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2期

金代定窑瓷器的初步研究

作者:刘 淼




  另一种腹较深,折腹明显,尺寸较大。在宋辽晚期的考古资料中已能见
  到[20]。江苏江阴夏港出土一件,侈口,斜腹下部内折,碗内壁满饰刻莲荷萱草纹(图二,3)。浙江绍兴南宋水井所出的刻花潦草,代表了这种造型的折腹盘在金代晚期的情况。
  2、浅斜腹小圈足盘
  小圈足、浅斜腹的造型最为常见。较早的发现包括北京海淀区南辛庄金墓M2、山西大同南郊金墓M2(图二,4)和北京通县金墓M2。大量刻花、印花盘出现于北方金代中晚期的遗址和窖藏中,并形成了几种装饰风格。
  ①内壁刻一周弦纹,弦纹内刻花,是金代一种比较流行的品种。弦纹内的图案多为单枝荷叶托荷花,但茎或向左或向右撇。口沿外展,腹壁斜直,口径多在16~17厘米, 高3厘米左右,底径5~5.6厘米之间,成为一种固定的式样。黑龙江绥滨中兴墓群(图二,5)、黑龙江克东县金代蒲峪路故城、吉林前郭尔罗斯辽金塔虎城、内蒙古霍林河矿区金代界壕边堡、辽宁清原县二道沟窖藏、辽宁西丰凉泉金代窖藏[21]、辽宁铁岭金泰和五年墓以及河北曲阳涧磁村定窑遗址(图二,6)均有发现。
  ②六棱刻花盘,六出花口,盘心划一周弦纹,盘内壁从花式口下至盘心弦纹有六条凸棱,有的内底弦纹内无纹饰,而更多的是刻划双鱼水波纹或荷叶托荷花纹。它的发现与上述刻花盘一样普遍,曾同出于辽宁西丰凉泉窖藏及辽宁铁岭金墓中,可见其并无早晚演进关系,应同在金代,尤其是在金代晚期流行,只是尺寸稍大,口径多在19~20厘米左右,且多发现于窖藏之中(图二,7)。
  ③印花小圈足浅腹盘在山东临淄窖藏中出土不少,江苏江浦黄悦岭章氏墓、湖北谷城南宋墓(图二,8)和曲阳涧磁村定窑遗址也有发现。内壁以双凤牡丹纹最为常见,内底多水波双鱼纹。
  3、大圈足印花盘
  内蒙古林西县窖藏(图二,9)和山东临淄窖藏出土了几件大小和装饰风格相同的印花盘,圈足较大。在井陉窑遗址发现的金代印花模子中也有这种风格,发掘者将其定名为开光双鹅游水园景图碟模(96HM∶8)[22],为这种印花盘的断代提供了依据。这种盘也见于传世定瓷之中,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定窑印花犀牛望月纹盘、印花螭纹盘都是此种造型[23]
  4、折沿刻花盘
  见于北京丰台镇桥南金墓、北京通县金墓(图二,10)和北京先农坛金墓。从照片看,丰台镇桥南金墓出土的折沿盘口沿外缘微上卷,呈六出花式口,盘心内底刻划一株莲花纹,口沿至器内壁与花口相对处饰有六条直线出戟。金正隆四年(1159年)前后的大同南郊M1出土过一件折沿折腹盘,其折沿及沿上起六棱的做法与丰台镇桥南金墓所出非常相似,这种造型在金银器中可以见到,应是仿金银器的产品[24]
  5、花口折沿印花盘
  折沿盘多为花口,盘内及外口沿处均模印花纹,大圈足。吉林农安窖藏(图二,11)、山东临淄窖藏以及黑龙江绥滨奥里米古城周围的金代墓群、黑龙江克东县金代蒲峪路故城金代地层中都有发现。河北曲阳县文物保管所藏有2件。四川简阳东溪园艺场窖藏性质的墓葬中出土的折沿三足盘造型比较独特,除去三扁足,基本上也是印花平底折沿盘的造型。
  河南鹤壁金墓所出花口折沿印花盘M3∶1(图二,12)是鹤壁集窑仿定窑产品[25],与鹤壁集窑金代文化层出土的瓷器一致[26],墓中出土钱币最晚为金正隆元宝(始铸于正隆三年)。这件折沿盘虽非定窑产品,但也从一个侧面为探讨定窑印花花口盘的年代及器型演变规律提供了参考。
  
