、美国等等,其文明程度曾经一度领先于全世界,一度获得过无上的精神荣耀,一度成为其他民族的学习榜样。因文明而获得精神荣耀、成为学习榜样,充分证明了文明的普适性;若非普适,精神荣耀、学习榜样就无从说起。
  任何民族都有可能率先发现并顺应科学真理、人文公理,从而使该民族的文明程度暂时领先于其他民族。然而没有一个民族能发现全部科学真理和全部人文公理,因为科学真理、人文公理的探索发现永无止境。每个民族的文明与人类总体文明的关系,就像五大洲每条河流与地球总海洋的关系。不同民族的广义“文化”河流,其历史流域、辐射范围尽管不同,互相之间曾经隔绝、陌生、误解、对抗、交流等等,但无一例外都或多或少贡献了文明之水,最终汇入人类总体文明的知识海洋。
  当今世界的一切人类种族,都是相对的文明种族,又都是尚未充分文明而相对野蛮的民族——从人类尚未消灭战争即可见一斑。
  “文明”与“野蛮”的差别是相对的。例如有A、B、C三个民族。A、B相较,A较文明,B较野蛮;B、C相较,则B较文明,C较野蛮。
  然而“文明”、“野蛮”的判断标准却是绝对的。因为将A、B、C三个民族的文明程度排定为A、B、C序列,其标准是普适性科学真理和普适性人文公理。
  因此,不能说某民族具有异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文明,只能说某民族具有异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文化——同时必须谨记,“文化”一词在此不取广义。
  
  四、广义“文化”中的独特悖道“文化”
  
  提取出普适性“文明”之后,广义“文化”中还剩下两个独特部分:与造化规律背道而驰的独特悖道“文化”,对自然造化丰富补充的独特顺道“文化”。这两个独特部分,就是独特的“民族文化”。一切民族都有异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文化。
  每个民族的悖道文化,常常与其他民族的悖道文化截然不同。一切悖道文化的共同之处,就是把知识谬误和虚假公理视为造化规律,却既没有科学论证,也不对应用层次和适用范围作出任何规定,就宣布为不可质疑的绝对真理。然而科学真理和人文公理不仅有严密的科学论证,而且对应用层次和适用范围作出了严格规定,同时承认是可以修正的相对真理,因此得以在质疑、批判和进一步探索中不断深化。“文明”之所以普适,就因为“文明”是客观发现然后顺应的自然造化,而全体人类拥有的是同一个自然造化。“文化”之所以独特,就因为“文化”是主观设计然后推行的人为造作,而不同民族拥有的是迥异的民族文化。“文明”不可能与造化规律背道而驰,“文化”不仅可能而且常常与造化规律背道而驰,当“文化”与专制强权勾结之时更是如此。
  任何唯我独尊的文化形态,都是悖道文化,因为自然造化是无限多样的。悖道文化不仅违背科学真理和人文公理,而且必定质量低劣,因为悖道文化借助专制强权罢黜百家,逆淘汰了所有更优秀的竞争对手,没有自由竞争必定不可能优秀。何况悖道文化由灵魂不自由的御用文人在非自由状态下炮制,因此其质量低劣是命中注定的。
  悖道的劣质庙堂文化首先戕害的是该民族自身,然而一旦该民族的文明程度暂时获得相对领先,就会凭借文明强势主动推广其悖道的劣质庙堂文化,迫使文明程度暂时落后的其他民族接受,甚至被其他民族盲目崇拜,从而受害。这种受害在其最初也许不被异民族视为危害,反而误以为是慕效高级文化,但错误不可能长久,迟早会随着该民族的文明停滞和异民族的文明进步而终止。
  
  五、广义“文化”中的独特顺道“文化”
  
  从独特的民族文化中剔除了独特的悖道文化之后,就获得了独特的顺道文化。
  每个民族的顺道文化,同样常常与其他民族的顺道文化截然不同。与悖道文化是人为造作一样,顺道文化也是人为造作;然而悖道文化违背造化规律、科学真理、人文公理,顺道文化却不违背造化规律、科学真理、人文公理。顺道文化不同于对造化规律、科学真理、人文公理的“发现”,是对自然造化的丰富性、补充性、提升性、超越性“创造”。正是凭借顺道文化,人类才成为万物之灵长,造化之奇迹。
  唯有人类这种独一无二的特殊自然造化,才能凭其独有智慧,人为构造出自然造化原本没有的杰出创造;择其大者言之,就有语言文字、文学艺术、游戏娱乐、良风美俗、生活方式等等。顺道文化像悖道文化一样不具有普适性,除非异民族个体谙熟该民族语言传统,爱好该民族风俗习惯,融入该民族日常生活,否则殊难领略其文化真味。
  杰出的文化创造,只有在自由状态下才有可能。自由创作也可能出现劣质造作,但劣质造作会在民众的自由选择中淘汰,只有杰出创造才会赢得民众发自内心的广泛喜爱,从而进入民族文化宝库,跻身民族文化圣殿。尽管封建专制强权会不遗余力地压制、排斥、否定、剿灭顺道江湖文化,但对顺道江湖文化的民族失忆不会永久。顺道江湖文化具有极其顽强的生命力,一旦专制强权衰变为强弩之末,就会从蛰伏和冬眠中破土而出,失而复得,重续民族文化命脉。这就是《秋水》所谓“谨守而勿失,是谓返其真”。
  如果民族文化以顺道文化为主流,那么该民族就善于发现并顺应科学真理和人文公理,也善于接受、学习异民族率先发现并顺应的科学真理和人文公理;如果民族文化以悖道文化为主流,那么该民族就不善于发现并顺应科学真理和人文公理,甚至拒绝接受、拒绝学习异民族业已发现并顺应的科学真理和人文公理。
  如果“文化”仅指悖道文化,那么“文化”就是坏词,“没文化”就是好词。“有文化”仅仅意味对专制权力淫威的屈从,而“没文化”倒意味着尚未丧失纯朴天真的天赋物德。
  如果“文化”仅指顺道江湖文化,那么“文化”就是好词, “没文化”就是坏词。 “有文化”意味着你是精神富翁,是人类不朽精神的传承者,而“没文化”则意味着你精神赤贫,即便你腰缠万贯,也没资格进入文化殿堂,无福享用人类千万年来创造的文化瑰宝。一个徒具“文明”躯壳的现代人,其精神生活必定比有“文化”的古代人远为粗陋和贫乏。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