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猴子和她的独立战争

作者:狄 马




  如果这样,众狙看在他“知错就改”的分上,或许会让他干一届总统也说不定,至少不会那么快就饿死。但事实常常不随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倒常常会转移人的主观意志。独裁者不到万不得已,决不会自动放下武器。迎接众猴的仍然是一成不变的“鞭箠”。这就等于把猴子彻底推到了对立面,进入战争状态里,而在战争状态里,猴子杀死狙公就好像杀死一只猛兽和豺狼一样。因为当现实的黑暗确定不移地指向绝望,猴子在大地上根本没有任何申诉的机会时,它们就只能把申诉的愿望指向上天,而上天在地上实行的只有自然法。在自然法中,任何被造物——包括人类——都有权惩处一个明显地对他的生命和财产怀有敌意的人。因为那个伤害自己的人用他的行动表明,自然赋予人的理性在他的身上已不起作用,那么,理性法则也将不再保护他的安全。《孟子·梁惠王下》中有一段很有意思的对话:“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这说明即使在两千多年前的孟子看来,人们杀死一个残民以逞的暴君,在性质上也只等同于杀死一个独夫,与君臣伦理无涉。
  但猴子比人类慈悲的地方在于,它们没有在夺了粮仓之后,乘胜追击,绕过铁丝网,在狙公的卧室里放一把火;或者把老家伙从被窝里拉出来游街示众。毕竟是老领导嘛,下不了手。但主要原因在于,猴子——尤其是有了像小猴这样富有先进思想的高级领导人——这次起义便不再是为肚皮而起的简单造反,而是一场伴随着思想启蒙的独立革命。虽然狙公曾经那样残暴地对待过它们,但它们在选择了用脚投票之后,狙公的暴政对它们而言就不复存在。它们认为,它们没有权利拿走它们不能赐予的东西。战败者也不能丧失多于他们所能丧失的东西。狙公的生命是上帝给的,因而猴子不能拿走它们不能赐予的。独裁者狙公从它们手里夺走的主要是劳动果实,现在,在它们重新夺回之后,狙公就没有更多的东西可以丧失,因为没有见到狙公有明确的猴命记录。
  但即使是这样,狙公还是死了。因为作为独裁者的狙公,他要依赖猴子而生存,而猴子不以任何方式依赖于他,就像孙悟空不以任何方式依赖唐僧,而唐僧离了孙悟空连吃饭睡觉都成问题一样。就这样,狙公为专制事业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连享年多少岁,都没有搞清楚。
  
  猴子走后怎么办?
  
  猴子走后怎么办?刘基说得很明白:“狙公卒馁而死”,这没有什么可说的。问题是猴子呢?猴子虽然脱离了狙公的统治,“入于林中”,但“入于林中”之后呢?刘基没有讲。借用鲁迅《娜拉走后怎样》中的猜测:“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回来”是肯定没有的,刘基说得很明白:“不复归”。至于有没有“堕落”,比如,女猴子是否卖淫,男猴子是否吸海洛因,没有考证,不敢妄谈。我想知道的只是,猴子“入于林中”之后是否还会推举一个首领?比如,它们是否会因小猴对这次革命战争的首倡之功而将其推为首领?它被推为首领之后是否还会建立和以前一样的政权?不得而知。但根据这次革命的逻辑推断,是不会的。因为我们说过,这不是一次简单的造反,不是想赶走一个坏皇帝换上一个好皇帝,而是从根本上觉得,不能“假于彼而为之役”。一句话,它们不想做别人的孙子,它们想自个儿成为自个儿的爹。
  猴子要自己治理自己当然也不难。根据人类的一般情况推断,普通的无政府状态或自然状态也比暴政要好得多。我们说过,在普通的无政府状态或自然状态里,人人有权惩罚对他的生命和财产构成危险的人,每一个人都是牵涉到他或别人案件的立法者和裁判。那么,有人就会问了:如果人人都可以依照自己的意愿来执法和裁判,那么,怎么才能保证一个案件和纠纷处理的公正性?当然不能。但大家想一想,在一个君主专制的社会里,谁能保证一个君主不是依照自己的好恶,而是依照上天赐赠的良知和公正心来处理他与臣民之间的一切事务?当然也不能。那么,在这两种不能之间,究竟哪一个更好些?我认为是在自然状态下要好些。因为在自然状态下,如果一个人不义地对待过另一个人,那么,他就只能等着这个人在另一件事上不义地对他了。该隐杀了他的弟弟,但他知道从此“凡遇见我的必杀我”。但在一个君主专制的社会里,皇帝搞了你的女人,你只能忍气吞声。你想化悲痛为力量也搞他的女人,连门都没有。究其原因,在于自然状态下的每一个个体除了膂力和简单的武器差异外,人们拥有的力量都差不多,但在政治社会里,人们为了执法的方便给君主以及他的官僚机构赋予了很大的权力和装备。你想依靠个体的力量战胜他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在自然状态下,人们缺少一个明确的、事先为大多数共同接受的规则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因而,普遍的感情用事和报复心理使这种状态下的执法极不稳定。人们对合乎自己胃口的人和事倾向于包庇和纵容;反之,则倾向于严惩,甚至食肉寝皮。遭遇不公正对待的个体又会反过来寻找一切机会来弥补它们受到的损害。这使整个群体始终处于动荡之中。
  为了保障每个人的生命、幸福和财产安全,人们放弃了自然状态下拥有的大部分自由,自愿结成社会。具体到这群获得自由的猴子,它们在最初也可能选择无政府状态,但慢慢发现,这会给群体的生存、安全以及繁衍带来许多不便。比如,最简单的,今天出山遇见一头豹子,谁打前锋,谁跑中场,谁当后卫,是要有一番部署才能行动的,否则大家谁也跑不了;当群体内部因为食物和性交发生争执时,谁来定夺是非组织食物和异性分配?遇到饥荒和干旱季节,谁带领大家寻找新的领地和水源?因而,一个较为合理的猜想是,它们还会组织起来,以便依靠群体的力量保护个体,延续种群,但被新思想武装起来的猴子不大可能建立和狙公当年一样的政权。如果真是这样的话,猴子的这次革命行动,大概就相当于美国的独立战争,战争之前的群猴对话大概就相当于《独立宣言》。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