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2期
河北省博物馆古代书画藏品记略
作者:张金栋 张晓华 高朝英
4、清中期
清代中期,扬州因商业的繁荣而成为书画家聚集之地,出现了以“扬州八怪”为代表的“扬州画派”,他们的画风不拘一格,奇拙狂放。馆藏李 《百龄图轴》,技法纯熟,笔墨灵动,雄壮之中见纯雅之气;黄慎《宁王相马图轴》,人物刻画生动,衣纹线条顿挫有致;郑板桥《竹石图轴》,用笔简练,墨色浓淡枯润极具性情;边寿民的《晴沙静集图轴》,布局得宜,物象准确,运笔流畅。而他们的书法,亦能突破陈规,自具一格,如馆藏黄慎《草书山静日长条屏》,气势磅礴,有奔雷坠石之奇,鸾舞蛇惊之态;郑板桥《行书苏轼诗轴》,笔法苍劲老健,体势挺拔舒展,隶、楷、草三体相融,韵味隽永。
乾隆年间,享有书坛盛名的莫过于“四大家”翁方纲、刘墉、永、铁保,以及与刘墉并称“刘梁王”的梁同书、王文治。馆藏刘墉《临帖六段卷》,外似丰圆软滑,实则内涵刚劲,骨肉兼备,味厚神藏。永《楷书七绝诗轴》,尤得欧阳询法,出规入矩,匀整秀润,典雅之气溢于纸外。铁保《行书节录世说轴》,用笔圆劲,墨色浓厚,结体稳重,气脉贯通,给人以从容大度、饱满凝重之感。梁同书的《行书董其昌论画轴》,从心而不逾矩,笔力劲健,墨气饱满,气魄雄厚。王文治《临董其昌书轴》,俊秀潇洒,飘逸流畅,得董其昌神髓。
馆藏清代中期书法佳构还有:以治文字、金石之学闻名的桂馥,其《隶书十二言联》为明代杨继盛祠堂而作;杨继盛是明代抗拒权奸名臣,备受后人景仰,所以桂馥书写格外用心;此联书法整齐雄厚,英威别具,结字严谨,用笔强健,字字珠玑。以著《艺舟双楫》、确立碑学理论而闻名于世的包世臣,其《草书节录书谱轴》,用笔以侧取势,纵逸互用,独具一格。
5、清晚期
清代晚期领袖书坛的何绍基,书法幼承家学,铸古人。其父何凌汉书法名重海内,其弟绍京书法亦有名于时。馆藏何氏父子三人的书法作品有何凌汉的《行书七言联》,其用笔流畅,俊修劲健;何绍基的《楷书进学解屏》,能承颜书遒健雍容之韵,兼篆隶苍劲古拙之妙;何绍京的《行书七言联》,融颜、董之笔法,雅健清朗,颇具新意。
曾任直隶总督的曾国藩、李鸿章和与他们并称于世的左宗棠,书法多有儒雅之气。馆藏曾国藩《行书七言联》,书法刚健雄稳,浑润圆劲,含柳体之骨气,蕴赵体之飘逸;左宗棠《篆书十一言联》,挥洒自如,圆润宛遒,卓然可观;李鸿章《行书八言联》,行笔流畅飞动,端庄有致。
集碑学之大成者张裕钊,曾于光绪九年至十四年任保定莲池书院院长,为直隶教育贡献尤多。馆藏其墨迹多件,其中《行书录东坡绝句六首》,书法内圆外方,挺拔劲健,古朴敦厚,别具一格。
鸦片战争后,上海辟为商埠,而成为东南地区经济、文化中心,许多画家云集于此,他们善于借鉴吸收外来艺术,在传统基础上大胆创新,创造出清新活泼、雅俗共赏的画风,被称之为“海派”。其代表画家有赵之谦、虚谷、任颐、吴昌硕、蒲华等。馆藏赵之谦的《百龄图横》,笔法刚柔相济,墨色润泽浑厚;虚谷的《紫绶金章图轴》,清新典雅、妙趣横生;任颐的《钟馗图轴》,笔墨娴熟,形象生动,格调清新;吴昌硕的《芍药石头图轴》,笔法酣畅,颇有自然浑朴古拙之趣;蒲华的《鸾凤清声图轴》,墨色浓淡适宜,风格疏爽,潇洒奇逸。
此外, 还有一些近现代书画大师的藏品,如齐白石《仿沈周岱庙图轴》,构图简洁,遗貌取神,用色大胆,个性突出;黄宾虹《峨嵋古刹图轴》,法度谨严,功力深厚;王震《无量寿佛图轴》,粗笔浓墨,遒劲自然而不失法度;郑午昌《溪山秋兴图轴》,构图谨严,用笔精微,工而不刻,风采动人。以及徐悲鸿的《喜鹊柳丝图轴》,张大千、溥心合作的《青山独钓图轴》,傅抱石的《西山高会图轴》等等。书法则有康有为、梁启超、于右任、沈尹默、邓散木、容庚等大家的作品。
三
馆藏古代书画所具特色的就是明清畿辅名人的作品。
明清畿辅系指河北及京津地区,当时三地为同一行政区,称之为直隶。1928年改直隶为河北省后,三地时有分合,直至建国初北京为直辖市、1967年天津为直辖市,三地才真正分开。
