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5期
磁州窑酒坛铭文研究
作者:陈瑞青 郭树行
[摘 要]磁州窑酒坛的生产主要在明代,以白地黑绘为主,部分上有墨书铭文、本文在分析这批酒坛铭文的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将其分为广告性质铭文、商标性质铭文、俗语吉祥语铭文、诗词警句铭文等四类,并简要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及社会背景。
磁州窑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民间瓷窑,窑场在河北主要分布在漳河和滏阳河流域的观台、彭城一带。磁州窑的创作形式自由奔放、无拘无束,表达方式粗犷豪放、简洁朴素,以生产白地黑花产品而著称。近年来,在河北、山西、北京等地出现了数百个磁州窑酒坛,这些酒坛造型优美,以白地黑绘为主,其生产年代上起明嘉靖年间,下至清顺治初期,以明万历年造器最多。这些酒坛中,部分有墨书铭文题记,有的标注有制造时间,有的标注具体的生产地点,有的则题有诗文、吉祥语等。这些酒坛铭文对于研究明代社会风俗、生活习惯等具有较高的资料价值。笔者不揣浅陋,试对磁州窑酒坛铭文的分类、成因以及在明代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做一简要的论述,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中国古代的酒文化,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到明代进入了一个比较成熟的时期,酿酒工艺技术不断提高,酒质也具有较高的水平,特别是酒文化进一步渗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推动和影响。明代造酒业的勃兴直接带动了酒坛制造业的长足发展,磁州窑的酒坛制造在明代达到鼎盛,据《明会典》卷194《工部十四》载:“宣德问题准,光禄寺每年缸、坛、瓶共该五万一千八百五十只个,分派河南布政司、钧磁二州,酒坛二百三十三只,十瓶坛八千五百二十六个,七瓶坛一万一千六百个,五瓶坛一万一千六百六十个,酒瓶二千六十六个。”明嘉靖《彰德府志·地理·磁县》条下记载:“彭城厂,在滏源里,居民善陶缸罂之属,或绘以五彩,浮于滏,达于卫,以售他郡……。”在《建置·磁县》中又记:“彭城厂,在滏源里,官窑四十余所,岁造磁坛于此,纳于光禄寺。”从以上文献记载可以看出,当时磁州窑产品以酒缸、酒坛、酒瓶为大宗,年产量十分可观。明代磁州窑产品已经得到上层社会的承认,开始为官府烧制瓷器,并被送进京城交光禄寺接收,分配使用。
酒具作为酒文化的载体之一,其质地、形状、纹饰等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情趣及价值取向。磁州窑产品以日用瓷器为主,多用白色化妆土,施透明釉或黑釉,其装饰工艺十分丰富,包括绘花、划花、剔花、刻花、印花等,装饰题材多具民间性,大多采用吉祥图案,寓含着吉庆祥和的构图理念。酒坛虽不是磁州窑器中的精品,但作为其重要的产品之一,也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明早期的酒坛器型仍继承元代风格,但也有所变化,如坛腹收敛,高度增加,在纹饰上则有了许多变化,龙凤纹样不再随意使用,而大量采用菊花蕉叶纹饰。大口酒坛绝大多数在肩部绘缠枝莲花纹、牡丹纹、鱼纹,或在肩腹结合部开光,书写“东阳好酒”、“好酒一潭”等与酒有关的民间俗语;腹中部多素白色,也有少数在腹部开光,书写民间流传的吉祥用语,或在腹部满书唐诗、宋词、元曲中的名句。小口酒坛的颈部多绘水波纹或点彩,肩部多书写“福禄祯祥”一类的吉语,或“一潭好酒”、“美味香甜”一类的辞句,极少绘缠枝花卉,有少数题写有明代款识,腹部多饰一周草纹、变形鱼纹或变形鸟纹,腹下部为素白色。
