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天府之国的重生与再造

作者:陈世松



  移民迁入后,四川人口数量出现大幅度增加。至乾隆中期,四川人口已是明朝万历六年川人的2倍多,是清初的97倍。移民入川和人口增加,重新奠定了四川是全国人口大省的基础。人口骤增,补足了劳动力,促进了四川东西南北中各州县的充分开发,尤其是对丘陵、山区、川边老林的开发,从而扩大了耕地面积,大大推动了四川农业生产的发展。迁川移民大多数来自经济发达、商品市场活跃的江南诸省。他们迁川,带来了农业、手工业生产的技术、经验和商品意识以及市场和省内外交通的信息,促进了商品经济和城乡集镇的发展。四川盆地市场的“封闭”性被打破了。经过百年恢复和发展之后,到康熙末年,清政府已经治愈了明末清初四川的创伤,并且大见成效。农业经济得以全面复苏,民间开始有了粮食积余和储存,自清初以来一直依靠外省救济的局面从此结束。四川不仅自给有余,而且还能以川米支援外省。清代四川农业经济发展的速度和兴盛程度,确定了四川在全国的农业大省的地位,为重现“天府之国”风采奠定了基础。
  上述历史告诉我们,在人类历史上,自然灾害是不可避免的,重大灾难有可能随时随地降临人世。自然的力量固然是强大的,而人类的崇高奋斗精神却更加伟大。一部天府之国文明发生、发展史,就是一部四川人民不断同自然灾害作顽强斗争、不断从废墟中站起来再造巴蜀的历史。天府之国之所以成为一座令天下人赞羡的丰腴府库和粮仓,并非完全拜自上苍的恩赐,更主要是依靠巴蜀儿女的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巴蜀文明之所以能够保存到今天,除了物质载体延续的因素外,更可贵的是生生不息的文化精神的代代传承。在悠久深厚的巴蜀历史文化传统中,从来都不缺乏在废墟中挺立的骨气血性,还有那在绝境中重生的精魂英魄。
  今天,当一场旷世的地震灾难再一次降临四川的时候,我们相信,有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有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大力支援,只要我们一如既往地发扬巴蜀文化中那种绝处重生、自强不息的光荣传统,就一定能够夺取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伟大胜利!一个更加美好的新的天府之国,必将在不久的将来再现人间!
  
  注释:
  [1]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十七。
  [2]《元史》卷十二《世祖纪》。
  [3]杨慎:《内江科贡题名序》,《升庵遗集》卷二十二。载王文才、万广治主编:《杨升奄丛书》(三),第1069~1070页,天地出版社2002年版。
  [4]朴根必、李镐澈:《〈丙子日记〉(1636~1640)时代的气候与农业》,《古今农业》2003年第3期。
  [5]李仕根主编:《巴蜀灾情实录》,第287页,中国档案出版社2005年版。
  [6]王沄:《蜀游记略》。
  [7]四川总督张德地奏疏,《明清史料丙编》第10本。
  [8]《清圣祖实录》卷三十六。
  [9]朱燮元:《蜀事纪略》,明天启刻本影印本。作者: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巴蜀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