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明清之际七千部西书入华及其影响

作者:毛瑞方



  16、17世纪,西方传教士纷纷来华,掀起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三次高潮,也掀起中西图书典籍交流的一次高潮,揭开了第—次西学东渐的序幕。随着耶稣会在华传教事业的开辟与发展,1613年,时任中国耶稣会会长的龙华民(Nicolaus Longobardi)派遣比利时人金尼阁返回欧洲,向教皇奏陈在华教务的成功,同时请求增派教士来华,设立中国教区,并为图书馆募集图书,以备在中国建立现代图书馆之用。西书七千部就是1614年到1618年间金尼阁返回欧洲后专为中国教区募集的西方书籍。这批书籍先是随金尼阁一行到达澳门,之后进入中国内陆,在中国辗转流传,历经数次灾难,最终大多成为著名的新北堂藏书。1958年,北京图书馆(现为国家图书馆)接受北堂书后,未及清点。1987年,北图迁入紫竹院新馆,使得这批珍贵的历史遗产得到最佳保护。
  西书七干部入华是中西交通史上的重要事件。这批宝贵的西方书籍进入中国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有的被中外传教士和进步学者翻译成中文版本,使得书籍和知识更易于流传,更利于广大学者了解和学习。例如,被金尼阁选中并带回中国的优秀传教士傅凡际就曾将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寰宇诠》和《名理探》翻译成中文。有的成为学者们继续研究的基础,促进了学术文化的发展,如邓玉函和王微合译的七干部西书的第一部译著《远西奇器图说录最》就是以《建筑十书》、《数学札记》、《矿冶全书》和《各种精巧的机械装置》吗本书为底本的。有的甚至冲击了中国本土的观念和科技,使中外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达一个新的高度,如继承元朝授时历而来的大统历即在明末受到西洋历法的严峻挑战,最终中国采取了运用西洋新法的时宪历。因此,耶稣会士拉马尔对于金尼阁筹集的图书高度评价道:“金氏带往北京教会之书藏要为文学上及科学上最有价值之资源”,“实为中国天主教学术运动之源泉”。沈弘先生评价七干部西书的作用和意义时也说:“这些书后来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中国大陆,其中有许多被译成了汉语,在向中国宣传西方的科学、文化和宗教,促进西学东渐上发挥过重大的影响。”西欧先进的科技理论,西书传播的西方的宗教、文学、历史、地理等人文知识,西书精美的印刷与装潢,西方传教土想要在中国创建图书馆以及后来陆续建造的图书馆,都曾使中国的学者眼界大开。这些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科技、历史、地理、图书馆等诸多领域一定程度的发展。
  
  一、七千部西书与中国科技
  
  七千部西书中仅科技类书籍就多种多样:数学、建筑学、天文学、机械物理学、矿冶、医学、航海术等。至今为止,能够确认的七干部西书中的西方古籍原著的书目已经被方豪先生考订出相当一部分。其中被中国学者了解、翻译甚至利用的约有15部:第一,古罗马建筑学家维特鲁维(PollioVitruvius)的《建筑十书》;第二,荷兰数学家、军事工程学家西蒙·史特芬(SimonStevin,1584-1620)的《数学札记》;第三,德国矿冶学家乔治·鲍尔(Georg Barter,1494-1555)划时代的巨著《矿冶全书》共12卷,涉及采矿、冶金工序的每个阶段及其各种方法和管理,出版后在欧洲引起轰动,被金尼阁带回中国;第四,意大利工程技术专家拉梅里(Agostino Ramelli)的《各种精巧的机械装置》;第五,1611年科隆版的《原本》拉丁文本,罗雅各的《测量全义》、邓玉函的《大测》都对其后九卷加以引用;第六,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这是后来修订《崇祯历书》的重要参考书之一;第七,开普勒的《哥白尼天文学概要》;第八,1601年罗马版的《地中海航海术》;第九,《比例规解》;第十,《地球表周与其直径的关系》;第十一,雅克·贝松(Jacques Besson)著的《宇宙仪——雅克·贝松发明万能于天、陆、海上所有天文观测之仪器》,在《北堂书目》中是96号,其具体版本情况上文已有较明确的说明;第十二,和《宇宙仪十—雅克,贝松发明万能于天、陆、海上所有天文观测之仪器》合订在一起的《皮埃尔·勒孔特发明陆、海双用几何天文测辐仪制造与用法》;第十三,书号为504的《磁石,测量法》,作者是纪尧姆·德·诺吨涅,依此全新方法即能推测可靠的各地地球经度和纬度;第十四,书号为632的萨拉·安吉鲁著的《神功催吐药》大部分在法兰克福出版,同一册又装订德国作者用拉丁文写的医学著作,尚有德文—部分;第十五,书号为264的《大西洋、地中海等海洋盐度、涨落潮、海流流动因果实论》,作者是克洛德·举雷。
  其中,《地球表周与其直径的关系》在《北堂书目》中书号为4056号。这本书是方豪先生考察《北堂书目》中七干部西书余存的书目之一,也是他考察并确定为金氏遗书的惟一的荷兰文书籍。这是一本数学方面的书籍,主要内容就是地球表周与地球直径的关系。这本书是第二版,1615年出版,作者鲁道夫(Ludolf van Cculen)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增加了这—领域最新的知识,并纠正了发现的错误,还增加了解释。
  《矿冶全书》在1638年冬天,被汤若望和李天经合译,1640年完成,中文名称是《坤舆格致》,原意为开矿冶金,充为国用;但是,因为众朝臣对采矿问题议论纷纷;最终未果,《坤舆格致》也未能刊印问世。
  《比例规解》是罗雅各翻译伽利略的DeProoortionum indtmmento as einvento。这本书被著录在《北堂书目》中拉丁文部分,书号为1655。
  《远西奇器图说录最》三卷,是七干部西书推动中国科技,尤其是机械物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成果。它是主要以《健筑十书》、《数学札记》、《矿冶全书》和《各种精巧的机械装置》为基础编译而成的中国第一部机械工程专著。这部书由邓玉函口译、王徵笔录。卷一论述力学及其相关的基本知识;卷二阐述各种简单机械的原理与计算;卷三为图说,有54幅器图及其说明。此书概念清晰、明确,结构严谨、完整,有参考文献、使用方法和插图说明,是当时西学译著中最具有近代科学气息的作品,被收入《四库全书》子部谱录类。四库馆臣认为:“书中所载,皆稗益民生之具。其法至便,而其用至溥”,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崇祯历书》是七干部西书对中国学术和社会的另一个重大贡献。它的内容是七千部西书中有关天文历法知识内容的摘编译文。它的编译者中除徐光启和李之藻等中国学者以外,还有外国传教士龙华民、邓玉函、汤若望、罗雅各等。除了龙华民是七干部西书募集的倡导者外,其余三位传教士都是金尼阁二次来华时挑选并随同七干部西书一起进入中国大陆的优秀传教士。《崇祯历书》历时五年完成,是对西方先进天文历法一些书籍和知识的翻译和应用,因此,又被称为《西洋新法历书》,但因明亡而来推行。清初,因汤若望用西洋新法准确推算了顺治元年(1644)的一次日食,促使清廷下达了“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