磁州窑所制酒坛的铭文笔意恣肆,挥洒自如。多年致力于磁州窑研究的王兴先生曾对磁州窑所出瓷器的书法艺术进行过深入的探讨,他认为磁州窑继承了唐代铜官窑的书法艺术传统,在瓷器上大量书写诗词短语,笔墨豁达,气韵生动,自成一格,构成了书法艺术的独特风貌。早在北宋时期,磁州窑的工匠就开始在瓷器上写字作画了,最初只是在瓷器的底部书写窑场的窑号或定做者的姓氏及用途,后来逐渐发展到把瓷枕的枕面或坛、罐的外壁作为书写的载体,挥毫泼墨,把笔纵横。磁州窑瓷器上的书法深受当时书法艺术的影响,“宋人尚意”的书法新风奠定了磁州窑书法的风格基调。到了明代,由于设立官窑,使磁州窑工匠们的书法创作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作品数量大大减少,书法的装饰作用也由主体地位降为陪衬地位。从以上的演变趋势可以看出,明代磁州窑瓷器的书法艺术水平要远远低于宋代。酒坛作为基层民众的生活用具,其书法风格朴拙自然、自由奔放,书写随意而不规范,并有不少错白字出现,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工匠们文化水平低下的社会现实。
磁州窑酒坛上的大量铭文对研究有明一代的社会风俗极具价值,但是目前除张兆祥、郝良真两位先生对其进行过专题介绍外,尚未见其他学者对这些铭文做系统的分类和深入的分析。笔者在对所搜集到的磁州窑酒坛铭文进行整理后,将其大体归为以下四类。
第一类,广告性质的铭文。这类铭文的数量最多,如“东阳高酒”、“东阳好酒”、“酐酢高酒”、“好酒一潭”、“一坛高酒”、“一色高酒”、“坛利(里)黄白酒,开坛十里香”、“一坛酣酢,美味高酒”、“曲花酒香”、“清香高酒”、“美味第一”、“来沽”、“美味”、“黄酒好,入口香,白口口”等,有的酒坛上绘有鬼脸纹样,并写有“一坛好醉”、“高香米甜酒”等词句。这类铭文主要是宣扬坛内所盛酒的品质,很可能是专为酿酒作坊或酒肆制作的。有的酒坛铭文写得极为夸张,如明己卯年造酒坛的肩下部书仃“隔壁三家醉,开潭十里香”;明万历戊申年造酒坛的肩部题有“四邻不买皆因隔壁三家醉,好客来沽只是开潭十里香,一潭水白,美味香甜”;彭城安氏作坊所藏明嘉靖己亥年造酒坛,肩部书有“铜金刚三盅腿软,铁罗汉两盏头底,一醉解千愁,三盅和万事”。此外,万历二十九年酒坛肩部书有一周草书题记:“广招云外三千客,味压江南百万家,万历岁次辛丑年造”,颇具气势。“二四神仙常在此”铭酒坛环肩部草书“二四神仙常在此,十八学士不利(离)门”一周题记。旅顺博物馆收藏有磁州窑明万历辛丑年(1601年)烧制的酒瓮,主题纹饰为花卉,环肩部写有两行文字:“闻香千里来下马,知味百步且廷(挺)车。”“上沽采石江,还饮黄鹤楼。”“龙做造”酒坛环肩部书写“酒气冲天非鸟间,香代……龙做造”等23字题记,惜因烧制时不慎.支钉压在部分字体上,已难以通读。在酒坛上大量出现的这类广告词句反映出,当时磁州窑的陶瓷生产已能按客户的要求在产品上书写酒楼、饭馆、驿所的名称或相关的广告词,以丰富的器表纹样装饰及周到的来样加T满足消费者的审美和经商要求,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这一类广告性质的铭文对研究明代的商业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也反映出当时华北地区酒类的产量已达到相当规模,是探讨明代酿酒业生产状况的实物资料。
第二类,商标性质的铭文。这类铭文与第一类有所不同,它宣传的对象是酒坛本身。在这些酒坛中,有的标注有具体的制作时间,如
[2]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