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5期
华表渊源考
作者:王守栋
米,由柱头、柱身、柱座三部分构成。柱头包括装饰有覆莲的柱盖和立于柱盖顶部的小辟邪,这与宋代柱盖顶部立一对鹤(见《清明上河图》)和明清时期柱盖顶部立吼不同。柱身同形,雕刻瓦楞纹24道。柱身上方接近柱盖处凿有长方形柱额,长度超出柱身直径,上反刻楷字“梁故侍巾中抚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吴平忠侯萧公之神道”。柱额两侧刻有礼佛童子(一说僧人执莲花),柱额之下刻有神怪浮雕,浮雕之下有一圈绳辫纹,再下为一罔交义缠绕的双龙纹。柱座上圆下方,上为两条头部相连、尾部相交的螭龙.均有角有翼,双足长尾,张口衔珠,环伏围绕着一个网形平台。再下为方形基座,基座四面刻有神怪浮雕。值得一提的是,萧景墓华表和梁文帝萧顺之建陵华表的柱额都镌刻了当时流行一时的“反左书”,即两根华表柱额相对而立,一方柱额为正书,而另一方柱额像镜子一样把对面的正书柱额镜像,字体左右颠倒。从南朝华表的造型来看,其风格很可能受了古希腊和古印度的影响,例如瓦楞纹柱身就有古希腊石柱的影子,这说明经过两汉和魏晋时期,东西方的交流已十分广泛。莲花宝盖的造型说明当时源于古印度的佛教在南北朝时期的极度盛行。
隋唐时期的华表继承了南北朝华表的风格,形制更加精美。西安唐陵华表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唐关中十八陵原来都有一对华表立于各陵神道左右,至今保存仍然完好的有献陵、乾陵、桥陵、泰陵、建陵、崇陵、端陵、贞陵华表等:
献陵华表是仍然受南北朝风格影响的初唐代表作。和南朝石柱相比,献陵华表造型更加简约刚毅,浑厚质朴,健壮粗犷,豁达昂扬。八棱形的柱身显得非常大气壮硕,柱座上浮雕的蛟龙和柱顶上圆雕的狻猊刀工十分简洁,赋形又极为生动(图四)。
乾陵华表雕刻细腻,继承了初唐石雕风格,又有所创新。华表柱头不再是蹲兽,代之以网雕的摩尼珠。摩尼珠呈胡桃形,是传说中的佛教宝物。柱身仍呈八棱形,每个棱面都刻有精致的蔓草海石榴花纹。柱盖和柱座均雕有莲瓣,带有浓厚的佛教艺术风格。华表通高8米,直径1.22米,巍巍矗立,衬托出壮观、庄严、肃穆而宏伟的气氛(图五)。桥陵、泰陵、建陵、崇陵、端陵、贞陵华表的形制同乾陵华表基本相同。
宋代华表遗存以河南巩义北宋皇陵华表为代表(图六)。北宋八陵中,除永安陵外,其他七处皇陵的华表均保存完好。宋陵华表继承了唐陵华表的形制,但柱头的圆雕以莲蕊代替了摩尼珠,柱头由大小两个莲蕊组成.上小下大,玲珑剔透。柱身为八棱形,与唐代乾陵华表相似,饰阳线刻的缠枝牡丹及云龙图案,线条流畅,雕刻精美。柱座为方基莲花座,这也与唐乾陵华表相似与唐陵不同的是.宋陵华表柱身开始出现阳线刻的龙风图案,这为后世华表形制的演变打下了基础。
明代华表遗存有数十处之多,保存完好的如河南洛阳的关林华表、安徽蚌埠的汤和墓表、山东泰安的萧大亨墓表、南京孝陵华表、北京十二三陵华表和天安门华表等。明代华表在继承宋代的基础上有所变化:其一,明以前,无论在宫殿前还是皇陵神道,一般立一对华表.左右各一,明代则立两对华表,前后左右各一,对称美感更强。如明十三陵长陵神功圣德碑楼的前后左右各立华表一座,天安门前后也是各立一对华表。其二,华表柱身南八棱柱演化为圆柱,柱身雕饰由线刻演化为浮雕,形制更加精美,反映了当时雕塑艺术的高超技艺。
明朝皇权高度强化.华表也随之成为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皇权象征,雕刻精美,威严肃穆。天安门前后各树立的一对汉白玉华表与天安门同建于明永乐年间,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每根华表由须弥座柱基、盘龙柱身、云翅、承露盘和柱顶蹲兽组成,通高9.57米,重20多吨。在直径98厘米、有层层回环不断的浅浮雕云朵的石柱上,盘绕着一条巨龙,四足、五爪,雕刻得栩栩如生,跃然飞舞。在雕龙巨柱上部横叉着白石云翅,呈朵状。云翅上面是圆形承露盘,盘上有一尊“望天犼”。“望天犼”是传说中似犬非犬的怪兽,据说是龙的九子之一,有守望习性,虽为食人恶兽,民间却赋予它耐人寻味的功能:天安门前那对华表上的石犼背对皇宫,叫“望君归”,负责监视皇帝外出时的行为,盼望皇帝早日回宫,不要在宫外寻欢作乐,荒废朝政;天安门后一对华表上面向北的石犼叫“望君出”,负责监视皇帝的宫廷生活,盼望皇帝经常出来察看民情。八角形汉白玉须弥座四而雕刻云龙,外面四周环绕白石雕花栏杆,栏杆四角柱头上雕有四只小石狮子,头向与“望天犼”一致(图七)。天安门华表不但雕刻精湛,技艺高超,而且整体造型极为庄重,给人肃然起敬之感,是明代华表的代表作,西边华表的顶端现有一块明显的补丁,是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炮轰天安门时损坏的,后来虽经补缀,但近代中国百年屈辱史却是无法掩盖的,它提醒人们永远不要忘记那苦痛的过去。
清代华表完全继承了明代华表的形制,如沈阳清昭陵华表、河北遵化清东陵裕陵华表、河北易县清西陵泰陵华表和北京圆明园华表(后分别移入北京大学和国家图书馆院内)等,均是清代华表的精品。
北京大学内的华表是清代华表的代表作之一(图八),其原置圆明园安佑宫,清末民初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记载此华表建于乾隆七年(1742年)。此华表的汉白玉柱体、柱基、柱身、云翅、承露盘和柱顶蹲兽均如天安门华表,不同的是天安门华表柱身雕刻为浅浮雕,而北大华表柱身雕刻则为高浮雕,云朵层层叠叠,富有极强的立体感,盘龙鳞角峥嵘,臂爪劲健,给人以龙翱云天之感,代表了前清盛世精湛而高超的雕刻技艺。
[责任编辑:成彩虹]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1]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