北京乃全国政治、文化中心。畿辅为首善之区,得天独厚,惠泽尤多。特别是有清一代,大量汉族士人进入清政府,出现了畿辅“人才之众,几甲天下”的局面,仅《大清畿辅先哲传》就收入1800余人,可谓叹止。
明清畿辅名人多名臣大吏、饱学通儒,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他们天资聪颖,胸罗万卷,学问渊博,托余情于楮墨,故随意所如,自成秀雅;信手挥洒,皆为佳作。至今他们的书法、绘画作品仍有存世,一些博物馆及民间收藏尚能见到,无疑这是一批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亟待整理与研究。
馆藏明清畿辅名人的书画主要有:
1、明代
“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明代著名诤臣容城杨继盛为劾权奸,年仅40岁伏尸法场,凛然正气充塞天地间。馆藏其《自书年谱卷》乃狱中所书,叙述了平生40年险阻艰难行状,表现了他疾恶如仇、慷慨视死、从容赴义的浩然正气。其《谏草卷》凡二篇,一为《阻马市疏》,一为《劾严嵩疏》;二稿以愤激之情发于笔端,自然率真,字极瘦劲,字字皆披肝沥胆之言,其气势之雄伟可谓笔风霜、字摄神鬼,可与颜真卿《争座位》及《祭侄文》诸帖同宝。
东林党领袖、吏部尚书、高邑赵南星因与阉党斗争,家破人亡。他不仅以气节、文章著称于世,且工书法,评者谓“沉浑鸿博,秀色可餐”[1]。馆藏其《书札册》,乃把笔临纸,忘怀楷则,深得钟繇、孙过庭之妙,可与杨继盛墨迹并宝。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吴桥范景文从容就义,亢志高节,足立万世之范,其《墨迹卷》因事遣词,行文畅达,翰墨神飞,天趣盎然,一字千金,传之千古。
宛平米万钟系宋代米芾后裔,其书画得米氏家法,与董其昌齐名,有“南董北米”之誉;他尤善署书,擅名40年,书迹遍天下。馆藏其《松涛隐阁图轴》,构图别致,用笔秀健,皴染颇得古法;《行书山游诗轴》用笔浑厚有力,结体宽博厚重,颇有风流清雅之趣。
2、 清早期
明清易代,首当其冲的畿辅与全国其他地域相比,其文人士大夫必然要经历更大的动乱和痛苦,不得不最先面对残酷的现实作出抉择,或忠烈、或隐逸、或降清。而清廷所采取的一系列汉化措施,如兴科举、开鸿博、吸收原明官员进入政府机构等,对安抚文人士大夫,争取他们对新朝认可与合作起到巨大作用,如顺治三年丙戌科进士取中凡373名,直隶达112名。所以此期畿辅人才空前荟萃,所呈现的文化亦最为璀璨,对中国文化,尤其是书画艺术的延续和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户部尚书、沧州戴明说擅长书画,其“丹青墨宝,照耀殿壁;长缣短幅,淋漓墨沉”[2]。馆藏其《竹石图轴》得吴镇法,遒劲韵致,清雅宜人。顺天黄应谌是清初一位重要的宫廷画家,曾因善画得到顺治帝的宠幸,赐官中书;他的大幅作品《屈原卜居图轴》,布局严谨,笔墨精细,设色典雅,尚有明代院体遗风,代表了清初宫廷绘画的特点。宛平王崇节,康熙时曾任宫廷画家,其《临李成寒林图卷》形神兼备,使人赞叹不已。北京陈卓乃著名的“金陵八家”之一,所绘《江村春雪图轴》(封三),布置细密,师法宋人而得其精髓,令观者可行、可望、可居、可游,不觉心折,洵称杰构。米汉雯乃米万钟之孙,工诗善画,时称“小米”;所绘《浮丘山房图卷》,秉天纵之才,运宋元之法,千岩万壑,曲尽山林之致。“工画者多善书”,馆藏戴明说的《行书五言诗轴》,宗米芾笔法,酣畅淋漓,精彩动人;米汉雯的《行书七绝诗轴》,行笔畅快,结体舒展,字里行间充盈着醇雅的书卷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