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期
三星堆众鸟造型考
作者:冯广宏
编号为K2③:296的铜神坛顶部左右装饰,也有羽毛华丽的神鸟。(图十三)。鸟的云纹状冠羽高耸,上端业已折断;鸟翼上翘作飞翔状;尾羽上下分岔特别夸张,构形仍是冠羽那种云纹,但上岔也被折断。鸟眼较大,钩喙上有穿孔;鸟足相当强劲。鸟体连同它上耸的冠羽、尾羽,构成了神坛顶部的左右支注。从它们所居的位置和形态来看,应当也属于鸾凤这种神话鸟类。
四、鹰隼造型
二号坑出土一件铜鸟头的造型,十分引人注目。其编号为K2②:141,体形较大,通高40.3厘米,纵径382厘米,横径19.6厘米,有着浅浅的羽冠,眼睛很大,服角下弯。出土时,还能见到眼珠周边涂有朱色。鸟喙内钩,口缝处也有涂朱;这表明它备受三星堆人的重视。鸟的颈部平截,颈背及左右颈根各有—个穿孔,可见当初是钉在木质或铆在铜质的身躯之上的。(图十四)
铜鸟所表现的主要是力量;所涂的朱色,应当表示血色。它显然就是隼形目一类的食肉性猛禽。此类在群鸟中体形最大,喙部强利,视觉敏锐;而且翅膀发达,善于疾飞和翱翔;腿脚有力,钩爪锐利;足以在鸟类中称王称霸。这种鸟,应该是古蜀人崇拜的对象。
鹰隼类众鸟有不同的名字,体草纲目}引(禽经)说:“善搏者曰鹞,窃玄者曰雕”;“骨曰鹘,睐曰鹞,展曰鹤”;“小而鸷者皆曰隼,大而鸷者皆日鸠。”李时珍说:“鹰,以膺击之,故谓之鹰。其顶有毛角,故日角鹰。其性爽猛,故曰鹅鸠。”相传上古时代的少昊氏的五个官职,就是以“鸠”来命名。“盖鹰与鸠同气禅化,故得称鸠也。”这类猛禽虽然强悍,在古人BR里它们也有仁慈的一面。“鹰不击伏,隼不击胎;鹘握鸠而自暖,乃至旦而见释。此皆杀中有仁也。”
与此类同的还有一件可以悬挂的鸟形铜铃,编号为K2②:1帕—8,通高14厘米,宽8.1厘米。顶上有个钮环,穿有“8”字形的链子。鸟头上有浅羽冠,眼睛颇大,眼角下弯;鸟喙内钩,与前述铜鸟头几乎是—个模
样。鸟头以下,用两大片羽毛显示鸟身;前后各出一支小翅,分开如“八”字形;巧妙地构成铃身。铃舌作獠牙状。(图十五)显然,这又是—件鹰隼造型。
现实中的鹰隼,令人生畏的地方,也就是令人称羡的地方。鸟类的利喙和锐爪,虽然比人类强劲,但人们可以制造更力D锐利的武器,超过那些鸟族。可是鹰隼的劲翼,人类还制造不出,因而无法像它们那样在高空飞翔。这一点鹰隼大大超过了人类。仅仅能够飞翔,那还不算神奇;神奇的是鹰隼们能在高空看清地面上的一切,包括奔跑的小兔。只要它们认为必要,就能一掠而下,准确擒拿。它们那种特殊的视力,人类也无法模仿。所以三星堆人便对鹰翼和隼目崇拜之至。不过这并非崇拜翅膀和眼睛本身,而是崇拜翼和目所产生的能力和能量。在二号坑里,还出土了5件“眼形饰”,其造型为眼睛与翅膀的组合。71件“眼形器”,菱形眼眶中间鼓起眼球,那
是概化了的组合翼眼。此外还有33件“眼泡”,单纯是鸟的眼睛;有些眼睛制造得特别鼓,充分向前努出,极力表现其中凝聚着的能量。有些考古家提出:蜀人有一种“眼睛崇拜”习俗,即主要据此而言。结合到篆体“蜀”字的写法(就是突出眼睛的人),加上三星堆大型铜面具圆柱形的眼珠;证明那种对眼睛的最大夸张,皆为崇拜眼睛的结果。这些论点甚有道理,可惜未从根源上解释蜀人为什么要崇拜眼睛,而不去崇拜鼻子或耳朵。如果联系到鸟类眼睛锐利上头来,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注释:
《三星堆祭祀坑》(文物出版社2000年版)219页将藤条说成“绳索状龙身”;分出的枝子上的挂物,说成“背上有爪,呈人手形,指甚长。腹下和尾部脊上各有一剑状羽;另有一羽脱落,仅存铆眼。”与图对照,分明不是这样。
作者:四川省文史研究馆(成都)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