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T·S·艾略特短诗九首
作者:[美国]T·S·艾略特 作 徐知勉 张子清 译
相信对T•S•艾略特诗歌感兴趣的国内读者都熟悉他的长诗《荒原》和《四首四重奏》,但这里选译的九首短诗,读到过的人恐怕不多。前四首是T•S•艾略特用法文创作的诗篇,由法国文学翻译家徐知勉教授翻译,系首次在国内发表;后五首是知名教授张子清先生选译他的《诗合集:1909-1962》的最后部分“偶作”。在风格上,这些简洁明快的短诗显然迥异于他颇为含蓄而复杂的长诗,希望以此引起读者的兴趣,更希望读者对这位大诗人诗风的另一面有所了解。
编者
1.社长
倒霉的泰晤士河真倒霉
流淌着,靠《观察家报》那么近。
《观察家报》
保守的
社长
污染了清纯的微风。
保守的
《观察家报》的
反动
股东
臂挽着臂
步子轻轻地
来来回回转悠。
在藏垢纳污之地
一个衣裳褴褛的
塌鼻子
小姑娘
望着
《观察家报》报的
社长
他保守
而柔情满怀。
(1920)
2.胡乱的混合体
在美国,教授;
在英国,新闻记者;
你汗流浃背,迈开大步,
几乎跑遍了我的足迹。
在约克郡,演说家;
在伦敦,干点银行差事,
你要花钱买我的脑袋。
在巴黎,我戴上
我行我素的黑色头盔。
在德国,哲学家,
因为被高高举起(注:原文为德语“Emporheben”。)而过于激动,
俨然一副登山生活(注:原文为德语“Bergsteigleben”。)的气派;
我终年到处流浪,
以形形式式的身份、排场,
从大马士革到奥马哈。
我在非洲的一块绿地
庆祝我的节日
披一身长颈鹿皮。
人们会指出我的衣冠冢
在莫桑比克炎热的海滨。
(1920)
3.蜜月
他们走过低地,后来又返回高地;
可是在一个夏夜,他们却来到了拉文纳(注:拉文纳是意大利的一个城市。),
舒舒服服地躺在床上,两百个臭虫窝里;
炎热的汗水,夹着一股母狗刺鼻的气味,
他们仰面朝天,叉开双腿,
四条腿上尽被蛰伤,
还掀起被头搔个痒。
离这儿不到一里,就是圣阿波利奈尔,
这个格拉斯著名的大教堂,
风盘旋在那些叶板的柱头上。
他们马上搭乘八点钟的火车
把他们的穷日子从帕瓦多拖到米兰,
在一家价钱便宜的饭店举行圣餐,
他心里老惦着小费,还带着编造的生活预算。
他们将先去瑞士,然后穿越整个法国。
而圣阿波利奈尔,峭直而肃穆,
当年改造过的这旧工厂,在一片断壁残垣之间,
依然挺立着拜占庭建筑的准确模式。
(1920)
4. 在餐馆里
没精打采的侍者无事可干,
整天倚着我的肩膀,掰手指头:
“在你的家乡,多雨的季节快来临了,
刮风,大太阳,下雨,
人们把这叫做邋遢天。”
(铙舌,淌口水,像个马屁股,
我请你,至少,别把口水溅在汤里)。
“拂水的杨柳,树莓上长满嫩芽,
骤雨中我们就在里躲避。
那时我七岁,她更小,
她浑身湿透,我送给她一支报春花。”
她背心上尽是污渍。
“我搔她痒痒,逗她笑。
一时间我感到了力量和欢乐。”
不过,老色鬼,在这个年纪上……
“先生,事情是困难的。
一条大狗走过来,在我们身边蹭来蹭去;
我害怕,半路上我离开了。
真可惜。”
不过这样,你有了你的秃鹫!
去吧,去抹平你脸上的皱纹;
呐,我的叉子,把你的头洗洗干净。
你何必像我一样为我的经历掏钱?
这里十个“苏”(注:法国古钱币的最小单位。),付澡费。
腓尼基人,富莱巴,在陷于困难的两个星期里,
忘却了海鸥的鸣叫和戈苏阿伊的波涛,
忘却了所有利润的损失和船上装载的锡块:
海底涌起一阵巨浪,把他冲得很远,
转瞬间又把他卷回到昔日的生活。
你想想,这真是一场痛苦的遭遇;
那时候,他可是一个身材高高的漂亮男人。
(1920)
5.保卫不列颠簸群岛
《保卫不列颠簸群岛》不能算作诗,但因为它的创作日期(恰好在撤离敦刻尔克之后)和场合对我来说很有意义,使我希望保留它。麦克奈特•考弗那时在情报部工作。应他之约,我为在纽约展示英国战争努力而举行的摄影展配文,写了这些诗行。这些诗行后来出版在《战争中的英国》(纽约现代艺术馆,1941)一书里。我现在以这些诗行纪念爱德华•麦克奈特•考弗。
让石头建筑般坚固的---音乐的永久载体、
许多世纪以来对大地耐心的培植、
英国诗歌的这些纪念物
加入到对这次不列颠簸群岛保卫战
的纪念中来
加入到对那些被派到灰色的船只
(军舰、商船、鱼船)贡献
他们的一份力量而分享
付出留在海底几个世纪的
列颠簸白骨代价的人的
纪念中来
加入到对那些以与死亡孤注一掷的最新形式
在空中和炮火里同黑暗力量作战的人的
纪念中来
加入到对那些跟随他们的祖先
到佛兰德(注: 欧洲西部一地区,濒临北海,包括比利时的东佛兰德省和西佛兰德省,以及法国北部和荷兰西南部的部分地区。)和法兰西的人、
对那些失败中打不败,胜利中
坚定不移,除了武器
不改变祖先的风度的人、
对那些对于他们来说
光荣的道路又是
不列颠的小巷和大街的人的
纪念中来:
对过去和未来世世代代的人
说起我们的亲人和我们的话语---
我们在服从命令中采取我们的立场。
(1941)
6.战争诗注解
《战争诗注解》应斯托姆•詹姆森小姐之约而作,收录在《伦敦召唤》(哈珀兄弟出版社,1942)一书里。
集体情感的表达并非
不完美地反映在日报上。
为了创造普遍性,从
其影响中开创象征,
在纯粹典型的行动之路
哪里是纯个人的爆发之点?
这是我们关心的一个交叉点,
一个通过试验,各种无法控制的
力量之交叉点,大自然与精神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