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2期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龙凤纹压胜钱
作者:孔玉倩
二、龙纹压胜钱
共3枚,作透雕单体龙纹图案。
标本5670金代。面、背圆郭无穿,面作花轮,透雕龙纹图案,背面平。龙昂首张口,身躯上扬,尾部上翻遮于头顶。整体线条简单粗率。直径4.6厘米,外郭0.5厘米,厚0.15厘米。1966年购于张家口地区(图三,1)。
标本2834∶1辽代。面、背花郭无穿,两面皆作透雕龙纹。龙首在中央,龙口大张,体形蜿蜒向上蟠曲,周身饰片片鳞甲,四肢粗壮强健,足端三爪,巨尾与后肢相互缠绕、叠压。龙的外围饰一圈卷云纹花边。整个画面玲珑剔透,铸工精湛。直径6.6厘米,厚0.4厘米。1961年购于张家口市(图三,2)。
三、双龙纹压胜钱
共25枚,可分三型。
Ⅰ型21枚,面、背均作透雕双龙纹图案。
1.15枚。形制相同。双龙首尾相接,身躯细长弯曲,双龙间上、下各有一宝珠。龙身呈
虾节状,外有针刺状长毛,尾与虾尾相似。
标本2976金代。面、背圆郭圆穿,作透雕双龙图案。龙口大张,圆睛,头上有角,身躯呈“S”形弯曲。直径5.6厘米,圆穿0.8厘米,内郭0.2厘米,外郭0.5厘米,厚0.3厘米。1961年购于石家庄(图四,1)。
2.3枚。形制基本相同。标本1966金代。面、背圆郭三重轮,内圆穿重轮,图案作双龙戏珠。龙首尾相接,张口,圆睛,长角竖于脑后,身躯细长弯曲,尾尖向上翻卷。龙口前各有一珠。画面线条简略。直径5.8厘米,圆穿1.4厘米,双重内郭0.3厘米,三重外郭0.5厘米,厚0.15厘米。1959年购于乐亭县(图四,2)。
3.1枚。标本3017金代。面、背圆郭圆穿。面、背作透雕双龙纹。双龙相对,头下尾上,上吻长而上翘,圆睛,身躯细长,自颈部上扬,尾尖卷成一圆圈。纹饰粗略。直径5.3厘米,圆穿0.9厘米,内郭0.1厘米,外郭0.3厘米,厚0.1厘米。1961年购于隆化县(图四,3)。
4.1枚。标本2630金代。面、背圆郭圆穿,饰透雕双龙图案。龙首尾相接,身躯细长而弯曲,长吻,长角,两前肢一上举一向下撑住身躯,后肢撑地,极富动感。直径5.9厘米,圆穿1.3厘米,内郭0.2厘米,外郭0.3厘米,厚0.4厘米。1960年购于围场县(图四,4)。
5.1枚。标本2783金代。面、背圆郭重轮,内圆穿重郭,作透雕双龙纹图案。双龙首尾相连,口张呈环形,双目圆睁,头后有角,身饰鳞纹,腿骨嶙峋细瘦,布局杂乱。直径5厘米,圆穿0.9厘米,内郭0.25厘米,外郭0.2厘米,厚0.1厘米。1960年曲阳县出土(图四,5)。
Ⅱ型3枚,正面为年号或吉祥语,背面饰双龙图案。
1.“崇宁重宝”双龙纹压胜钱1枚。标本2182宋代。面、背圆郭方穿,面文隶书对读“崇宁重宝”四字,背饰双龙。龙相向而视,各有一前肢上擎,体弯曲,尾相交于方穿之下。纹饰粗犷,较为写意。直径3.3厘米,方穿0.8厘米,内郭0.1厘米,外郭0.2厘米,厚0.2厘米。1959年唐山市出土(图四,6)。
2. “龟龄鹤寿”双龙纹压胜钱1枚。标本581宋代。面、背圆郭方穿,面文对读“龟龄鹤寿”四字,背饰双龙戏珠纹。双龙相对,张口戏一宝珠,身躯弓曲,腿粗壮,三爪,尾细而长。龙身外有祥云朵朵。此纹虽显粗略,仍富于矫龙之健壮动感。直径5厘米,方穿1厘米,内郭0.15厘米,外郭0.3厘米,厚0.3厘米。1957年购于承德(图四,7)。
3. “为善最乐”双龙纹压胜钱1枚。标
本2784明代。面、背圆郭宽轮,内方穿,面文楷书对读“为善最乐”四字,背作双龙图案。龙头大,相互对视,戏一火焰宝珠,身躯细长呈弯弓状,足四爪。直径4.6厘米,方穿0.8厘米,内郭0.1厘米,外郭0.3厘米,厚0.15厘米。1960年购于定县(图四,8)。
Ⅲ型童子嬉戏双龙纹压胜钱1枚。标本6224金代。面、背圆郭方穿。面作双龙纹,龙首尾相接,身躯弯折,圆睛,一龙上吻短下吻长,头上长角;另一龙上下吻等长。龙爪均隐没,身饰鳞纹清晰可见。背面上端坐一长者,头戴高冠,着长袖交领衫,左右各一棵大树。其下方孔两侧各有一组三童子,其中两人相对,双臂交叉,另一人坐于二人手臂上,做抬轿游戏。方孔下三童子,其中一人手执球棒,形与今之曲棍球棒相似,另一人左手用长棍击球,中间一人作奔跑状,似做作击球游戏。近郭处有两个对称的圆孔。此图案新颖、罕见。直径5厘米,方穿1厘米,内郭0.15厘米,外郭0.3厘米,厚0.3厘米。1967年购于张家口(图四,9)。
