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5期
邢台发现十八年相邦平国君铍初议
作者:赵福寿 吴佩英
[摘 要]本文介绍了一件邢台新发现的赵国刻铭兵器——铍,在对其铭文释义的基础上.结合古文献记载和有关的出土资料,对该铍的定名、国别、制造时间、监制人及相关的历史背景等做了初步的求证。
邢台市一藏家藏有一件赵国刻铭兵器,本文为其定名为十八年相邦平围君铍(图一)。该铍青铜质,锈色乌黑发亮,锋刃锐利,惜已裂断,可见其断面呈梭形。铍身通长27.5厘米,铍尾最宽处宽3.3厘米,渐出锋处宽2.3厘米。铍扁平如短剑,但无剑腊及首,亦无剑身正中脊线,但有两道出刃线与其双刃平行,直至前锋交汇处。该铍用以与木柄相互同定的茎柄细而扁,残长4.5厘米,最狭处宽1.7厘米。铍的两面刻有铭文,正面两行,背面一行(图二),试释如下:
十八年,相邦平国君,邦右
伐器,段工币(师)吴(?),冶疕(?)执齐。
大攻肴,肖(?)触(?)。
这是迄今为止在邢台发现的第一件由赵国中央军事管理系统制造的兵器,其铭文与此前邢台出土的二年邢令戈铭对比别具一格。本文试对此铍的相关问题初步求证于下,以就教于各位专家学者。
一
关于铍,古文献屡见记载,如《左传·襄公十七年》有:“赋六人以铍杀诸卢门。”《左传·昭公二十七年》有:“王使甲坐于道,及其门。门阶户席皆王亲也,夹之以铍。羞者见体改服于门外。执羞者坐行而入,执铍者夹承之及体以相授也。光伪足疾,入于堀室,(鱼专)设诸寘剑于鱼中以进,抽剑刺王。铍交于胸,遂弑王。”《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记隆虑克侯周富“以长铍都尉击项羽有功。”
但铍的具体形制如何,古文献鲜有记载,或语焉不详。如东汉许慎《说文》:“铍,大针也。一日剑如刀装者。”许氏说铍就是大针,不知何据;又说铍是“剑如刀装者”,也令今人颇为费解。《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记隆虑克侯周 则说:“以长鉟都尉击项籍封侯。”颜师古注:“长鉟,长刃兵也,为刀而剑形,《史记》作长铍,长铍亦刀。”可知铍、钲互通,铍是一种长兵器。杨子《方言》则说:“锬,谓之铍。”其下注:“今江东呼大矛为铍。”铍似乎就是大矛。《史记·秦始皇本纪》后的司马公史评中有:“非锬于句戟长锻。”南朝裴驷《史记集解》引徐广之说:“锬,一作铦。”裴驷就此案语:“如淳曰:长刃矛也。”据此,则铍、鉟、锬、锸指的都是同一种兵器。这种兵器安有木质长柄,拼杀歼敌的铍头有说“为剑如刀装”,有说“如刀而剑形”,有说即大矛,有说是长刃矛。但究竟是什么样子,仅凭这些仍无法说清。
这一令人困惑的问题直到西安秦俑坑出土铜锬,上刻铭文自报其名后,才使今人论定与其同类的兵器名称有了依据。此前出土的赵国之铍,论者多为其定名剑或短剑,皆误。近年经李学勤、郑绍宗二先生考证,方指出:“此种器物更可能是作为长兵的铍。”本文为藏家收藏之器定名十八年相邦平国君铍,所据即此。
二
十八年相邦平国君铍铭中,“十八年”的绝对年代是哪年?
根据诸多学者研究论证,赵国兵器铭中自“王立事”到“十八年”等等,凡序数年者皆为铭当时国君的在位年数,这是没有疑问的。那么,我们可以采用排除法,首先缩小这个“十八年”的求证范围。
据《古本竹书纪年》、《战国策》、《史记》等文献的有关记载可知,赵国诸王在位时间逾18年者有赵襄子(前475~前425年)、赵烈侯(前408~前387年)、赵成侯(前374~前350年)、赵肃侯(前349~前326年)、赵武灵王(前325~前299年)、赵惠文王(前298~前266年)、赵孝成王(前265~前245年),其它赵王在位时间均不及18年。
根据文献还可以考知,在上述相应时段出任赵国相邦(相国)者有赵烈侯时的公仲连、赵烈侯与赵成侯时的大戊午、赵武灵王时的阳文君赵豹、赵惠文王时的肥义与安平君赵成、望诸君乐毅、平原君赵胜以及魏冉。但就目前而言,尚未见有铭记他们以赵国相邦名义监造的赵国兵器出土报告或著录者。
赵武灵王二十七年(前299年)五月,赵武灵王自称“主父”而立其幼子何为王,任老臣肥义为相国(相邦)。1975年山东临城窑头古城遗址出土一戈,戈胡有铭:
王何立事,蕃(屑工)冶对所教马童为(胡)。
宜安(背)(《集成》11329)
陶正刚先生考证铭中的"SE何”即惠文王何,戈属赵国。李学勤、郑绍宗二先生谓:“赵器记王莅事,应即指其即位之年。”战国时代”著文进一步指出:“因为赵武灵王二十七年五月传位王子何(赵惠文王)后自称‘主父’,戈铭‘王何立事’所指可能为当年五月至来年岁首这段时间,而惠文王之元年是从翌年算起的。”同时指出,赵器纪年“王立事”跟“元年”都有所见,因此“王立事”所代表的不应该是元年。这些见解都很有道理。黄盛璋先生还就王何立事戈等器铭指出,先秦时杲工属少府,置有工师与冶,设有作坊,必为制造器物之机构。
以王何立事戈铭文与赵国其他纪年兵器的铭文进行对比研究,可以发现,王何立事戈铭中还没有其他纪年兵器铭中的相邦(守相)、邦左/邦右、工师(段工师)、冶、大攻尹或令、上库/下库工师、冶等要素,或可认为它是赵国纪年兵器中制造较早的一件。
据《史记·平原君列传》,平原君赵胜曾于惠文王与孝成王时“三去相,三复位”。孝成王十四年(前252年)平原君去世,次年赵国“以尉文封相围廉颇为信平君”。现知十五年守相杜波铍有两件,其中承德出土的一铍铭日:
十五年守相杜波,邦左库工师采口,冶石执齐(正)。
大攻(尹月)(尹)公孙桴(背)。
经黄盛璋先生考证,铭中的“杜波”即廉颇。《史记·赵世家》记廉颇于是年获封相闰,号信平君;《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则记“赵以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为假相国。”据《欧洲所藏中国青铜器遗珠》一书载,尚有十六年守相信平君铍存世。据此互证,在孝成王十五、十六年时,廉颇乃赵国守相(假相),而非相同(相邦)。
《史记·赵世家》记,赵孝成王十七年(前249年),“假相、大将武襄君攻燕,围其国”。武襄君即乐乘。同书载秦召春平君之事则记在赵悼襄王二年(前243年)。现在,是年武襄君和春平侯以守相与相邦名义监制的赵铍都有所见,其中仅铭春平侯监制的赵铍就有11件。据此可知,赵孝成王十七年(前249年),武襄君乐乘曾出任赵困守相(假相),春平侯(而非春平君)曾出任赵国相邦。
《史记·赵世家》还记载,赵孝成王十八年(前248年),“延陵钧率师从相国信平君助魏攻燕”,因知廉颇于是年曾任赵相国(相邦)。十八年相邦平国君铍的存世,则以实物证明是年任赵相邦(相国)的还有平国君。
在邢台这件赵铍尚未发现之前,已有两
[2]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