  (三)碗
  碗的发现非常普遍,根据腹部造型和纹饰差异可分为以下几种。
  1、斗笠碗(盏)
  斗笠碗,又称斗笠盏,是定窑瓷器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一种器型,最早出土于江西波阳政和元年(1111年)宋墓[27]及河北三河辽末金初墓葬(图三,1 ),其刻花图案包括萱草纹、蟹爪菊瓣纹等,浙江绍兴南宋水井中也有发现。金代印花斗笠碗的发现更为普遍,而在南方南宋时期的遗址中大量发现则体现了它的流行性,如江苏江阴夏港宋墓出土一件印花双凤纹斗笠盏,江苏江浦庆元五年(1199年)张同之妻墓、江苏武进村前宋墓、杭州老和山宋墓M123等南宋时期的墓葬中也出土有印花双凤花卉纹斗笠盏。河北曲阳定窑遗址出土的“甲辰”纪年菊花纹碗模就是此种造型。相同图案的印花斗笠盏还见于曲阳定窑遗址(图三,2 )、南京幕府山秦桧家族墓(石榴纹)以及江西吉水南宋墓中(图三,3 )。
  
  2、深腹碗
  ①侈口深腹碗
  金代侈口碗的发现相对来说并不是很多,从已发现的资料分析,又可分为两种:一种为六出花口式,在辽末金初的墓葬、遗址中较为普遍,年代明确的有北京海淀区南辛庄金墓M2、北京先农坛金墓、黑龙江绥滨中兴金墓M5。吉林农安窖藏出土的六出花口碗,内壁分成六瓣,碗心饰一周凹弦纹(图三,4 )。相似装饰风格的碗在定窑遗址也有出土(T7①∶10)。这种白釉侈口深腹凸线纹碗也见于磁州窑[28],发掘者将出土地层定为金海陵王天德年间(1150~1153年)到金宣宗兴定三年(1219年),这也从一个侧面见证了我们对这种器物年代的判断。另一种为素面,腹稍浅,尺寸也稍小,北京海淀区南辛庄金墓M1(图三,5)、黑龙江绥滨奥里米古城、吉林农安窖藏及定窑遗址(标本T7①∶8)都有发现。从出土情况看,这两种不同风格的侈口碗应该是同时共存,并有着各自的发展演变进程。
  ②直口深腹碗
  数量很少,只见于北京通县金大定十七年墓(图三,6 )、江苏江阴夏港宋墓和四川简阳东溪园艺场墓葬中。其中简阳东溪园艺场所出的无论是器型特征还是装饰纹饰都和江苏江阴夏港宋墓的非常相似。虽然这种碗出土数量并不多,但仍可看出演变的大致规律。
  3、斜壁深腹大碗
  是宋金以来定瓷常见的器型,多有发现。根据装饰风格的不同,又可分成几种类型。
  ①六棱刻花大碗
  与前面提到的六棱刻花盘的装饰风格一样,时代上也应一致。定窑遗址曾采集1件(编号942),碗内满刻萱草莲荷纹饰,腹向上斜收至口微敛(图三,7)。相似造型风格的瓷器见于河北磁县观台磁州窑址二期后段出土的仿定瓷器中[29],时代为北宋晚期至金代早期,可能代表了这种造型瓷器的较早期特点。北京大玉胡同墓葬[30]、河北定窑遗址及北方辽金时代的城址中多有发现。这种六棱碗有明确纪年的最早见于江苏吴江庆元元年(1195年)邹氏墓[31]。这类器物的尺寸大致相似,似乎也形成了特定的装饰风格,一度较流行。
  ②刻花萱草纹大碗
  发现较早的为辽代晚期内蒙古敖汉旗羊山2号墓所出(M2∶1)[32],类似装饰风格的还见于浙江杭州北大桥宋墓(图三,8 )、江西吉水南宋墓、浙江绍兴缪家桥南宋水井,只是绍兴水井所出内壁刻划花草纹,纹饰显得简单、潦草。这种变化似乎也代表了北宋晚期以后盛行起来的定瓷刻花装饰的发展演变轨迹。
  ③印花大碗
  山东临淄窖藏、湖北谷城宋墓(图三,9)、四川简阳东溪园艺场墓葬中均有发现,河北曲阳定窑遗址出土的“泰和丙寅岁”(1206年)四季花卉碗模(图三,10 )也是此种造型。吉林地区窖藏中还出土了褐釉六分格印四季花卉纹碗[33],和“泰和丙寅岁”碗模的装饰风格一致。从造型看,湖北谷城宋墓所出可能稍早,碗腹部向上有稍敛的趋势,其余均属金代晚期。
  

[1]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