四、双凤纹压胜钱
8枚,可分为5型。
Ⅰ型2枚。金代。面、背圆郭圆穿,外重郭,作透雕双凤纹图案。
标本1886双凤相对,尖喙衔圆穿,头顶均饰茂盛的花冠,振翅,长尾拖曳于后,身饰珍珠粒形鳞纹。图案构思巧妙,但凤尾刻画显粗略。直径5厘米,圆穿1厘米,内郭0.2厘米,外郭0.3厘米,厚0.1厘米。1959年购于张家口(图五,1)。
标本2931双凤首尾相接,凤仅饰身躯及长尾,面目模糊不清,尾长而飘逸。双凤各衔一花枝。直径5.3厘米,圆穿1厘米,内郭0.15厘米,外郭0.4厘米,厚0.1厘米。1961年购于张家口(图五,2)。
Ⅱ型2枚。形制相同。
标本2934金代。面、背圆郭圆穿,作透雕双凤纹。双凤首尾相接,圆眼,头上有冠,口衔圆穿,长尾飘逸。直径3.8厘米,圆穿0.8厘米,内郭0.1厘米,外郭0.15厘米,厚0.15厘米。1961年购于张家口(图五,3)。
Ⅲ型2枚。形制相同。
标本2629辽代。面、背圆郭圆穿,外重郭。作透雕双凤纹。双凤相对,穿梭于花叶丛中。一凤圆睛,另一杏眼。尖喙,振翅,长尾在身后飘摆。图案古朴大方,线条粗略。直径5.4厘米,圆穿0.9厘米,内郭0.1厘米,双重外郭0.25厘米,厚0.15厘米。1960年购于围场县 (图五,4)。
Ⅳ型1枚。标本1240金代。面、背圆郭圆穿。面饰双凤,首尾相接。凤杏目,昂首,头上有冠,短颈,双翼平展丰满,尾羽舒展飘逸,三支花带式长尾向后飘扬,刻划十分写意。背作缠枝莲藕纹,莲藕肥厚,枝蔓卷曲。直径5.3厘米,圆穿0.7厘米,内郭0.1厘米,外郭0.2厘米,厚0.2厘米。1958年购于保定市(图五,5)。
Ⅴ型1枚。标本2060辽代。面、背无郭无穿,纹饰相同,饰双凤戏珠图案。双凤首尾相接,细长喙,前额高耸,耳后长羽飘拂。振翅,臀部饰一圈羽毛,尾羽长而弯曲,形象颇为优美。喙前部各有一火焰宝珠。直径5.5厘米,厚0.2厘米。1959年青龙县出土(图五,6)。
结语
本次共整理龙凤纹压胜钱52枚,其中龙凤纹图案16枚,龙纹图案3枚,双龙纹图案25枚,双凤纹图案8枚。带年号的压胜钱有“周元通宝”、“正德通宝”、“康熙重宝”、“崇宁重宝”等,压胜钱上的吉祥语有“长命富贵”、“龙凤呈祥”、“龟龄鹤寿”、“天赐太平”、“松柏同春”、“为善最乐”、“太平富贵”等,多为当时所流行的吉祥用语。
1、这批铜钱中,时代最早的当属五代时期后周的“周元通宝”龙凤纹压胜钱,晚者可至明清。据史料记载:“(周世宗)即位之明年,废天下佛寺三千三百三十六。是时中国乏钱,乃诏悉毁天下铜佛像以铸钱,尝曰:‘吾闻佛说以身世为妄,而以利人为急,使其真身尚在,苟利于世,犹欲割截,况此铜像,岂其所惜哉?’由是群臣皆不敢言。”[1]周显德二年(955年),“帝以县官久不铸钱,而民间则多销钱为器皿及佛像,钱益少,乃立监,采铜铸钱”[2]。周世宗柴荣在位仅6年,其子即位二年后周灭国,时间短暂,故“周元通宝”被后世视为稀有品,随后出现的压胜钱数量也不多,亦成为收藏之珍品,流传至今,弥足珍贵。
2、压胜钱历代官方和民间均有铸造,从现存状况看,质量良莠不齐,不论铸造的技术还是图案和书法,优劣差别很大:好的铸工精湛,构图巧妙、严谨,龙、凤纹饰造型十分生动有力,富于活力;差的则制作粗糙,显得呆板、毫无动感。这在同一时期同一种压胜钱上均可见到。
3、压胜钱的铸造和通用货币一样,过程十分复杂,必须经历诸如做样、制模、铸造、修整等工序,需要有专门的技术工艺,这不是一家一户可以铸造的。压胜钱的流行,说明当时社会上出现了专门铸造压胜钱的作坊。他们成批生产,投放市场,以供需要者采购选用,于是压胜钱也就成为一种商品,可以购来自己使用,也可选购合适的作为馈赠亲朋的庆典或其它活动的礼物。
4、压胜钱多有文字、图案,内容十分丰富,实际上是具有钱币形式的艺术品。其丰富的内涵,对研究当时民间艺术、社会风俗、宗教信仰、绘画书法、体育游戏等方面,均是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具有很高的收藏、研究和鉴赏价值,也是几千年钱币文化史卷中的璀璨章节。
拓片:冀艳坤、冯红梅
[1]《新五代史·周本纪第十二》。
[2]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9《钱币考二》。
〔责任编辑:成彩虹〕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