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简记清末四川国学大师刘沅

作者:李豫川



“楼观壮丽,为一州胜宇”(《华阳国志》),至唐代达于极盛;明末崇祯甲中(1644)毁于战火,清康熙二年(1663)、乾隆二十五年(1760)两度重修。嘉庆、道光年间,刘沅两次带头捐资,扩建增修庙宇。民国13年(1924),庙内失火,除山门和混元殿外,悉为灰烬。是年仲冬,刘沅孙辈刘咸荥、刘咸焌、刘咸炘、刘东父等人秉承祖父遗训,联合槐轩门人颜楷、熊光弼、孙星武、李惠生等发起募化集资修复老子庙。工程绵延达20年之久,至民国33年(1944)始告竣工。为纪念刘氏弘扬道教的功绩,道士们特在庙内建一儒林祠,供奉刘沅及其子刘桂文(光绪庚辰二甲进土,1882年授翰林院检讨)、刘云坳(咸丰举人,官至广西柳州知府)、刘松文(同治举人)等人的塑像和牌位。1966年冬,庙内所有塑像、牌位均被“红卫兵”捣毁;但混元殿、三清殿、慈航殿、灵祖楼、斗姥楼、八卦亭、儒林祠等主体建筑幸存,现被列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刘沅诗书俱佳,其诗功力深厚,超凡俊逸;书法笔力苍劲圆润,风采动人,成都青羊宫、二仙庵、武侯祠、草堂寺,新津老君庙、纯阳观、黄鹤楼,双流文昌宫等处旧时多收藏有其题咏。如杜甫草堂今尚保存的道光二十九年(1849)刘沅游草堂寺所撰书的七律诗碑:
  曾闻删后更无诗,又见先生绝妙辞。
  陶写性情风雅意,忧劳君国圣贤思。
  干戈世路空悲泣,弟妹天涯竟别离。
  今有草堂千古在,花溪流水云迟迟。
  该诗平平写来,质朴而隽永,可谓一篇诗的《杜诗美学论》。又如,1950年前,双流县板桥子文昌宫立有一通石碑,上面镌刻着嘉庆二十一年(1816)秋,刘沅旧地重游,以《三十年前旧板桥》为题,一气呵成的四首七律:
  三十年前旧板桥,木兰衰处草潇潇。
  江声尚似书声疾,山色偏随树色凋。
  青眼昔年悲磊落,白云今日望迢遥。
  重来怕与风光约,犹有寒花慰寂寥。
  
  秋风瑟瑟酒旗飘,三十年前旧板桥。
  群壑尚随山宛转,孤灯常伴月逍遥。
  暗中摸索虚名早,老去颓唐壮志销。
  却怪黄花束伴我,欲将清节更干霄。
  
  归雁声中去路遥,读书事业壮怀飘。
  入千里外多知己,三十年前旧板桥。
  曾向鸡群留雪爪,更无凤侣人云霄。
  此来惹得江山笑,前度儿郎发已凋。
  
  水绕山环景物迢,何须惆怅与萧条,
  碧纱笼处风霜蚀,白眼群中块垒浇。
  书债竟随年齿长,友朋都逐岁华飘。
  荣枯久已浮云视,三十年前旧板桥。
  咸丰五年(1855),刘沅在成都故宅逝世,享年88岁。光绪中(1884-1894年),其子刘桂文及门人刘芬集资创办“守经堂”,将其著述二十二种加以整理考订,刻印成《槐轩全书》,付梓刊行。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